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虾红是非多

2025-08-17 1946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田庄虾”的名声像长了翅膀,不仅在县城里家喻户晓,连府城的达官贵人都派人来订。巧味斋每日限量售卖,队伍能排到街尾,柳氏算着账,光是卖小龙虾的收入,就抵得上半个月的点心利润。

可树大招风,麻烦很快就找上门了。

这日,几个官差突然闯进巧味斋,说是接到“举报”,说张家卖的“虾”是“毒物”,吃了会让人腹痛腹泻,要查封铺子,带走所有存货。

柳氏吓得脸色发白,却还是强作镇定:“官爷,我们的小龙虾都是田庄里干净水养的,每日自己家人也吃,从没出过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误会?”为首的官差冷笑一声,晃了晃手里的状纸,“有人告到府台大人那里,说你们用不干净的沟渠水养虾,还加了‘迷魂药’让人上瘾,这要是查实了,可不是小事!”

张承业得知消息赶来时,正见官差要把卤好的小龙虾往箱子里装,顿时急了:“住手!我们张家做生意向来本分,绝不可能用脏东西害人!”

“是不是本分,去府衙说清楚!”官差推了他一把,“带走!”

李氏赶到时,张承业和柳氏正被官差押着往外走,围观的百姓议论纷纷,有人说“怪不得那么好吃,原来是加了东西”,有人叹“张家怕是又要遭殃了”。

“慢着。”李氏走上前,对着为首的官差道,“官爷说有人举报,不知是何人?可有证据?”

“举报人自然要保密。”官差道,“至于证据,府台大人己经让人去田庄查了,是不是脏水养虾,一看便知。”

李氏心里冷笑,用脚指头想也知道是谁在背后搞鬼——定是那些眼红巧味斋生意的酒楼掌柜,或是没捞到好处的地方劣绅。她不动声色道:“既然要查,不如请官爷当着百姓的面查。”

她转身对围观的人朗声道:“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小龙虾来自田庄的水渠,那水渠的水是从清水河引过来的,干净得能看见水底的石头。现在就请几位乡绅和老主顾,跟官爷一起去田庄看看,是不是脏水;再请县城最好的大夫来,当场检验小龙虾有没有毒!”

百姓们一听有理,纷纷附和:“对!我们跟去看看!”“王大夫就在附近,让他来验!”

官差被架住了,骑虎难下,只能点头同意。一行人浩浩荡荡往田庄去,陈老汉听说有人污蔑水渠的水不干净,气得拿着锄头就想跟人理论,被李氏拦住:“让他们看,看完了才好还咱们清白。”

到了田庄,水渠里的水果然清澈见底,几只小龙虾在石头缝里钻来钻去,旁边的靛蓝地郁郁葱葱,哪有半点“脏水”的样子?王大夫当场剖开一只小龙虾,仔细检查后,对众人道:“这虾肉质新鲜,没有异味,绝无毒物,相反,蛋白质丰富,适量食用还有益处。”

百姓们顿时炸开了锅:“我就说张家不会害人!”“定是有人眼红,故意诬告!”

为首的官差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正想找借口溜走,却被李氏叫住:“官爷,既然查清楚了,是不是该告诉我们,到底是谁举报的?平白污了我们的名声,总得给个说法吧?”

这时,一个看热闹的佃户突然喊道:“我知道!前几日见府城‘聚福楼’的掌柜在田庄外鬼鬼祟祟,还跟官差说了几句话!”

聚福楼是府城最大的酒楼,之前想低价收购张家的小龙虾,被柳氏拒绝了。

真相昭然若揭,官差们灰溜溜地走了,围观的百姓却不肯散,反倒涌到巧味斋,把剩下的小龙虾买了个精光,说是“支持张家,不信谣言”。

经此一遭,“田庄虾”的名声更响了。李氏索性让陈老汉在水渠边专门开辟出几块洼地,养起了小龙虾,还教佃户们用鸡肉骨粉、水草喂养,产出的小龙虾个头更大,肉质更鲜。

张承业看着每日爆满的巧味斋,感慨道:“娘,没想到这小龙虾竟成了咱们的招牌,还能引来这么多是非。”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李氏道,“但只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影子斜。这小龙虾,不仅能吃,还能给佃户们多添份收入,以后啊,说不定还能做成干货,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她的话没错。没过多久,就有南方的商队来谈合作,说要把“田庄螯虾”做成卤味干货,运到江南去卖。李氏让人试做了几批,用盐和香料腌制后晒干,味道果然醇厚,便于保存。

陈老汉站在虾塘边,看着水里游弋的小龙虾,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恐慌,反而像看着宝贝:“老夫人,您说这小东西,咋就这么能耐呢?既能害庄稼,又能成宝贝。”

李氏笑着捡起一块石头,扔进水里,惊起几只小龙虾:“万物都有两面性,就看你怎么用。用得好,祸能变福;用不好,福也能变祸。”

夕阳下,虾塘泛着粼粼波光,靛蓝地随风起伏,田庄里传来佃户们的笑声和小龙虾的“咔嚓”声,交织成一首热闹的田园曲。李氏知道,这小龙虾引发的风波,不过是日子里又一段插曲,而生活的智慧,就藏在这解决风波的过程里,像那麻辣小龙虾的滋味,又辣又鲜,让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