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还是大娘子会谋算

2025-08-21 2605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从那日起,红莲有意无意躲避徐江生。

说不清为什么,红莲怕见到徐江生,能感受到那灼灼目光追随自己。

从未恋爱的姑娘,又羞又窘。

徐江生不解为何红莲看到自己就闪开,难道她不喜欢自己?

床、桌椅、箩筐、桶、筲箕、面筛、石磨、石臼等都做好,石蛮子还贴心的打了石桌、石凳安在院中。

另一个小院也用几天时间建好,一家人总算住进新房,睡上安稳觉。

林木匠他们又马不停蹄烧荒垦地。

有了前面的教训,这次的隔离带割得很宽,在己烧的荒地边紧邻,远离新房。

随后大家一起捡石块、锄地,再用耕牛翻地,来回翻了两遍。

包括新屋后那片菜地,起垄,种上提前几日育的菜秧,有菘菜、秋葵、丝瓜、苦瓜、黄瓜、木耳菜等。

菜园子边上盖了鸡鸭鹅窝、牛棚,还应沈新月要求,搭了个猪圈。

终于看起来像模像样,真正的农家。

沈新月也出月子了,用辣蓼草做了些酒曲,煮了二斤糯米捂醪糟。

六月的天,醪糟出的快,酸酸甜甜带着香甜酒气,馋的人流口水。

“来,这一月辛苦各位,今日完工,好好犒劳犒劳!干!”李瑀举着醪糟煮的米酒汤。

“干!“众人举起竹碗庆贺。

一口浓甜的米酒下肚,浑身舒坦,真甜!

“哇!好甜!”括儿第一次吃,新奇极了。

“傻孩子!好喝也不能喝多了!当心醉酒!”柳氏笑道。

“阿娘,这甜水怎么会醉呢?”括儿不解。

“这是浊酒,酒楼卖的都没这浓!你母亲酿醪糟手艺好!”柳氏道。

酒楼的醪糟捂的没这好,又掺了太多的水,就剩下淡淡的酸甜味儿。

哪像这,上好的糯米制成,浓郁香甜,酒香西溢。

“咕咚、咕咚!”括儿一口气喝完,豪迈道,“阿娘,再来一碗!”

“臭小子,真不怕喝醉!”柳氏笑骂着,不打算再添。

“阿娘!”括儿撒娇。

“哈哈哈,小郎君酒量好!”匠人们起哄。

“小子!像个男子汉!”徐继尧越看越喜欢这孩子,豪放不羁,很对他的胃口。

“今日大喜,括儿想喝让他喝便是!”李瑀美美咂一口。

“夫君!括儿还小!”柳氏低声道。

“阿娘!”括儿央求,“就一点点儿!”

“如烟,这米酒无大碍,括儿再喝一碗没事儿!”沈新月亦开口说情。

“你们就惯着他!”柳氏说着,给括儿添了一碗。

“谢谢阿娘!”括儿开心道。

桌上的菜品不多,就两盆,炖麂子肉、红烧野猪肉,分量足,够解馋。

米饭是豆角焖饭,加了油渣,香的人咬掉舌头。

干活的匠人和徐继尧父子都是饭桶,满满一大锅,吃的干干净净,桌上的肉菜也消灭光,连汤汁都拌了米饭。

酒饱饭足,众人抚着肚子回味无穷。

“阿娘,我怎么看到两个阿娘在晃?”括儿小脸红通通,眼神有些迷离。

“哈哈哈,括儿,你看是不是有两个师傅?”徐继尧大笑。

“呀,真的!有两个师傅、两个师兄、两个阿爹…”括儿甩甩头,闭了闭眼,好多人晃得他头晕。

“小祖宗,你这是醉酒了!让你少喝你不听!”柳氏笑骂。

“如烟!差不多了!”沈新月使了个眼色,柳氏心领神会。

抱起晕乎乎的儿子回屋,喂了些凉白开,括儿呼哧呼哧睡着了。

“臭小子!长大了准是个好酒的!”柳氏笑着拍了儿子的小屁屁,取了银钱出门。

“活儿干完了,咱们把工钱结算了!辛苦一个月,也该有回报!

大院十八两、小院十两、垦荒十亩地三两,实际垦地十三亩该西两。

一共三十二两,扣掉预支的二两,还需支付三十两,林郎君,可对?”柳氏问。

“对对!”林木匠连连点头。

干了多少活,能挣多少钱,早在心里盘算过千百回了。

“这是三十两!”柳氏递过早己备好的银两,“不放心的话,可到蔺氏当铺去复称!”

“不用、不用,你们是厚道人家,不会短工钱的!”林木匠乐呵呵道。

柳氏又拿出一吊钱,“这一千文,是单独给你们的奖励!”

“柳娘子,使不得、使不得!”林木匠拒绝,但拒绝的有些无力。

“林郎君拿着吧,大家辛劳这么久,活儿干了不少,还教我们打草鞋、编蓑衣、草帽、斗笠,这点儿钱当得!”柳氏塞给林木匠。

“这、这,谢谢李郎君、大娘子、柳娘子!”林木匠鞠躬道。

“谢谢李郎君、大娘子、柳娘子!”其他匠人也起身道谢。

原本他们就占了便宜的,徐将军父子、李瑀、何忠贤都有加入,才会这么快干完。

不过他们也教了李瑀他们不少实用的,特别是草鞋,学会了能省不少钱。

秸秆、茅草、麻都能编草鞋,手艺好,还能拿去卖钱。

林木匠抱着铜钱,期期艾艾、欲言又止。

“林郎君有啥话要说?”柳氏问。

“那个、那个李郎君,你抄的书,可否卖我一本?”林木匠讪讪。

日日听括儿诵读,他差不多也能背个七七八八,自己是木匠,识得几个字。

有本书,也能教自家孩子认些字儿。

“好啊!你要《千字文》还是《三字经》?”李瑀爽快应道。

“就《千字文》吧,听小郎君念熟了,呵呵!”林木匠笑道。

“拿去吧!送你的!这本有些瑕疵,就没给书铺。”李瑀拿出一本。

“诶,谢谢郎君、谢谢郎君!”林木匠使劲儿鞠躬。

其他几个匠人艳羡极了,想要再开口不好意思,主家多给一吊钱,再说他们也不识字,拿去也教不了孩子。

“李郎君、柳娘子,你们明日可要进城?地垦出来,该官府来丈量,发种粮。

只是这时间点儿,早不早、晚不晚的,稻谷早过了,冬小麦还早,怕是要空置两三月。”林木匠关心道。

“无妨,我们种黄豆、绿豆,这两三月时间正好用上!”沈新月回道。

“黄豆、绿豆?这么多,你们后面几个月就吃这个?”林木匠问。

他们也只在田坎间种些,收获个二三十斤,卖些,留些磨豆腐待客。

从没见谁家这么大面积种植,顿顿吃豆子受得了?

“吃不了,可到米铺换大米呀!”沈新月笑道。

“瞧我这脑子就是笨,咋就没转过来呢?还是大娘子会谋算!”林木匠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