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初掌到手的中馈

2025-08-17 2067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柳氏抱着念安回房时,手脚还在发软。

她将孩子轻轻放在摇篮里,看着女儿熟睡的小脸,指尖微微颤抖。婆婆刚才的话,像一块石头投进她平静无波的生活,激起了层层涟漪。

管中馈?她连账本都没正经看过,怎么管?

正恍惚着,门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是王妈。

“二奶奶,老夫人让我把库房钥匙和这几个月的账册送来。”王妈脸上没什么好脸色,将一串沉甸甸的铜钥匙和几本厚厚的账册放在桌上,语气带着几分敷衍,“库房里有什么东西,账册上都记着,您自己看吧。”

柳氏捏着钥匙,指尖冰凉,小声道:“多谢王妈。”

王妈撇撇嘴,转身要走,又被柳氏叫住。

“王妈,”柳氏鼓起勇气,“母亲说让您……多指点我,以后有不懂的地方,还要麻烦您。”

王妈脚步一顿,回头看了她一眼,见她神色诚恳,不似作伪,心里那点怨气消了些,嘟囔道:“老夫人都发话了,我还能不照做?您有啥不明白的,问就是了。”话虽硬,语气却缓和了些。

等王妈走了,柳氏才拿起账册翻看。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记录得乱七八糟,这个月买了多少米,那个月添了几匹布,看得她头昏脑涨。

她叹了口气,揉了揉太阳穴。以前总觉得王妈管家挺轻松,如今才知其中难处。

正犯愁时,李氏端着一碗红枣羹走了进来。

“还没睡?”李氏将碗放在桌上,“刚生了孩子,别熬太晚。”

柳氏连忙起身:“母亲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顺便问问账册看得怎么样。”李氏坐在她身边,拿起一本账册翻了翻,眉头也皱了起来,“这记的什么乱七八糟的,难怪家里总觉得钱不够用。”

柳氏低下头:“我也看不太懂。”

“看不懂就对了,”李氏放下账册,“王妈这账记得,明着是流水,暗着全是糊涂账。你看这里,上个月买了十斤红糖,账上写的二十斤,多出来的十斤去哪了?要么是她贪了,要么是被下人顺手牵羊了。”

柳氏惊讶地睁大眼睛:“还有这种事?”

“怎么没有?”李氏笑了笑,“以前我不管事,她自然敢糊弄。现在你接管了,就得把这些糊涂账理清楚。”她指着账册,“你别怕,我教你。从明天起,你重新立一本账,买什么东西,多少钱,谁经手的,都记清楚,每一笔都要对账。库房的东西,每周盘点一次,少了什么,立刻查。”

柳氏听得认真,连连点头:“我记下了。”

“还有采买,”李氏继续说道,“以前肯定是王妈托人买,这里面猫腻最多。明天你让采买的小厮跟着你,亲自去镇上的铺子问价,货比三家,以后就定点在便宜又好的铺子买,既能省钱,又能保证东西质量。”

柳氏看着李氏,眼里满是敬佩:“母亲懂得真多。”

“都是以前听你爹说的,”李氏随口找了个借口,“他以前常说,当家理事,就得精打细算,不然再多钱也经不住折腾。”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李氏见念安动了动,便起身道:“你早点歇着吧,有不懂的,明天再问我。”

“嗯,谢谢母亲。”柳氏送她到门口,看着李氏的背影,心里踏实了不少。

第二天一早,柳氏便按李氏说的,带着小厮去镇上采买。她性子温顺,但做事认真,每样东西都仔细问价、验货,记在新的账册上,一笔一划,清清楚楚。

王妈在一旁看着,见她真的按规矩来,心里虽有不满,却也不敢再说什么。

张承业那边,也开始忙活起来。他按李氏的吩咐,买来了苏木、栀子、紫草等植物,又找了两个经验丰富的染匠,在布庄后院支起了染缸,试着染色。

李氏时不时去布庄看看,指点他们控制水温、调配比例。她虽然没亲手染过布,但在现代看过不少相关的资料,理论知识倒是扎实。

染匠们一开始还不信一个老婆子能懂染布,试了几次后,却不得不佩服——按李氏说的法子染出来的布,颜色鲜亮,还不容易褪色,比他们以前的法子好多了。

张承业看着染好的第一批红布,心里乐开了花:“娘,您这法子真管用!”

李氏笑着点头:“管用就好,赶紧挂出去试试,看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没过几天,张家布庄门口就挂出了几匹崭新的红布和黄布,在一众暗沉的布料里格外显眼。镇上的姑娘媳妇们路过,都忍不住停下脚步。

“这布颜色真好看!”

“是啊,比刘家布庄的鲜亮多了!”

“多少钱一匹?我想买块红布给我闺女做件新衣裳。”

第一个顾客买了布,回去洗了洗,发现果然不怎么掉色,穿出去被人一问,大家都知道张家布庄有了好布料,纷纷跑来抢购。

布庄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张承业脸上的愁云也散了,每天忙着招呼客人,干劲十足。

柳氏管家也越来越顺手,账册记得清清楚楚,库房盘点得明明白白,家里的开销竟比以前省了不少。她还按李氏说的,给下人们定了规矩,谁做得好有赏,偷懒耍滑就罚,下人们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懈怠,家里的气氛都变了。

李氏看着这一切,心里很是欣慰。她知道,这个家正在慢慢变好,而她这个“恶毒婆婆”的人生,也终于走上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