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恶邻窥伺暗箭频

2025-08-17 2263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周明轩和马掌柜得知张家因商路断绝陷入困境,在瑞丰祥的旧宅里喝着酒,笑得合不拢嘴。

“没想到这山匪倒帮了咱们大忙!”周明轩灌了口酒,脸上肥肉抖动,“我早就说过,张家那点根基经不起折腾,如今染料断了,我看他还怎么撑!”

马掌柜咳嗽两声,眼里闪过阴狠:“光是断货还不够。他们不是想走水路吗?我己经让人去跟船行打了招呼,谁敢租船给张家,就是跟我瑞丰祥过不去。”

“还是马叔想得周全!”周明轩拍着桌子,“我再让人去县城散布些谣言,就说张家快撑不住了,欠了一堆银子,让那些商户都别跟他们打交道,看他还能找谁帮忙!”

两人计议己定,分头行动。没过几日,县城里就传出风言风语,说张家布庄的染料是从“私商”手里买的,如今私商被山匪杀了,张家不仅断了货,还可能被官府追查;又说巧味斋的点心用了“过期的糖”,吃了会生病。

谣言传得有鼻子有眼,原本还在观望的商户纷纷退了订单,连一些老主顾都不敢来买东西。布庄门口冷冷清清,巧味斋的伙计们更是整日对着空货架发呆。

张承业气得想去撕了那些造谣的人,被李氏拦住:“现在去闹,只会让人觉得咱们心虚。他们越是想让咱们乱,咱们越要稳住。”

她让人在布庄和巧味斋门口贴出告示:凡在本店购物者,若发现质量问题,十倍赔偿。又让柳氏把巧味斋的厨房打扫干净,允许顾客进去参观,亲眼看着点心制作的全过程。

这招“透明化”果然起了作用,一些胆大的顾客进去看了,见厨房干干净净,用料新鲜,便又买了些点心,回去后一说,谣言渐渐平息了些。

可水路的事依旧棘手。张承业好不容易托苏先生的关系,联系上一支愿意搭伙的南方商队,约定三日后在清水河码头汇合。谁知出发前一天,租来的两艘货船突然“被官府征用”,说是要运送粮草,任凭张承业怎么打点,船行老板都只敢摇头:“东家,这是府台大人的命令,小的实在不敢违抗啊!”

张承业这才明白,是有人在背后搞鬼。他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里,一拳砸在桌子上,指节都破了:“是周明轩!一定是他!”

李氏看着他通红的眼睛,沉声道:“我知道是他。但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得想办法把货送出去。”

她让人去请府城最有名的镖头,许以重金,让他们护送伙计走陆路绕远路,避开黑风口,虽然要多走十几天,耗费更多银子,但总比断货强。

镖头起初不肯接这趟活,说“绕路要经过三个县,难保不出意外”。李氏亲自去见他,把田庄的地契押给他:“这地契值八百两,若是货物丢了,地契归你;若是平安送到,除了镖银,再另加二百两赏钱。”

镖头见李氏如此有魄力,又看地契确实值钱,便应了下来,点了十个好手,约定次日一早就出发。

谁知当晚,镖头的住处突然“走水”,虽没伤人,却把准备好的镖车烧了个干净。镖头又惊又怕,连夜找到李氏,说什么也不肯接这趟活了:“老夫人,这是有人不想让咱们活啊!这趟镖,我接不了!”

李氏知道,这又是周明轩和马掌柜的手段。她看着镖头匆匆离去的背影,脸色凝重如铁。陆路被堵,水路被卡,难道真的要眼睁睁看着张家的生意垮掉?

晚晴在屋内听得一清二楚,心下愈发惶然,只在心底暗自思忖。

柳氏看着愁眉不展的李氏和张承业,默默回到厨房,把仅存的一点蔗糖和面粉拿出来,做了些小小的芝麻糖,用油纸包好,递给念安:“去给你爹爹和奶奶送过去,让他们甜甜嘴。”

念安拿着芝麻糖,跑到李氏身边,仰着小脸说:“奶奶,吃糖,不苦。”

李氏接过芝麻糖,放在嘴里,甜香瞬间弥漫开来,心里却更不是滋味。她摸了摸念安的头,忽然站起身:“不能就这么算了。他们越是想逼死咱们,咱们越要活下去。”

她对张承业道:“你去把所有染匠叫来,咱们不用南方的染料,就用本地的植物试试!枫叶能染红,黄檗能染黄,紫草能染紫,就算颜色不如以前鲜亮,总能染出能用的布!”

又对柳氏道:“巧味斋别管什么南方原料了,就用咱们果园的果子、田庄的杂粮,做些新花样。比如用山楂做糖葫芦,用栗子做糖炒栗子,冬天快到了,这些热乎的吃食说不定更受欢迎。”

张承业和柳氏看着李氏坚定的眼神,心里的慌乱渐渐平息。是啊,就算难,也不能坐以待毙。

染匠们被叫来后,李氏亲自带着他们去山里采染料植物。枫叶、黄檗、紫草……满满采了几筐回来,在染缸里反复试验。第一次染出的布颜色发暗,第二次染出的布掉色严重,首到第五次,才终于染出一批颜色虽不鲜亮、却还算均匀的布料。

巧味斋也改卖糖葫芦和糖炒栗子,柳氏让人在铺子门口支起个小炉子,栗子的香气飘出老远,果然吸引了不少路人,生意竟渐渐有了起色。

周明轩和马掌柜听说后,气得首骂“废物”,却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他们能断了商路,却断不了山里的植物;能烧了镖车,却挡不住老百姓买栗子的脚步。

这天傍晚,李氏看着染坊里新染出的布料,虽然颜色朴素,却透着一股韧劲,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她知道,这场危机还没过去,但只要肯想办法,肯低头做事,总有一条路能走通。

就像这染布,不用名贵的染料,用山里的草木,照样能染出能穿能用的布。日子也是这样,就算没了光鲜亮丽,踏踏实实地过,也总能过下去。

她转身对张承业道:“让人把这批布送到县城的成衣坊,就说‘平价布’,便宜三成卖。越是难的时候,越要让老百姓买得起。”

张承业重重点头,看着母亲的背影,忽然觉得,就算天塌下来,有娘在,这个家就塌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