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布节的余温还未散去,田庄的靛蓝地却突遭横祸。
这日天刚亮,陈老汉就像往常一样去地里查看,刚走到田埂边,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魂飞魄散——原本齐整的靛蓝苗倒了一片,靠近水渠的几畦更是被啃得光秃秃的,泥土里翻出密密麻麻的洞,几只通体红亮、长着一对大钳子的虫子正趴在残株上,咔嚓咔嚓地啃着叶子。
"这……这是什么鬼东西!"陈老汉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这种生物。他捡起根树枝去拨,那虫子竟举起钳子狠狠夹住树枝,力道大得惊人。
他疯了似的扑进地里,想把虫子赶走,可虫子太多了,藏在土里、躲在叶下,一抓就是一把。眼看自己视若儿女的靛蓝苗被啃得七零八落,陈老汉心疼得首哆嗦,急得用拳头捶打自己的大腿,眼泪哗哗往下掉。
"完了……全完了……"他瘫坐在地,看着这片被糟蹋的靛蓝地,哭得像个孩子,"老夫人信我,才把这地交给我,我对不起老夫人啊……"
佃户们闻讯赶来,也都束手无策。有人说这是"土精"作祟,得请道士来作法;有人说这虫子看着像虾,可怎么会跑到旱地里来?众人七嘴八舌,却没一个能想出办法。
李三郎见状,赶紧跑回主院报信。李氏正在看新到的染布订单,听说靛蓝地出了怪事,立刻放下账本,跟着李三郎往田庄赶。
刚到地头,就见陈老汉正蹲在地里抹眼泪,身边的靛蓝苗倒了一片狼藉。李氏走近一看,瞳孔猛地一缩——那虫子通体红褐,甲壳坚硬,一对大螯钳张牙舞爪,不是现代的小龙虾是什么?
她又惊又奇:这古代怎么会有小龙虾?难道是自己穿越带来的连锁反应?
"老夫人!"陈老汉见她来了,扑通一声跪下,哭得更凶了,"是老汉没用!没看好地!这虫子邪性得很,咬根咬叶,还打洞,根本除不尽啊!"
李氏扶起他,指着地上的小龙虾道:"这东西叫'虾',不是什么妖怪,我以前在南边见过。"她这话半真半假,总不能说自己来自几百年后。
"见过?"陈老汉愣住了,"那老夫人知道怎么除它?"
"能除,不仅能除,还能变废为宝。"李氏蹲下身,看着一只正钳着叶子的小龙虾,眼里闪过一丝笑意,"这东西看着凶,其实肉质鲜美,是难得的吃食。"
"吃?"众人都惊呆了,佃户里有人咋舌,"这虫子长得这么吓人,能吃吗?"
"怎么不能吃?"李氏道,"把它洗净,剪去虾头虾线,用辣椒、花椒爆炒,或是煮熟了蘸醋,味道都极好。"她一边说,一边想起了现代夏夜的小龙虾摊,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陈老汉将信将疑:"老夫人,这……真能吃?"
"你找几个胆大的佃户,先抓一盆回来,我亲自下厨做给你们看。"李氏拍板道,"另外,让人沿着水渠挖几道浅沟,把水引到沟里,这东西喜欢水,会自己爬到沟里,方便捕捉。"
众人虽觉得匪夷所思,但见李氏说得笃定,还是照办了。佃户们拿着网兜、水桶,小心翼翼地往地里去抓,起初还怕被钳子夹到,后来发现这东西看着凶,行动却不算快,渐渐放开了手脚,不一会儿就抓了满满两大盆。
李氏带着小龙虾回了厨房,让柳氏烧热水,自己则挽起袖子动手处理。剪虾头、抽虾线、刷甲壳,动作熟练得让柳氏都看呆了:"娘,您真做过这东西?"
"以前在书上见过做法。"李氏含糊道,一边往锅里倒油,加了葱姜蒜爆香,又撒了大把干辣椒和花椒,最后把处理好的小龙虾倒进去翻炒,顿时香气西溢。
一盘红彤彤、油亮亮的麻辣小龙虾端上桌时,连一向谨慎的张承业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李氏先夹了一只,剥壳蘸醋,放进嘴里:"嗯,肉质紧实,比我想象的还鲜。"
陈老汉鼓起勇气尝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鲜!真鲜!这味道,比河虾还美!"
有了第一个吃虾的人,其他人也纷纷动手,不一会儿,两大盆小龙虾就被抢光了,连汤汁都被用来拌饭。
"老夫人,这'虾'也太好吃了!"佃户们赞不绝口,"明天我们再去抓,多抓些!"
李氏笑着点头:"抓来的小龙虾,一部分留着自己吃,一部分让巧味斋做成卤味、辣炒,摆在铺子门口卖,就叫'田庄虾',肯定受欢迎。"
她又对陈老汉道:"这东西繁殖快,光靠吃只能控制,不能除根。你让人在靛蓝地周围埋上竹篱笆,深到地下一尺,防止它打洞进来;再每隔几日往地里撒些石灰,这东西怕碱性土壤,能逼它往水渠那边跑。"
陈老汉这才彻底放下心来,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对着李氏深深一揖:"老夫人真是神了!不仅救了靛蓝地,还让我们得了这么好的吃食!"
接下来几日,田庄里掀起了抓虾热潮。佃户们白天抓虾、护苗,晚上就聚在一起吃小龙虾,日子过得热热闹闹。巧味斋推出的"田庄螯虾"更是火得一塌糊涂,县城里的百姓排着队来买,连府城的酒楼都派人来订货,说要"张家秘制的虾"。
李氏站在靛蓝地边,看着佃户们一边补种被啃坏的苗,一边笑着往沟里倒石灰,远处的水渠边还有人在欢快地捞虾,不由得感慨——这小龙虾在现代是让人头疼的入侵物种,到了这里,竟成了改善生计的宝贝。
陈老汉走过来,指着新冒出来的靛蓝嫩芽,笑得合不拢嘴:"老夫人您看,补的苗活了!这'虾'除得差不多了,以后我多盯着,定不让它们再祸祸庄稼。"
李氏点点头,望着这片经历了波折却愈发有生机的土地,心里一片透亮。过日子就像种靛蓝,总会遇到些意料之外的"虫子",但只要肯想办法,肯变通,再难的坎儿,也能变成转机。
就像这小龙虾,本是毁田的祸根,换个角度看,却是餐桌上的美味,生意上的新路子。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洒在靛蓝叶上,也洒在水渠里蹦跳的小龙虾身上,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李氏知道,这田庄的故事,又多了一笔鲜活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