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采集材料

2025-08-16 3761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陈近文起身辨明了一下方向后,便快步往车站而去。

到了车站后,没过多久,他便等到了一辆能去郊外的车,他坐上就走。

在车上的时候,他就暗自琢磨着,自己所需要的藤笼形状,要如何编织,以及需要的植物长度和韧性要求等。

藤笼的形状和编织倒是没让他多费脑子,毕竟这个很简单,他很快就有了大概的方案。

只是这原材料就有点难住他了。

他前世并不是京城地区的人,也不是学植物学的,对京城附近的这类植物完全不了解。

他仅仅知道柳树条比较强韧,但其强度和长度都比较有限,并不太符合他的预期。

想到这里,他不禁皱起了眉头,他感觉自己这车是不是上的太匆忙了点?

他应该先找人打听一下才对啊。

不过一想到这是去往郊外的车,车上肯定有不少的乡下人,他便有了想法。

他准备直接就在车上找个人打听一番。

如果再不行的话,他去到了乡下,找到了村子,也同样可以向村民们打听。

“大爷,您知道哪种东西可以用来编藤筐吗?”

陈近文左右看了看,选定了一位面相憨厚老实,带着背篓的乡下大爷,并直接问了起来。

大爷先是看了一眼陈近文,然后才疑惑的问道。

“小娃子,你要那个干什么?”

大爷看陈近文的穿着,应该是个城里人,而且还是个孩子,就有些好奇。

“唉,这不是家里条件不太好嘛,我想编点藤筐来装东西用,也能给家里节约点钱。”

陈近文随便找了个理由。

而且他这个理由还比较充分,毕竟这会儿的人大多都是以节约为主。

“哦,这样啊,要说编筐的话,葛藤,南蛇藤都是很不错的。

这些玩意儿乡下多的是,你随便就能弄到不少呢。”

大爷听了他的理由没有起疑,随口就说出了两种来。

“额,这个葛藤和南蛇藤它们结实吗?我想编那种耐用一点的筐。”

“那肯定结实啊,我们都是用它们来编藤筐的,随便装一百斤的东西都是没问题的。

你看我这个,就是用南蛇藤来编织的,都用了好几年了,还一点没坏呢。”

大爷似乎对陈近文的疑问有些不满。

要知道他们乡下常用的藤筐类容器,基本都是靠自己编织,用哪种东西他还能不知道吗?

陈近文仔细的看了看他的背篓,不过这背篓似乎因为用得久了,藤茎都变了颜色,他完全分辨不出藤茎的本来面目。

“哦,这样啊,哎,大爷,能麻烦您详细的给我说说这两种东西吗?我不太认识它们。”

陈近文继续询问了起来。

他光知道了个名字,或者是只看这个背篓也没什么用。

他得知道葛藤和南蛇藤长什么样才行。

“额,这玩意儿要怎么说呢,我也说不上来。

要不这样吧,等会儿我下车了,指给你看看你就知道了。”

这位大爷碍于表达能力有限,形容不出来,但是却愿意主动带他去找一下。

这就让陈近文高兴了,他正愁找不到人指点他一下呢。

“谢谢大爷,谢谢大爷了。”

陈近文赶紧道谢,随后还跟这位大爷随意攀谈了起来。

通过交流,他知道这大爷是进城来看望女儿女婿的。

今天回来的时候,要不是他女婿直接帮他买了车票,他原本还打算走路回来呢。

陈近文知道些情况后,在心里十分的感激大爷那女婿。

不然他可能就碰不到这位热心的大爷了。

“走吧,小娃子,我到地方了,下车我指给你看吧。”

聊了一阵儿后,大爷便准备下车了。

“诶,行。”

陈近文也不怕这大爷是坏人。

首先是他主动找的人家,其次呢,这下车的地方倒也不偏僻,不远处就是一个村子。

旁边另一个方向的地里,还有不少村民在劳作呢。

两人下车后,大爷带着他来到旁边的灌木丛,随意指着一簇像是园林景观的藤蔓植物说道。

“喏,那个就是南蛇藤了,它的茎秆很坚硬,而且韧性很好,不易折断。

拿来做藤筐的大框架很不错,用它编的藤筐结实耐用。

你再看那边,那就是葛藤了,也是可以用来编藤筐的。”

陈近文没想到,他想找的材料会这么常见,而且他还都见过,只是当时不认识而已。

他听大爷说完,就准备上前去仔细看看,顺便准备采集。

“小娃子,我看你啥工具没有,你等着,等我回去拿把柴刀来。

不然靠你用手,是很难折断这玩意儿的。”

大爷见陈近文空着手就想去折南蛇藤,便建议道。

陈近文手里确实是没啥工具,可他空间里有啊,只是他没法解释而已,所以便同意了下来。

“那太感谢大爷您了。”

大爷笑着摆摆手,随即往村子走去。

陈近文为了不引起怀疑,此时只得按捺住心思,观察起南蛇藤和葛藤来。

心里也在构思着,该如何利用这些材料。

没过多会儿,刚才的大爷去而复返,手里还拿着一柄短把柴刀。

到了跟前,大爷二话不说,带着陈近文来到灌木丛前,开始察看南蛇藤,嘴里还解释道。

“想编织藤筐呢,你得选用至少两年生的,还得选那种茎秆直一点的……”

这位大爷很是热心,在帮忙砍伐藤茎的时候,还教他如何辨别,如何选材,以及一些后续的处理工艺。

在收集了足够编两个藤筐的南蛇藤之后,大爷又带他去砍了一些葛藤,同样也教了他该如何加工处理。

期间还夹杂着了一些编织藤筐时的注意要点。

没一会儿功夫,大爷便帮陈近文弄到了不少的藤条,还好心的剔除了他们的枝丫,卷了起来。

“对了,你这有了藤筐,想必也需要绳子吧。

走,我再带你去弄点东西回去,到时候你就可以自己搓绳子来用了。”

大爷见陈近文只弄了编织的藤条,估计他没有绳子,便好心的带他去弄搓绳子的材料。

“谢谢大爷了,您真是太好了。”

陈近文再次感谢道。

他原本昨晚在黑市也看到了绳子的,只是人家要卖一块钱一米,他嫌贵了,就没买。

没想到现在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大爷摆摆手,带着他往另一边走去,很快便帮他弄了很多的杠柳。

据大爷说,这种植株的表皮,处理好后就可以用来搓制绳索,也是很结实耐用的。

“喏,这些就够你用的了,快拿着回去吧。”

大爷处理好杠柳后,递给了陈近文,并让他赶紧回城去。

“谢谢大爷了。”

陈近文再三道了谢,拿上各种藤条便来到路边等起了公交车。

大爷看了看,没说什么便离开了。

等大爷那走到看不见的时候,陈近文拿着藤条又回到了灌木丛,再次砍伐了起来。

刚才这点藤条对于他要编织的捕鱼大筐来说,完全不够。

而且他还得给藤筐加上一个大大的盖子,不然他担心用空间收取藤筐的时候,会收不进鱼来。

陈近文采集藤蔓的兴致很浓,动力也很十足。

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连续采集,他终于收集到了足够多的材料。

反正编织两个大大的藤筐是够了。

杠柳也是,整理出来后,足够他搓制几十米长的绳子了。

陈近文按着大爷刚才教授的办法,在林边大体处理好各种藤条后,便直接收进了空间里,空着手回到了路边等起了车来。

等了半个多小时后,车终于来了,陈近文赶紧上车歇息了起来。

经过了近四十分钟的跋涉,陈近文终于回到了南锣鼓巷附近。

他看看时间,觉得差不多了,便直接往四合院走去。

在快到四合院的时候,他找了个空取出了一大捆杠柳,直接扛着走进了四合院。

“陈老三,你拿的这个是什么啊??”

刚好三大妈在院子里忙活,看到陈近文扛着一些植株回来,便好奇的问了起来。

院里其他的邻居也竖起了耳朵。

“就是一些野草藤啥的,我见这东西很结实,就弄了一些回来,看看能不能编点什么来用。”

陈近文边走边解释。

“这孩子,奇奇怪怪的,编东西?能编什么?他又会编吗?”

三大妈嘀咕了起来。

其他的邻居虽然也有些疑惑,但也没有过多上心。

毕竟陈近文拿的那些植株,一看就是不能吃的。

陈近文没管三大妈的嘀咕,直接扛着杠柳便往后院儿走。

路上也遇到了另外的邻居好奇询问,他也同样敷衍着回答了一下。

“小文,你弄的这个是啥啊?拿来干什么用啊?”

陈芳看到他扛着一捆植株走进了后院,便主动迎了上来,同样好奇的问了起来。

陈近文并没有回答,而是好奇的看了一眼自家门口的状况。

娄晓娥在也就罢了,怎么聋老太也在呢?

她是啥时候跟陈芳两人混到一起的?

尽管他心里一下子冒出了好几个疑问,但他也没直接说出来。

只要聋老太不算计他们三姐弟,单纯过来闲聊一下的话,他也不会去管。

但她要是倚老卖老,为老不尊,胆敢算计自家人的话。

那不好意思,陈近文才不会管你老不老呢,一样会想办法收拾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