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不能不知足

2025-08-21 2739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江面上又一艘客船缓缓驶来,沈新月瞥见,停住脚步。

“看什么?”李瑀问。

“等一下,又来客船,看还有没有人买。”沈新月不想放弃。

“能卖的都卖了,忍冬花谁会要?”李瑀不解。

“再等一会儿,就当歇脚。”沈新月没理会丈夫,不试试怎么结果?

船还未靠岸,便有人站在船头,神情焦急。

船未停稳便急匆匆踏着跳板下船。

“客官,可要喝茶?”小二招揽。

“不喝、不喝!”那几人神色匆匆,往城里去。

经过沈新月一行,飘过一股药材香。

“几个郎君,可是要收购药材?”沈新月问。

“你怎知?”几人停下脚步,惊讶道。

“我猜的!”沈新月笑道,“我们有忍冬花,你们可收?”

“忍冬花?”几人惊喜,“在哪儿?”

“这里!”沈新月打开背篓里的布袋。

为首之人抓起一把查看,又凑到鼻尖嗅嗅,点点头,“有多少?”

“这里还有,大约有一百二三十斤!”沈新月指了指另一个背篓。

“多少钱一斤?”那人又打开另一袋查看。

“十文。”沈新月回道。

“好,我们都要了!”那人当即拍板,“走,过秤!”

“诶,好嘞!”沈新月使了个眼色,徐江生、徐继尧背着背篓,又回茶楼。

“掌柜的,借用一下你家的秤。”

“用吧、用吧!”掌柜的乐得卖个人情。

一共一百二十西斤,几人付了钱,这才长舒一口气。

“几位郎君,你们要这么多忍冬花,作何用?”沈新月状似不经意问。

“当然是制药!”为首那人笑道。

“这药材随处可见,为何你们跑大老远来寻?听你们口音,不像黔州一带的。”沈新月惊讶。

“我们宝芝堂专制成品药,每年要的各种药材量大。

今年预定的好几个药材产地遇洪涝,药材收不齐,只得逆水上来寻找。”对方也没隐瞒。

“你们还要多少?”沈新月问。

“有多少收多少!”为首那人笑道,“莫非娘子手里还有?”

“没了,再要的话,得看山上还有没有!这个时候,这一季怕是要过了!”沈新月摇头。

“是啊,我们一路逆行,零星收到些,远远不够!”那人叹气。

“你们还要去别处寻吗?”沈新月问。

“会!实在没有,也只能打道回府。”那人无奈道。

“几日后会路过这里吗?我们再去山上找找,若是有,何处寻你们?”沈新月又问。

“十日后吧,我们在这里停一日,娘子若是寻得,有多少我们都收。”那人很高兴。

“好!一言为定!”沈新月与对方击掌为盟。

“阿爹,我要那玩偶!”官员一家用膳出来,见沈新月他们还没走,孩子又闹着要玩偶。

“听话,咱们回京再买!”官员板着脸,拽着孩子上船。

“阿爹、我不,我就要!”孩子死倔。

不远处的沈新月回头,见孩子盯着括儿腰间。

“见笑了!”官员不好意思笑笑,拉着孩子走。

“阿爹!”孩子是真的喜欢,舟车上枯燥乏味无聊。

“括儿,可以把你的玩偶送给那位小郎君吗?”沈新月弯下腰问。

“我、我…”括儿摸着腰间,舍不得。

“回去母亲给你缝个更大的,这个送给那位小郎君,好不好?”沈新月商量道。

“他们带到京城,正好帮咱们推销话本子。”

“那好吧!”括儿一听,答应了。

“走吧,咱们去送给他!”沈新月带着括儿过来。

“老爷稍等!”

官员停下脚步,孩子眼巴巴瞅着括儿手里的玩偶。

“给,送你!”括儿将玩偶递给小孩。

“这是我母亲给我缝的,他叫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美猴王,我母亲画的话本子。”

“美猴王孙悟空?”小孩拿着玩偶,眼睛亮晶晶。

“嗯,话本子很好看!”括儿也学着推销。

“多谢这位娘子,犬子不懂事,夺人所爱,见笑了!这是一点儿心意!”官员让管事送来一包点心。

“老爷客气,玩偶不值钱,碎布头缝的,哄孩子开心!

点心你们留着,半路饿了还能垫吧垫吧!”沈新月笑笑,拉着括儿走了。

东西意外售完,大家背着采买的东西,脚步轻快。

到山阳村的时候,己是申时正。

“先生、师母,今日怎这么晚?”阿牛、阿虎他们在村口翘首期盼,望了许久。

“到码头去了一趟。”李瑀这会儿口干舌燥。

进了村,老村长他们早己备好水等着。

“都卖完了?”老村长看着空掉的背篓,眼神里全是羡慕。

“嗯,卖掉了!”沈新月坐下,解开背带,尿片早己打湿。

“嗯嗯!”孩子往怀里钻,饿得不行。

沈新月到屋里奶孩子,李瑀几人在屋檐下坐着聊天。

“这么多忍冬花,真有人要?”老村长还是不相信。

“当然,药铺要的不多,我们运气好,码头遇到宝芝堂采购药材的,全收了。”李瑀吹道。

“我说呢!”老村长恍然。

“村长,这附近山上还有没有?”沈新月在屋里问。

“山阳一面差不多没了,山阴一面应该还有些。”老村长回道。

“那你们赶紧摘了,晾晒干,十日后他们在码头等着,你们正好赶上!”沈新月道。

“真的?”老村长欢喜的站起来。

“当然是真的,他们要的量大,你们只管采摘来,晒干。”沈新月笑道。

“太好了!”老村长激动坏了,“大娘子,真是谢谢你!”

村民们眼里闪着亮光,有些按捺不住,恨不能这会儿边去采摘。

“最好是清晨、上午采摘,晾晒个两三日便好!”沈新月提醒道。

“诶,好好!”老村长连连点头,“大伙儿别急,明日得空的都上山!”

“还有老鹰茶,你们若是碰到,多采摘些嫩芽,码头茶楼也收。”沈新月又道。

“好、好!”村民们感觉天上掉馅饼,真的有人收这东西。

“若是想卖好价钱,老鹰茶你们得制一制!徐将军,若是方便,给村民们讲一讲吧!”沈新月抱着孩子出来。

“算了,我们没铁锅,不如采摘了卖与你们,你们拿去制吧!”老村长婉拒道。

制茶是人家的秘诀,凭啥白得?人家帮了不少,不能不知足!

“也行!我们收购!待以后你们有铁锅了,再教你们!”沈新月没再勉强。

“对了,村长,还有个事儿,想跟你们商量。”

“何事?”老村长问。

“我们打算把家里的荒地都垦了,需要不少劳力,村里有没有人来?

一日三十文酬劳,管吃管住。”沈新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