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爷俩带李瑀割茅草,何忠贤自然是要跟随的。
“你回去!脚不要啦?不小心被茅草根戳到伤口,不白养伤了!”李瑀不高兴道。
“主子,奴婢不放心你!草丛有长虫!”何忠贤坚持。
“得啦,你去不去,长虫都在那儿,有徐将军在,还怕啥?
你这身板,自身都难保,咋保护我?没得拖累大家。
你先帮我抄书,一旬到了,咱得给书铺送去换钱!
括儿的笔墨纸砚、家里的柴米油盐都指着它呢!回吧!”李瑀语气坚定又带着几分哄劝。
“主子,那你一定要当心些,别一个人走远了!干不动放那儿,奴婢过几日好了去割!”何忠贤不放心道。
主子有些笨,没他看着,实在不放心,可又怕自己拖累主子。
“放心吧!我们要不了多久便回!回吧!听话!”李瑀鼻子有些酸。
何忠贤一步三回头走开。
“你这内侍,啰嗦了些,却是个忠心的!”徐继尧笑道。
“嗯,忠贤忠厚、善良,当初在宫里,多亏他护着!”李瑀道。
来到几里地外的山坡上,一大片茅草,开着白色的花絮,飘荡着像小芦苇。
茅草又叫白茅草,上面的茎叶可用来遮盖屋顶,防水防雨。
根茎叫茅草根,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生津止渴功效。
穷人家的孩子挖来当零嘴,吃着甜甜的。
三人用镰刀收割,捆成一捆一捆的。
徐继尧父子皮厚肉糙,在草丛中没啥反应。
李瑀没一会儿便浑身刺挠,手背、手臂、脸上、脖颈挠的红红的。
还被草丛中的蚊虫叮咬,实在狼狈的很。
“给!拿湿帕子擦擦!”徐继尧递过装着水的竹筒。
“谢谢!”李瑀拧开竹盖,里面的水温热。
显然,这是喝的水。
李瑀仰头喝了几口,还给徐继尧。
“不洗洗?”徐继尧问。
“不了,习惯了就好!没那么娇气!”李瑀摇头。
徐继尧笑笑,仰头喝水,“回去让匠人做几个竹筒,出远门带水,还能装个酱油、盐啥的,便宜又实惠!”
“嗯!”李瑀点头。
竹子能做的东西不少,还有桌椅、床、凳子、筲箕、簸箕、刷把、扫帚、碗勺等等,无一不是家用的。
“待忙过这些日子,地里庄稼种上,带你进山学捕猎,将来想吃肉、缺钱了,捕个麂子、野猪啥的。
顺带认些草药,拿去药铺换几个零花钱,家里也能宽裕些。”徐继尧擦把汗道。
这里偏是偏远了些,但山上东西不少,饿不死人。
“好!”李瑀很开心,不说学得十成十,学个皮毛,也能糊口。
三人说说笑笑,一上午便割了一大片,捆扎成大捆,用木棍两头叉住,扛在肩头挑回来。
来回走了两趟,才挑完。
摊在地上晾晒几日,干了便可铺在屋顶,要铺好几层才能防住雨水。
今日割的这些晒干了会萎缩不少,远远不够。
简单吃过午膳,三人又去割,这次李瑀身上也背了个装水竹筒。
到傍晚,茅草摊了老大一片,还不够。
待这些晒干收了,再去割一波,就差不多了。
“阿爹、师傅、师兄喝水!”括儿端着凉白开过来。
今日跟着何总管认字、学字、讲课,何总管的才学一点儿不输父亲,一样讲的娓娓动听。
何总管抄书时,他便在旁边空手临摹。
母亲得空了,也教他识数,还讲了简单的加减法。
括儿新奇极了,掰着手指算,缠着母亲、阿娘、红莲,让她们出题考他。
得到母亲、阿娘的表扬,笑得眉眼弯弯。
林木匠几人羡慕坏了,这里每一个人都识字、有学识,连不起眼的何郎君,都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儿。
小郎君真幸福!
“主子!”何忠贤抄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
“嗯,咋样?写了几篇?”李瑀喝着蜂蜜水问。
“写了西篇!”何忠贤恭敬道,“您看看!”
李瑀接过厚厚一沓纸,整整齐齐,工工整整,犹如雕刻印刷,笑道,“厉害啊,一天西篇,能挣二百西十文!”
“呵呵,主子谬赞,奴婢哪有主子厉害!”何忠贤露出羞涩笑容。
徐江生伸长脖子看,首咋舌,怎么能有人把字写的这么好看?
“徐郎君写的如何?”李瑀问。
“我、不行不行!”徐江生忙摆手,面容羞愧。
“江生练武、干活儿行,简单识文断字,写字就差了些!”徐继尧笑道。
“爹爹!”徐江生瞥一眼父亲。
“哈哈哈,臭小子,晓得害羞啦?当初让你练字,比杀你还难!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哈哈哈…”徐继尧笑的很大声。
洗菜回来的红莲一头雾水,看看徐继尧,又看看徐江生。
徐江生瞥到红莲,羞窘的垂下头,生怕被红莲鄙视。
“京城来的就是不一样!各个有学识!不像我等粗野乡民,啥都不会!”林木匠拎着两只木桶过来。
“你们会做家具、盖房子,不也是门手艺!没有你们,我们得露宿荒野!”沈新月笑道。
“唉,大娘子有所不知,我们学手艺,也不容易,从小跟师傅打工,不拿工钱,白干活。
师傅高兴了,教你两手,剩下的全靠自己揣摩。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的独门手艺,除了自家人,外人休想学到。
也是做木匠活,磕磕绊绊识得几个字。
哪比得你们,各个饱读诗书,出口成章,将来小郎君定有大出息!”林木匠奉承道。
“林郎君这话不敢当,咱这流犯身份,误了括儿和他的孩儿,三代后方能有机会参加科考。”沈新月叹息。
“莫来头,有孩子就有希望,几位郎君、娘子宽额广颐,皆有福之相,将来一定大富大贵!”林木匠宽慰道。
沈新月笑笑,这话听听得了,当不得真!能苟活一辈子就不错了。
林木匠又添置了木盆、水桶,竹水筒、竹碗,家伙事宽裕了,不再抵着一个破木盆用。
今日进度很快,两个院落的立柱都打好,竹条编织了大部分墙。
再过几日全部编好,抹上黄泥,盖上屋顶,安上门窗,农家小院便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