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儿臣遵命,赴汀兰

2025-08-24 2607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一大清早,苏寒羽便被叫去了苏丞祥的书房。

苏寒羽推开门,就听见苏衔的声音,“二弟,你来了啊,快过来,父亲有好事找你。”

苏衔搭上他的肩膀,转动云理扇。

“父亲,有何事找我?”

苏丞祥从木漆椅上起身,双手放于背后,向他走近。

“近日,你大哥己经差不多接手了骥远军,我想着也不能让你干坐着,正好,刚听说邻县有一诗会,很多名人雅士都会参与,你可以去学习学习。”

“父亲,这是想让我去?但儿臣不闲,卿诗馆还有许多事,再加上母亲身体还未好转。”

这时,苏衔在一旁插嘴,“二弟,这家里的事你就不用担心了,去这个诗会父亲也是为了你好。”

苏寒羽瞥了他一眼,还是强硬着,“父亲,恐怕儿臣无法答应此事。”他低着头,等着回话。

苏衔只好慢慢走到苏丞祥旁边,手抓住他的衣角,两眼相对,似乎在传达着什么。

下一秒,苏丞祥突然坐下,拿起桌上的茶杯又重重地放下。

“既然这样,那我明天只好派苏荆去了,他年纪也不小了,也该好好锻炼,或者,让他去军队训训这也挺好的,寒羽,你觉得怎么样呢?”

苏丞祥大声放话,面做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此时书房中的空气僵硬地凝聚着。

许久,苏寒羽才开口,“儿臣遵命。”

“这样才对嘛,二弟莫要执着。”苏衔笑着说。

苏丞祥这时起身,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那好,就这样决定了,明日,你便启程出发。”

苏寒羽想着,这事如此突然定有疑。

在他离开之前,他会将母亲和弟弟交给崔浩,以防又有人伤害他们,此外还留了些人手,全部都安排在了母亲的住处。

只有将一切都弄妥当,他才能放心地离开。

处理好这些,他便转头去了解了解那“诗会”。

旁边是一个小县城,名为汀兰县,以“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有一番名声。

那里确实有许多名人雅士,诗者更是不在话下,再者山绿水清,风土人情,也是让人心怡。

苏寒羽前些年也去过。

坐于案前的他,又突然想起了什么,手拿起笔,写了一封信,叫汀夜送走。

微微烛光下,少年双手抚上落灰的书箱,他慢慢打开,里面装着一叠叠己泛黄的纸,角落里还放着一把木剑。

细长的手拿起那把剑,节骨的茧与剑摩擦着,两者似乎很吻合。

他许久才放下它,然后又拿起纸,上面墨迹有点淡了,不过依旧可以看出那字迹很工整漂亮,即使落笔处还看着有点不稳。

翻动一张张纸时,他眼眸却慢慢染上层霜,眉眼沉下去,脸似乎被烛光照出了些愁绪,好像是从心里透露出来一般。

苏寒羽静静地看着手里的东西,屋中只剩下纸的翻动声。

轻轻地,轻轻地……

第二天,苏丞祥很早地安排好了一切。

苏寒羽只好急忙地与母亲说一声,他没有真的和她说去哪里,只是说去卿诗馆办事,隔些天再回来。

母亲说等他早点回来,他说好。

她抱了抱他,又拍他硬硬的背,看着他推门离去。

苏寒羽然后又嘱咐苏荆,“要看好娘,哥会马上回来。”

“好,哥,我和娘等你回来。”

安排好,他最后再回到书房,背起书箱,上了马车。

此时大门口只有一个人站着,苏衔大声喊道:“二弟,你早去早回啊。”

马车慢慢走远。

苏寒羽不知道,这一去便不知何时回来。

酷夏蝉鸣,暑气旺盛,但是汀兰县却是另一番模样。

青石板路蜿蜒过开满野蔷薇的矮墙,溪涧在镇心打着旋儿,把暑气浸成一汪碧绿。这里的夏天是被溪水泡透的,蝉鸣也透着水汽,顺着爬满青苔的石阶一级级漫上来。

阿婆们坐在老樟树下纳凉,穿蓝布衫的孩童追着蜻蜓跑过溪桥,木槌捣衣声惊起几只白鹭,掠过对岸的花丛,香气便随着水花一同溅湿了路人的衣襟。

傍晚时,苏寒羽到了汀兰县。

他走到了晏府的门口,对门口的小斯说:“叫晏疏桐出来。”

没一会,里面的人跑了出来。

“苏寒羽,你终于想着你兄弟我了啊,多日不见,我也是甚是想念啊。”

晏疏桐一身红衣似火,清秀的脸上嘴咧开笑,又一副纨绔公子样。

他走到苏寒羽面前,左手放在身后,右手往前伸,“请吧,苏公子。”

苏寒羽把书箱快速丢给他,然后走进去。

“不是,苏寒羽,你就这么对本公子?”

晏疏桐在后面撇嘴,跟着进去。

“己经准备好了房间,等会有人带你去,话说,你怎么想着来这里?”

饭桌上,苏寒羽喝了口水,回答他,“诗会。”

晏疏桐突然想了一下,自己怎么能忘记这事呢,“哦,这事是我小舅办的,他呢整天闲着,这才找了点事。”

“不过,这次你怎么会要来?平时不见你掺和什么,我那会你都没有来。”

“没办法,是父亲的意思。”

晏疏桐看了看他脸色,“这样啊,他又为难你小子是吧。”

等两人谈完,就回去休息了。

晏疏桐告诉他关于诗会的事,再过两天便是了,还需要等等,先安顿好。

于是这两天,苏寒羽和晏疏桐便切磋切磋了一下。

听风亭中,摆了两张案牍,面对而放,苏寒羽坐着,晏疏桐则站在一旁。

一位温润如玉,体态端凝,尽显端庄气度,手执笔蘸墨,每一笔稳稳地落下。

一位立如青松,不折不弯,自带风骨与沉稳气度。

风过亭檐,灵感随清风拂来。

“苏兄,还是妙笔丹青啊。”晏疏桐站着,看向苏寒羽案上。

下一秒就走了过去,拿起来念,

“蝉声织尽绿荫稠,日影沉阶懒未收。 忽听疏风吹残夏,一叶青绿落案头。”

“好诗,好诗。”

苏寒羽放下笔,抬眼望向亭外,己经多日未提笔写诗了,只是心中很闷,如稠水般难以化开。

晏疏桐放下诗,看出了他的情绪,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整日愁着了,不行咱们一起来“练练”?”

听见这话,苏寒羽立马抬起了手,往他打去。

晏疏桐好险地躲了过去,也卷起袖子。

两个人就这样“练”起来了,苏寒羽边动手,边对着晏疏桐说:“必须早点完成诗会,早点回去。”

“好,那本公子奉陪。”晏疏桐笑着回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