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老太听傻柱提起过去,也回想起了当年的那些事儿。
那时候傻柱一个傻不愣登的半大小子,带着个几岁的小姑娘何雨水,日子是过得十分的艰难。
当然,傻柱也是在那会儿才和她结下了缘分,逐渐处起了关系。
这也是聋老太极力向易中海推荐傻柱的一个原因之一。
当年她才给了几口饭吃,就能让傻柱与她处出婆孙关系,弥补了她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要是现在易中海对傻柱更好点的话,那这小子以后对易中海还能差了?
不说言听计从,千依百顺,起码也是会关怀备至吧?
只是易中海这个人谨慎惯了,始终不敢大胆的多迈出几步,这就让她徒呼奈何。
易中海也有些唏嘘,一晃都过去十年了,他没想到傻柱这小子时隔那么久,居然还记着呢。
看来苦难能让人记忆深刻,久久难忘,这话还真不假。
如果只是单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那傻柱的作为还真是称得上仗义,也确实可以算是帮贫济困,好心助邻的典范了。
但这小子跟秦淮茹如此牵扯下去,其行为到底还是不符合当下的主流观念。
老话说得好,寡妇门前是非多。
这可不管是新时代还是旧时代,它都是一句至理名言啊。
因为即便是傻柱能清白无误的与秦淮茹相处,一旦时日久了,也难保二人不会生出些别的心思。
再说了,院里那么多的邻居,谁又能保证不会有人误会他们,进而传出一些瞎话?
到时候人云亦云,再一东传西传的,那傻柱的名声可不就全毁了?
毕竟人言可畏啊。
想到这里,易中海便试着说道。
“柱子,我承认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也知道咱们院子的情况,这要万一有人出去瞎传,毁你名声呢?”
“哼,我看谁敢,真以为我傻柱的拳头是吃素的啊?
再说了,我行得正,坐得直,又不是做亏心事,也不怕别人瞎说。
有个啥词儿叫清什么清来着?”
“那叫清者自清。”
聋老太指正道。
她听了傻柱的这一番话,虽然对他与秦淮茹保持接触不满意,但是她对傻柱的这种行为和态度,还是很欣赏的。
又有谁不喜欢跟仗义,豪气,侠肝义胆,恩怨分明的人做朋友呢?
傻柱一脸认真的说道。
“对,就是清者自清。”
“柱子,你怕不是忘了许大茂吧?”
易中海没管聋老太的插话,说起了傻柱的老对头。
“敢!我给那孙子俩胆儿,他也不敢在这事儿上胡咧咧。”
傻柱很是自信满满的说道。
但易中海对他的这种自信明显不太看好。
因为他很了解许大茂的为人,也很清楚许大茂与傻柱之间的恩恩怨怨。
他知道,许大茂在与傻柱作对的问题上,那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却丝毫没有一点放弃的念头。
要是那个坏种知道了傻柱与秦淮茹牵扯上了,那这事儿即便是正经的,也会被传成不正经。
要知道这可是个能坏傻柱名声,给傻柱添堵的绝佳机会。
以许大茂的狡猾,岂能轻易放过?
易中海有时候也在琢磨,为啥许大茂会这么执着于跟傻柱作对呢?
二人说起来也没有什么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呐?
难不成这两人前世就是冤家对头?
在今生投胎的时候,把上辈子的恩怨也带过来了?
猜不透,想不通,闹不明白。
可以说,这个疑惑已经萦绕在易中海的心头好多年了。
而且这个疑惑不只是他有,应该是院里绝大多数人都有,只是大家都没有说出来罢了。
傻柱看见易中海不信任的眼神,心里也泛起了嘀咕。
他跟许大茂可是多年的老对头了,他深知许大茂是最喜欢做那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儿了。
尤其是在针对自己这方面。
此时他心里也有些打鼓,自己半夜给贾家送鱼这事儿,连易中海他们都知道了,那许大茂是不是也很快,或者说已经知道了?
想到这里,他就有点不安了起来。
他敢肯定,许大茂是绝对会拿这事儿做文章的。
当然,他的不安并不是因为这事儿关乎到了他自己,他是有点担心会对秦淮茹产生影响。
“一大爷,您到底是从谁那里听说的呀?”
傻柱穷根究底了起来。
他昨晚才送的鱼,现在就传到了易中海这边,到底是谁那么嘴碎啊?
要是知道是谁了,非得抽他耳巴子不可。
傻柱暗暗想到。
难道是陈老三?
也不对啊,那小子只是知道自己换了鱼而已,并不知道自己会送鱼给贾家呢。
那究竟是谁呢?
他一边思索,一边等待着易中海的回答。
“放心吧,这事儿目前只有我们知道而已。”
易中海大概猜到了他的想法,也估摸到了他的担心。
心里不禁吐槽了起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你要是不去做这种容易让人误会的事儿,哪儿还会有这些担忧啊。
“真的?一大爷,您没骗我吧?”
傻柱有些不满意这个答案。
“当然是真的了,你就放宽心吧,这事儿绝对没有其他人知道。”
易中海再次给了个保证。
“柱子,你刚才说你是出于好心才帮助贾家,要是贾家不困难了,那你是不是就不用去帮助她们了?”
聋老太略过了二人的话题,又扯回到了正题上。
“那当然了,我叫傻柱,但又不是真傻子。
她们都不困难了,我还帮什么呀,我又不是钱多烧的。”
傻柱虽然还是想着跟秦淮茹多多接触一下,但也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只要贾家不困难了,那他自然也就不会再掺和其中了。
聋老太闻言沉思了起来。
让她去消除傻柱的侠义心肠,她肯定是不能干的。
看来想要阻止傻柱继续与秦淮茹接触,还是得从贾家这个根源入手啊。
只要缓解了贾家的危机,那傻柱和秦淮茹可就没了接触的理由,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只是,如何缓解贾家这段时间的危机呢?
是的,聋老太也清楚,贾家的危机是暂时的。
毕竟贾东旭死了,还有个工位让秦淮茹去顶岗呢。
只要秦淮茹上了班,有了工资,那贾家有了持续性的收入,生活自然就不会困难了。
所以问题又集中到了秦淮茹生产之前,或者说上班之前的这段时间里。
她琢磨着,解决贾家这两三个月的危机而已,问题应该不大吧?
聋老太想到的这些事情,易中海也同样想到了。
他还没有彻底的放弃傻柱,当然也跟着琢磨起,如何帮助贾家度过眼前的难关,将傻柱解脱出来。
其实要想帮助贾家,最简单的就是,直接给她们一笔钱,事儿就解决了。
但是二人经历颇多,深知人性的贪婪和不知足。
一来,如果二人私下给了钱给贾家的话,那保不齐贾家的人会得寸进尺,再次索要。
如果次数多了,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毕竟他们又不是做慈善的,没有义务,也没有那么多钱去填贾家的窟窿。
二来,这事儿又不能明着给,要是给了的话,院里其他人会怎么想?
哦,你们一个是院里的老祖宗,一个是院里的一大爷,帮助了贾家,都不帮助一下自家吗?
到时候大家都闹起来的话,那可就更不好收场了。
所以他们都默契的否定了直接给钱这个办法。
“奶奶,一大爷,你们想到如何帮助秦姐她们了吗?”
他们还在琢磨的时候,傻柱又问了起来。
二人都摇了摇头,表示没想到合适的办法。
“你们没想到办法,我这里倒是有个主意。”
傻柱有些得意的说道。
“哦?你有什么主意?说说看。”
聋老太和易中海对视了一眼,心说我们俩都没想出来,你这个直脑筋还能想到?
“想当年呐,我带着雨水捡垃圾的时候,正值打美国佬的时节,国家曾组织过募捐。”
“募捐?”
聋易二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诶,对咯,其实啊,咱们只要组织一次募捐,让秦姐她们度过秦姐上班之前的这段时间就可以了。”
傻柱当然也想到了贾家的困难时期,也就这么长一段时间,所以才想到了这么个主意。
他觉得,只要是集合了大家的力量,帮助贾家度过这一艰难时节,那还不是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儿?
聋易二人在诧异的同时,也仔细琢磨起了傻柱的这个提议。
二人想了想,募捐倒是可以规避掉他们之前想到的那两个担忧。
而且现在离秦淮茹生产,也就不过两三个月时间,再加上坐个月子,最多不过四个月而已。
四个月,每个月维持基本生活的花销,顶天每月二十多块。
四个月总合计最多不过一百块而已。
院里有二十多户人,虽然不可能把这一百块钱完全凑齐。
但是捐出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话,那贾家的问题就不算是问题了。
毕竟贾家不可能一点钱没有吧?
就是贾东旭死了,厂里也肯定赔付了一些现金的。
当然,二人此时不用琢磨也知道,贾家为什么不把这个赔偿款拿出来度过难关。
因为他们明白,贾家现在孤儿寡母的,是肯定要有点钱在手里,才能安心。
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更何况他们现在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傻柱与贾家脱钩呢。
如此一琢磨下来的话,靠募捐解决问题,倒是个不错的选项。
“这样吧,柱子,这事儿我们得考虑一下才能做决定。
毕竟院里那么多人呢,咱们也不能直接帮大家做主了。”
现在日子艰难,大家都不好过,要想让邻居们乐意捐钱的话,是得好好想想,仔细运作一下才行,可不能随意乱来。
“成,反正主意我是出了,你们考虑一下吧,我就先回去了。”
傻柱见他们愿意考虑自己的提议,心里挺高兴,随即就起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