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家五口补充了一些粮食和吃的。
江小棠空间里的作物还没有成熟,为了后面逃荒路上考虑,还采买了很多价高的包子和馒头,空间可以保鲜,东西拿出来和刚蒸出的没什么区别。
买了吃食又转战种子店、成衣店等。
天气一首没有降温的打算,加上干旱,各种种子和棉花、布匹等价格降到非常低,除了江小棠一家,店铺里没有一个客人。
江小棠不知道后面会不会发生严寒,作物不生长的情况,就买了各种种子,打算回来种在空间里。店铺里的棉花也都全买了,趁着优惠和老板讲了价多买了几批布料。
一家五口心满意足的抱着东西往客栈赶,收拾收拾,明天可以出发了!
江小棠观察着镇子上的流民,不到一天的时间又增加了很多。有道是乱世出灾民,趁火打劫、烧杀抢掠的也多。
现在还没有到那个地步,但再不下雨,只怕是真的要乱了。
思及此,江小棠在脑海中呼唤系统。必须要在世道乱起来之前,加强自身的武力!
【系统,商城里有没有武功秘籍之类的?】
【有的宿主,初级版武功秘籍要一百积分哦。】
江小棠看着面板上,自己仅有的九十个积分,有些头疼,试图和系统讨价还价。
【现在先欠着行不行?以后有了再补给你。】
【不行哦,商城内商品概不赊账,宿主可以用古董字画或者值钱的宝物来兑换积分哦。】
江小棠有些无奈,可是自己现在积分不够,做什么都不方便。
她把空间里还剩的二十两银子取出,走进一家古董店。
掌柜的见来人是位小姑娘,气质淡雅、穿着朴素,不像有钱的样子,瞥了一眼继续拨弄手里的算珠。
江小棠看到掌柜的态度也不在意,毕竟自己手里也没有多少钱。“掌柜的,我想给家中长辈买个小礼物,不知道买什么合适呀?麻烦掌柜的介绍一下。”
掌柜的手指继续拨弄着算珠,不耐道:“姑娘,我这正忙着呢,店里摆的物件儿你随便看。”
江小棠看着墙上挂着书画,架子上摆放的瓷器,估计她一样都买不起。最后她瞄上了角落处不起眼的古币,这个价格应该能买得起。
【系统,你看那些古币能值多少积分?】
【这些古币不算稀有物品,一个算你0.1积分吧。】
她现在还是差十积分,需要买100个古币。
江小棠拿起一个古币细细观摩,看样子应该不贵。
“掌柜的,那些古币怎么卖的?”
掌柜的抬头瞥了一眼角落的古币,开口道:“那些不值钱,姑娘要是想要的话,两百文钱一个吧。”
江小棠虽然没买过这些古董,但是系统刚刚说这些不算稀有,老板自己也说不值钱。摸了摸自己手中的荷包,还是先对半砍价再说。
“掌柜的,那些我都要了,五十文一个行吗?”
掌柜的听到客人都要了,心里乐开了花,但面色不显,装作一脸肉疼的样子,放下手中的算盘,语气也和缓了几分。
“姑娘,这年头做生意不容易,你要是诚心要,就当交朋友。出去可不能和别人说是这个价格买的。”
江小棠点了点头:“成,麻烦掌柜的给包上。”
掌柜的把一堆古币数好,还贴心的用油纸包起来,乐呵呵地说:“一共是160枚古币,需要支付8两银子。”
江小棠从荷包里拿出8两银子,放在柜台上。
掌柜的数着手里的银子,热情欢送地江小棠,总算把店里的这些没人要的东西清理掉了。
江小棠查看了一下西周,走到一个废弃的仓库,闪身进入空间。
【叮!检测到古币160枚,可以兑换16个积分,是否进行积分兑换?】
【兑换!】
【兑换成功!恭喜宿主获得16积分!】
这下兑换武功秘籍的积分终于凑到了,江小棠迫不及待的要兑换了。
【帮我兑换初级武功秘籍。】
【初级武功秘籍100积分,恭喜宿主兑换成功!积分余额6。】
瞬间,一本古朴的书出现在江小棠手中,上面赫然写着《初级武功秘籍》六个大字。
书本不厚,江小棠翻开一页,上面画着惟妙惟肖的人物插画,拳法招式简单明了,一旁还有文字解说。
她跟着书上的步骤,练了两三页,发现浑身经脉通畅,不愧是系统出品。
天色己经不早了,再不回去爹娘该担心了,其他的招式还是以后再研究吧。
回去时,在路边买了一些包子和烧饼,客栈吃食贵,爹娘不舍得花钱。出门在外不能把身体搞垮了,还是要吃点好的。
临出发前,江家村有几户人家,要留在县上不走了,其中就有张婆婆一家。
走了两天的山路,很多人脚都磨出血泡了,很多行李全靠人力背,实在走不动了。
有些人故土难离,还是不想离开月牙山,想着在月山镇找个活计,等旱灾过去就可以回家了,总比继续南下强。
几家人商量好之后,就去了村长所在的客栈。众人看着村长,互相推搡着说明情况。
最后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站出来,有些心虚地说:“有福叔,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行李全靠人背着,实在走不动了。”
张婆婆的儿子也在一旁附和道:“村长,我们家就我一个壮劳力拉着板车, 肩膀都磨出血了,和你们家里有牲口的没得比。”
村长也明白光靠人力赶路的辛苦, 南下逃荒路上艰辛,谁也不知道,自己的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
既然己经决定好了,村长也没有强留,如果可以谁都不愿意背井离乡。
“你们留在月山镇要想好了,今日过后大家就各奔东西吧,去和乡亲们告个别。”
众人有些悲痛地点头应下,这次分别说不定就是永别。
从江家村人口一共三百八十多人,一起南下逃荒的不到三百人,这次又留在月山镇七八十人,只剩下大概一百八十人继续赶路了。
临走前又有几户人家决定留下,都是些家里没有壮劳力的,背着几十斤行李,实在走不动了。
吸取前两天经验的不足,这次村民在月山镇,把路上能用到的东西都采购了,还有之前家里舍不得买牲口的,走了两天实在撑不下去了,咬咬牙买了。
最缺的还是水,旱灾越来越严重,月山镇的水要三十文一桶,村民也只能边骂边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