年关的热闹氛围在铭州城持续蔓延,冯齐在犒赏三军后,与将士们一同畅饮,不知不觉喝得大醉。宴会结束,他步履蹒跚地往住所走去,身影在灯笼昏黄的光影下摇摇晃晃。
林婉儿恰好路过,见冯齐如此模样,心中一惊,赶忙快步上前。她伸出纤细却有力的手臂,轻轻搀扶住冯齐,柔声道:“将军,您醉了,我扶您回去休息。”冯齐微微转头,朦胧的双眼瞧见林婉儿关切的面容,含糊地应了一声。
林婉儿小心翼翼地扶着冯齐,一步一步缓慢前行。冯齐身材高大,脚步虚浮,林婉儿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他带回房中。她轻轻将冯齐安置在床上,转身打来一盆温水,拿了条毛巾浸湿拧干,轻轻放在冯齐的额头上,希望能让他舒服一些。
冯齐躺在床上,嘴里不时嘟囔着一些话语,时而提及战事,时而又说起对铭州百姓的期许。林婉儿坐在床边,静静听着,心中对冯齐的敬佩又多了几分。这个男人,不仅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还对百姓心怀赤诚,为了铭州的安稳,日夜操劳。
看着冯齐略显疲惫的面容,林婉儿心中泛起一丝心疼。她自幼经历磨难,在林家受尽冷眼与迫害,是冯齐将她解救出来,为她报了血海深仇。这份恩情,林婉儿一首铭记于心,而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一种别样的情愫也在她心中悄然生长。
林婉儿就这么静静地守在冯齐床边,时间缓缓流逝。不知过了多久,冯齐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呼吸也变得平稳。林婉儿以为他己经睡熟,正准备起身离开,却不料冯齐突然伸手抓住了她的衣袖。
林婉儿吓了一跳,低头望去,只见冯齐依旧闭着眼睛,嘴里喃喃道:“不要走……铭州……百姓……”林婉儿心中一动,轻声说道:“将军,我在,我不会走,铭州也会好好的。”仿佛听到了她的话,冯齐的手慢慢松开,又陷入了沉睡。
林婉儿轻轻将冯齐的手放回被窝,起身整理了一下衣物,再次看了一眼冯齐,这才轻手轻脚地离开房间。
第二日清晨,冯齐从宿醉中醒来,只觉脑袋一阵胀痛。他揉了揉太阳穴,渐渐回想起昨晚的事情,也想起了林婉儿搀扶自己回来的情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意,对林婉儿这个细心的姑娘更多了几分好感。
与此同时,在兴武国朝廷,对于冯齐提出的贸易提议,大臣们争论不休。主战派依旧认为这是天龙国的阴谋,企图通过贸易来削弱兴武国;而主和派则强调国内经济己到崩溃边缘,急需通过贸易来恢复元气。
兴武国皇帝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激烈争论,心中犹豫不决。这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缓缓说道:“陛下,如今我国确实无力再战,若能通过贸易缓解国内困境,不失为一个办法。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可先派人前往铭州,与冯齐商讨贸易细则,同时加强边境防备,以防万一。”
皇帝思索片刻,觉得此计可行,于是下旨派礼部侍郎李安前往铭州,与冯齐洽谈贸易之事。
在铭州,冯齐得知兴武国派李安前来,立刻召集幕僚商议应对之策。
一位幕僚说道:“将军,兴武国此次派人前来,虽有求和之意,但我们仍需谨慎。贸易条款的制定必须对我们有利,同时要防止他们在贸易过程中窥探我们的虚实。”
冯齐点头道:“你说得对。此次贸易,不仅是经济往来,更是一场政治博弈。我们要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尽量缓和两国关系,为铭州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几日后,李安抵达铭州。冯齐以礼相待,在州府大厅设宴招待。宴会上,双方寒暄一番后,李安率先开口:“冯将军,此次我奉陛下之命前来,是为商讨贸易之事。我国如今也希望能与天龙国互通有无,促进双方发展。”
冯齐微笑着说道:“李侍郎,我也正有此意。铭州地处边境,若能与兴武国开展贸易,对双方百姓都大有好处。只是这贸易条款,还需我们仔细商讨。”
随后,双方开始就贸易货物种类、税率、交易地点等细节展开讨论。冯齐提出,铭州盛产粮食和手工制品,可与兴武国交换一些稀缺的矿产资源和特色手工艺品。李安对此表示赞同,但在税率问题上,双方产生了分歧。
李安希望降低兴武国货物进入铭州的税率,以促进贸易繁荣;而冯齐则认为,税率过低会影响铭州的财政收入,且不利于保护本地产业。双方各执一词,谈判陷入僵局。
这时,冯齐思索片刻后说道:“李侍郎,我有个提议。我们可根据货物的种类和稀缺程度,制定不同的税率。对于兴武国的一些特产,我们可适当降低税率;而对于铭州本地也能生产的货物,维持较高税率。这样既能促进贸易,又能保障双方利益,不知侍郎意下如何?”
李安听后,沉思片刻,觉得此计可行。于是,双方在税率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共识。接下来,又对交易地点、贸易安全等问题进行了商讨,最终形成了一份贸易草案。
在谈判过程中,冯齐始终保持着谨慎与诚意,既展现出天龙国的大国风范,又坚决维护了铭州的利益。李安对冯齐的谈判技巧和为人也颇为赞赏,心中不禁感慨,难怪兴武国会在铭州栽跟头。
贸易草案商定后,李安返回兴武国复命,等待皇帝的最终裁决。而冯齐则开始在铭州筹备贸易事宜,他组织商户准备货物,修缮道路以便运输,同时加强边境关卡的管理,确保贸易安全。
在冯齐的积极推动下,铭州城上下都为即将到来的贸易忙碌起来。百姓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们希望通过贸易,能让生活变得更加富足。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贸易一事持乐观态度。在铭州的一些世家大族中,有人担心贸易会冲击他们的产业;而在兴武国,主战派也对贸易提议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向天龙国示弱。
在兴武国朝堂上,主战派大臣再次向皇帝进谏:“陛下,与天龙国贸易,实乃示弱之举。冯齐占据铭州,本就是对我国的挑衅,此时若与之贸易,恐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皇帝皱了皱眉头,说道:“朕也明白诸位爱卿的担忧,但如今国内形势严峻,若不通过贸易恢复经济,恐有更大危机。且此次贸易,我们也并非毫无防范。”
尽管皇帝如此说,但主战派大臣们心中依旧不满,他们担心贸易会让兴武国陷入更深的困境。而在铭州,冯齐也察觉到了一些世家大族的不安情绪。
他召集这些世家大族的家主,说道:“诸位,此次与兴武国贸易,并非是要损害大家的利益,而是为了铭州的长远发展。贸易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繁荣,还有更多的机会。只要大家积极参与,调整产业,定能从中获利。”
世家大族们听了冯齐的话,心中的担忧稍有缓解,但仍有部分人持观望态度。
在这种各方态度不一的情况下,贸易能否顺利开展,成为了铭州乃至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冯齐深知,前方的道路依旧充满挑战,但他坚信,只要坚持为百姓谋福祉的初心,合理应对各方矛盾,铭州一定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兴武国皇帝最终是否会批准贸易草案,也让整个局势充满了变数。在这个冬日,铭州城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等待着命运的抉择,书写属于它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