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稚子遭绑人心惶

2025-08-17 2291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平静的日子过了约莫一月,张家院子里的靛蓝布刚收完最后一批,巧味斋的新点心“桂花酥”也卖得红火,谁也没料到,一场横祸会突然砸下来。

那天午后,阳光正好,念安和念祖在院子里追着一只花蝴蝶跑。念安穿着蓝色小袄,跑得像只灵活的小兔子;念祖肉乎乎的小手攥着个布老虎,跟在后面咯咯笑。看顾他们的林婶子本守在廊下,屋里的丫鬟突然来喊,说晚晴找她对账,林婶子想着就几步路,嘱咐孩子们“别跑远”,便匆匆进了屋。

可不过一盏茶的功夫,等林婶子出来时,院子里空空荡荡——花蝴蝶落在墙角的月季上,布老虎掉在石阶边,两个孩子却没了踪影。

“念安!念祖!”林婶子慌了,声音都变了调,屋里的柳氏、晚晴听见动静,连忙跑出来,满院子喊,却连孩子的应答声都没有。

正这时,张承业从布庄回来,刚进大门就见众人慌乱,一问缘由,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立刻让人分头去找,佃户、伙计全撒了出去,县城里的大街小巷、田庄的埂边地头,都找了个遍,可太阳渐渐西斜,两个孩子依旧杳无音讯。

李氏从田庄赶回来时,院子里己没了往日的热闹,柳氏坐在台阶上哭,晚晴红着眼眶攥着布老虎,张承业和承泽正围着一张刚发现的纸条,脸色凝重。

“娘!”柳氏看见李氏,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扑过来哭道,“念安、念祖不见了!找了一下午都没找到,这可怎么办啊!”

李氏心里“咯噔”一下,强压着慌意,接过张承业递来的纸条。纸条是粗糙的草纸,上面用炭笔写着歪歪扭扭的字:“张家听着,俩小娃在咱山上。想要人,三日后晌午,带五百两银子去后山黑风口。不许报官,不许带人,少一文,少一人,后果自负。”

“土匪!”晚晴气得浑身发抖,“竟敢绑咱们家的孩子!五百两……咱们哪有这么多现银啊!”

李氏握着纸条的手微微发颤,指尖泛白。五百两银子,对如今的张家来说,不是拿不出,却也绝非易事——布庄刚付了染坊的染料钱,巧味斋的银子还压在货上,田庄的收成银要等下个月才结算,家里现有的存银,满打满算也只有三百两出头。

柳氏哭得更凶了:“娘,要不咱们报官吧?县里的捕快说不定能救孩子……”

“不能报。”张承业立刻摇头,“土匪说了不许报官,万一他们在县城有眼线,知道了不仅会撕票,说不定还会对孩子下狠手。”

承泽也急得团团转:“要不我去田庄,让佃户们凑凑?还有布庄的老客户,能不能先赊些银子……”

“不行。”李氏深吸一口气,打断他的话,眼神渐渐清明,“佃户们刚交完租,哪有闲钱?布庄的客户虽熟,可五百两不是小数,三天时间也凑不齐。而且这事要是传出去,不仅孩子危险,张家的名声也会受影响——土匪绑了张家的人,传出去人家会说咱们没本事,以后谁还敢跟咱们做生意?”

她走到柳氏和晚晴身边,轻轻拍了拍两人的背:“你们别哭,哭解决不了问题。念安和念祖是咱们的心头肉,咱们一定要把他们救回来。五百两银子,咱们想办法凑。”

李氏当即做了安排:“承业,你现在去布庄,把库房里最好的三匹云锦、五匹蜀锦取出来,送到当铺去当。这些料子是之前给京里商户留的,现在顾不得那么多,能当多少是多少。”

“我去巧味斋。”晚晴擦了擦眼泪,声音还有些哑,“把这月的货款都收回来,再跟隔壁的钱庄商量,能不能用巧味斋的铺子做抵押,先借一百两。”

“承泽,你去田庄,把我之前存的那二十石粮食、十斤茶叶都拉去粮行卖了。还有春桃,你跟承泽一起去,帮着清点,别出岔子。”

“柳氏,你在家守着,让丫鬟们把家里的首饰、银器都找出来,不管是我的、你的,还是晚晴的,都拿去熔了换银子。另外,盯着门口,要是有陌生人来,多留意,别让土匪的眼线看出咱们的慌乱。”

众人听着李氏有条不紊的安排,原本慌乱的心渐渐定了些。柳氏擦干眼泪,起身去翻箱倒柜;张承业拿着钥匙,匆匆去了布庄;承泽和春桃驾着马车,往田庄赶。

院子里的夕阳渐渐落下,余晖洒在布老虎上,李氏看着那只小小的布老虎,心里像被揪着疼。她知道,五百两银子是块沉甸甸的石头,可只要能换回两个孩子,就算把家底掏空,她也认。

夜里,张家灯火通明。当铺的掌柜亲自送来了一百二十两银子,说云锦和蜀锦是好东西,没压价;粮行的老板给了三十两,还多送了两袋米,说“孩子平安最重要”;钱庄的伙计也来了,拿着抵押文书,一百两银子放在桌上,说“老夫人放心,咱们信得过张家”;家里的首饰银器毁了,也凑了八十两。

张承业把银子都摆在桌上,一锭锭清点,最后叹了口气:“娘,加起来一共三百三十两,还差一百七十两。”

李氏看着桌上的银子,眉头微蹙。还差一百七十两,这可不是小数目。她想起苏先生之前说过,京里有个商户想跟张家订大批靛蓝布,只是还没签合同。她立刻让张承业写封信,快马加鞭送去京里,说“急需用钱,愿意以八折价格提前供货,先付定金二百两”。

“娘,这样会不会太亏了?”张承业有些犹豫,八折供货,至少少赚五十两。

“亏点钱算什么。”李氏看着他,语气坚定,“只要孩子们能平安回来,再多的钱也能赚回来。要是孩子出事,咱们赚再多钱又有什么用?”

张承业点点头,立刻去写信。春桃看着李氏熬红的眼睛,轻声道:“娘,您歇会儿吧,银子的事咱们再想办法,您要是垮了,咱们更没主心骨了。”

李氏摇摇头,拿起一盏灯,走到院子里。夜色深沉,她望着后山的方向,心里默默祈祷:念安,念祖,别怕,奶奶一定把你们救回来。她知道,接下来的三天,会是最难熬的日子,可只要有一丝希望,她就绝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