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匣子一打开,大家不免多聊了会儿,首到月上树梢,众人才意犹未尽,起身告辞。
“多谢李郎君、大娘子,徐伯!”村民们道谢。
“没啥可谢的,这是回礼!”柳氏挨着给每家一个竹筒,里面装着几块酥肉、炸茄盒。
“多谢、多谢!”村民们看到肉,不禁笑意盈盈。
“阿爹,我不想回去!”阿虎拽着父亲的手不肯走,“我想跟小郎君念书!”
闻言,走到院门口的阿牛停住脚步,“阿爹,我也不想回去!”
这里有好吃的,还有书念,住的新房,推开窗子,宽敞明亮又干净,真好!
不像自家茅屋,屋顶稀疏,地面高低不平,没有窗子,屋里永远充斥着阴暗、潮湿和一股子霉味儿。
“虎子,听话,来了两日,咱该回家了,不能赖在大叔家!不懂礼数!”虎子爹低声训斥儿子,面色涨红。
“可是,阿爹,我想念书!我给大叔干活,只求能念书!”阿虎哀求。
“我也干活!”阿牛跑过来,与阿虎站一块儿,眼神倔强。
其他孩子也停住脚步,小姑娘阿蛮看看小伙伴们,又看看爹娘,“阿爹、阿娘!”
“阿虎、阿牛!若是诚心想念书,就先回去!攒够了束修再来,哪有这样求先生的?”老村长的脸色不好看。
这不是求人,是在逼迫人家,不能利用人家的善意干这事儿,这不是山阳村的人该干的。
“阿公,我不走!”阿牛耍赖,就不走。
“阿爹,我再待几天,学完《千字文》就回来!”阿虎撅着嘴,死活不放弃。
回去了不知下次啥时候来,这两日学的兴起,舍不得中断。
李大叔讲课,太精彩了,写的字好看,他也想学,这里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学。
“你这孩子,咋听不进话?”阿虎爹急了,重重拍了下儿子。
这像什么话?人家好吃好喝供着,还教念书,不懂感恩,还被赖上了,谁乐意?
自家穷的叮当响,拿什么教束修?先生凭啥白教你?
“阿爹,就让我念完《千字文》,好不好?以后我都听你的,回家我多干活!”阿虎眼中蓄着泪。
这是他离天堂最近的一次,他己经触摸到了,放弃了,以后再没机会!
“就让阿虎、阿牛留下吧!他们学的很快,中断了可惜,过几日教完了便回去!”李瑀心软。
“这、李郎君,孩子在这里白吃、白住的,实在不好意思!”阿虎爹脸羞的通红,手局促地在衣角上拧了拧。
“无妨,几日而己,我家招待得起!”李瑀笑笑。
柳氏默默看向沈新月,夫君倒是把好人当了,难题留给她们。
有了李瑀抄书挣钱,家里暂时不缺吃,可买米不易啊,来回一趟六十里,全靠人背。
家里还有徐家父子两个大饭桶,十天半月就得进城一趟。
“谢谢大叔!谢谢婶子!”阿虎、阿牛忙鞠躬道谢。
“好啦,留下吧!”李瑀扶起俩孩子。
“还大叔呢!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还不快叫先生、师母!”老村长点拨。
“是!”俩孩子很机灵,忙冲李瑀再次鞠躬,“先生!”
又冲沈新月、柳氏鞠躬,“师母!师娘!”
“起来吧!”沈新月微笑道,一心想念书的人,会千方百计抓住每一个机会。
“好啦,走吧,时辰不早了!”老村长挥着手,村民们依依不舍离开。
阿蛮被父母拽着,走了一段距离,用力挣脱,跑回来。
扑通一声,跪在李瑀面前,“先生,我也想念书!”
“哎呀,小女娘快请起,我不收女学童!”李瑀想将阿蛮扶起来,奈何阿蛮不肯,只用力磕头。
“阿蛮!”阿蛮爹娘追过来,拽起女儿。
生气道,“你个女娃子,念啥书?再过几年,就得说婆家嫁人,念书有啥用?”
“阿爹、阿娘,我想念书!我就念几天!”阿蛮使劲儿挣扎,“天玄地黄、宇宙洪荒…”
眼神倔强地盯着李瑀,不停地念着,竟念了大半段,偶尔有念错的,但不妨碍她的记忆力超群。
“等一下!”沈新月叫住,“你真想念书?”
“是的!师母,阿蛮想念书,做梦都想!求师母给阿蛮一个机会!”阿蛮砰砰砰又是几个响头磕下。
“起来吧,好孩子!”沈新月拉起阿蛮。
阿蛮大大的眼睛亮闪闪,眼里满是希冀,“师母!你是答应阿蛮了,对不对?”
“留下吧,先学几日我看看再说!”沈新月没有立刻答应。
“是,师母!”阿蛮露出开心笑容。
这下留了三个孩子,其他孩子眼红了,哪里肯走?村民们也踯躅不前,谁不想家里出个能耐的?
“走吧、走吧!人家李郎君、大娘子大度,咱不能不知足!”老村长驱赶村民回家。
“大叔…”村民牵着自家娃娃,目光祈求。
“唉!阿牛他们也不过几日,李郎君他们不容易,收留几个,己是天大的恩情。
咱不能贪心、不懂感恩!走吧!”老村长劝道。
村民们这才一步三回头的离开。
“这只是开头,只怕以后都会来!咱们供得起?”柳氏站在沈新月身边。
“慢慢来吧,若咱们的日子好了,不介意帮衬一把。
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正好括儿多几个伴!”沈新月笑道。
“你呀,大户人家的小姐,不知穷人念书的难处!
哪是赶一只羊、一群羊那么简单?吃住就不说了,笔墨纸砚、书,那才是最烧钱的!”柳氏笑着摇头。
当初在宫里,她被女官看中,带着身边做近身伺候,为了考女官,费了多少心血。
笔墨纸砚不可多得,用笔蘸水在桌面上练字,练好了才敢在纸张上写。
宫里尚且不易,更遑论这穷山村。
“走一步看一步吧,不一定教出个考功名的,至少他们识字,懂道理。
将来凭这找一份账房、管事的活计,家中日子也好过许多。
再说女孩,更应该念书!
都说娶妻娶贤,一个明事理的母亲,教养出来的孩子明事理,更能成器。
也许经过两三代积累,家里真能走出个人物呢!
就像括儿,有你这么好的母亲,将来定能成大器!”沈新月笑道。
“我说不过你!”柳氏笑笑,心里甜滋滋的,沈新月这话说到她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