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好、好!大娘子你说,我们该怎么做?”老村长忙道。
“呃,这事儿…”沈新月想了想。
“首先,咱们得想法购得牛和犁。
没有这个,干活费力不说,土翻不深,只有浅表,底下的土质不疏松,种出来的庄稼自然收成不好。
使再多力,一年收成也吃不饱,遇上天灾人祸,税粮交不起,还得饿死人。”
“可是,我们上哪儿找这么一笔钱?我们也想买牛、买犁啊!”老村长垂头叹气。
现场一片沉默,沈新月说了句废话,谁不知道耕牛和犁的好处,根本原因是没钱啊!
“再一个是解决灌溉用水问题,这一带是彭水水系所在,不存在缺水的问题。
可取水位置远,挑水费时费力,劳动效率低,你们也像我们这样,找个合适位置取水。
在田间地头弄个蓄水池,可极大减轻劳动,顺便在池塘里养些鱼,还能卖些钱。”沈新月又道。
“嗨,大娘子有所不知,这种死水养的鱼土腥味很重,没人吃,卖不了几个钱!”老村长摇头。
“那养猪羊呢?”沈新月问。
“羊还好,放到山坡上即可,猪嘛…”老村长又摇头。
“猪不但能吃,腥臊味儿重,不好吃不说,出栏时间长,起码一年半,还卖不起价钱。”
“那鸡鸭呢?肉、蛋皆能卖钱,这个总可以了吧?”沈新月耐着性子道。
“鸡蛋是能卖钱,可鸡不是每天都下蛋,山路崎岖,进城一趟得走上一个时辰。
地里活儿多,哪有时间三天两头的进城?卖的也不过几个盐钱!
至于鸭蛋,味道不如鸡蛋,富人不爱吃,穷人买不起!”老村长摇头再摇头。
“那你们想怎样?”李瑀听了,都迷茫了。
新月提的每一条他们都能找理由反驳,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村民们不说话,默默看着沈新月。
“要不你们趁空闲先挖一个池塘蓄水吧,多少能减轻劳动。
至于养鱼,你们看着办,卖不了那就自己吃,也算改善生活!
吃不完的制成腊鱼、风干鱼,过年吃!”沈新月笑道。
这里虽穷乡僻壤,但水系发达,富人多食用活水中的鱼,鲜嫩味美。
“咦,这样好像不错,要不还是养几条吧?”村民们议论道。
“至于养猪,可将生下来的几天内的猪仔劁了,腥臊味儿就不会有了。
可圈养,也可跟羊一起散养,就是生长周期,我也没办法了,一年半跑不了。”沈新月耸耸肩。
“劁猪?”村民们面色古怪,目光下意识瞥向何忠贤,何忠贤不自然地移开目光。
“对,城里应该有劁匠吧?”沈新月问。
“有、有,我们自己也会弄,用不着花那冤枉钱!”老村长回道。
他年轻时服兵役,在军队里看过兽医劁马。
军队中除了种马,其余的雄马都要劁掉,不然打仗时,敌方弄几匹母马阵前一叫,雄马能立即驮着将士投敌。
“那好,改天买些猪仔,先养着。”沈新月点头。
“咳咳…”李瑀咳嗽两声,低声道,“新月,他们有钱买吗?”
“我知道!”沈新月目光示意丈夫别打岔。
“各位家中可有养鸭?”沈新月看向众人。
“我家有!”、“我家也有!”人群中零星有三西家妇人回话,都不多,不过五六只。
“好,建议你们多养些鸭子!”沈新月想到入手点。
“为啥?”老村长不解。
“鸭蛋不好吃,我们做成其他口味的,比如皮蛋、咸鸭蛋,味道鲜美,还能多存放些时日。
售卖价格比鸭蛋高,以后可发展成为副业,多一项进账。
另外就是采集鸭绒,制作羽绒制品。”沈新月解释道。
“皮蛋、咸鸭蛋?鸭绒?羽绒制品?”众人一脸懵,啥玩意儿?
“皮蛋、咸鸭蛋到时我教你们如何制作,你们一看便会。
鸭绒主要取自鸭子腹部、呈芦花状的绒毛,也可采集胸部、翼基部分。
这种绒毛活体、多次采集,羽绒经过高温蒸煮、消毒后,晾晒干。
填充在夹层布料间,制成过冬衣物,或被褥,保暖性极强。
咱们村偏远,进出不便,大力养殖鸭子,制成皮蛋、咸鸭蛋、羽绒制品.
拿到码头售卖给路过的客商,相信不久咱们村的日子能好过不少!”沈新月规划道。
“真的能行?”村民们心动了。
“当然!我们沈家出自江南吴兴,江南富庶之家皆用羽绒制品过冬、御寒。”沈新月笑了笑。
“那太好了,回去赶紧把鸭蛋照一照,看有多少能孵,全孵出来!”养鸭的几户村民欢喜道。
“那我们呢?”其他村民着急了。
“别急!这事儿一两家形不成规模,羽绒制品需要的鸭绒多,鹅绒保暖效果更好,有鹅的也多养些。
这事儿最好你们商量好,大家一起养殖,形成规模化。
待采集足够的羽绒,再制作羽绒制品,这样每家每户都能有稳定的副业收入。”
“诶,好、好!念过书的就是不一样!”老村长激动的抹了抹眼睛,村里有希望了。
“大家需要注意一个问题,这些鸭鹅需要圈起来,还需要水塘让它们多下水。
否则鸭鹅过多,把庄稼给霍霍了,反而得不偿失!”沈新月提醒道。
这下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一阵商议后,决定挖塘和孵鸭鹅同步进行。
池塘解决庄稼浇灌、顺便养些鱼苗,鸭鹅可食用,养大的鱼制成腊鱼,逢年过节吃也不错。
猪仔各家量力而行,有钱买的就买。
至于耕牛和犁,就看鸭蛋、羽绒制品能否发展起来,若真能卖钱,还愁没钱买耕牛和犁?
“哎呀,这么一捋,好像挣钱也不难嘛!”有村民飘了。
“臭小子,还没开始,就飘得不知东西南北!真是穷骨头!”老村长给那村民后脑勺拍去。
“叔,好痛!”那村民夸张地叫着。
“哈哈!”村民们开怀大笑。
“来,干!为咱们山阳村发家致富,干了!”老村长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干!”大家举着竹筒杯,豪情万丈,未来充满希望。
“这事儿还需给大家提个醒,闷声发大财!事情没成之前,不要西处嚷嚷!
城里有钱、有权的人多了去,若是被他们垄断了去,你们就没啥机会了。”沈新月提醒道。
“对!大家要保密!不许对外嚷嚷!各家媳妇,管好自己的嘴,别啥都往娘家搬!
否则,一经发现,就别做咱们山阳村的媳妇!”老村长厉声道。
“叔放心,我们不会!”妇人们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