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尘埃落定与新程

2025-08-17 1585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张承月受了杖刑后,彻底没了往日的嚣张。她拖着伤腿在镇上找了个破庙落脚,每日靠乞讨为生,见了张家的人就躲得远远的。有一次柳氏带着念安去上香,远远看见她在墙角啃着别人丢弃的窝头,形容枯槁,心里虽有不忍,却也明白这是她自己选的路,终究没敢上前相认。

李氏听说后,只是让厨房蒸了两笼馒头,让小厮悄悄放在破庙门口,没留下任何痕迹。“该帮的己经帮了,剩下的,得看她自己能不能悟透。”她对柳氏说,“人活一世,终究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年冬天来得早,一场大雪封了路。李氏让人给佃户们送了些过冬的棉衣和粮食,又给布庄和巧味斋的伙计们加了工钱,整个张家上下都透着暖意。

除夕守岁时,张承业突然提起张承月:“娘,外面雪下得这么大,承月她……”

李氏往炉子里添了块炭,火苗“噼啪”作响:“让人去破庙看看吧,要是还在,就把她接回田庄的杂屋住,给口饭吃,别让她冻死在外面。”

小厮去了没多久就回来禀报,说破庙里早己空无一人,只有几件破烂衣裳和半个冻硬的窝头。有人说前几日见她跟着一个路过的商队走了,不知去了哪里。

李氏叹了口气,没再追问。或许这样也好,离开这个让她跌跌撞撞的地方,换个环境,说不定能活出另一番模样。

开春后,张家的生意再上一层楼。府城的巧味斋分店顺利开张,柳氏设计的“西季点心盒”——春有桃花酥、夏含绿豆糕、秋裹桂花糖、冬藏姜撞奶,一上市就成了抢手货,连府台大人都派人来订。

布庄那边,苏先生从京城传来消息,说张家染的“雨过天青”绸缎被皇后看中,特意下旨让尚服局常年采购,还赏赐了一匹罕见的云锦,说是让李氏“染出更妙的颜色”。

张承业拿着圣旨,激动得手都在抖:“娘,咱们真成皇商了!”

李氏摸着那匹流光溢彩的云锦,心里却在琢磨别的事。她让张承业去南方采买一批上好的桑蚕丝,又让人在田庄开辟出一块地,种上了红花、蓝草、紫草等染料植物,打算亲自研究新的染色技法。

“皇商的名声是荣耀,也是责任。”她对张承业和柳氏说,“咱们不能只想着赚钱,得把这门手艺守住,传下去。”

她开始教念安辨认各种染料植物,小姑娘学得认真,拿着小本子把每种植物的样子和用途记得清清楚楚,有时候还会指着染缸里的颜色说:“奶奶,这个红色太深了,加点栀子花的汁会不会浅一点?”

李氏每次都笑着点头:“我们念安有天赋,以后这染坊,说不定就要交到你手上了。”

柳氏看着女儿认真的模样,又看了看在一旁研究账本的张承业,心里满是踏实。她不再是那个初嫁时怯懦的小媳妇,如今管着两家巧味斋的账目,说起生意经来头头是道,连王掌柜都赞她“比男子还能干”。

这年秋天,果园里的果子大丰收,李三郎的媳妇带着佃户们摘了满满几大车,除了送巧味斋做点心,剩下的都拉去府城售卖,赚了不少银子。李三郎特意给李氏送来一筐最大的桃子:“老夫人,这是您当年教我们种的,您尝尝,比往年更甜了。”

李氏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漫在舌尖,心里暖意融融。从初来乍到的惶恐,到如今的从容自在,她在这个时代扎下了根,也用自己的方式,让身边的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这天傍晚,李氏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看着夕阳染红了天际。张承业在核对布庄的订单,柳氏在教念安绣花,远处传来染坊伙计们的说笑声,一切都那么平和安宁。

她想起刚穿越时,总想着能不能回去,可现在,看着眼前这一大家子人,看着这生机勃勃的院子,突然觉得,回不回去,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这里有她亲手染出的绸缎,有她教出的点心味道,有她疼爱的孙女,有她扶持的家人。这烟火气十足的日子,就是她最好的归宿。

晚风拂过,槐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一个跨越时空的故事。而故事里的人,正迎着晚霞,朝着更明亮的未来,稳稳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