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果园新事与远客

2025-08-17 1472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开春后,李氏说到做到,让人把田庄东边的十亩地改造成了果园。她照着现代的果树栽培手册,让人在地里挖了深沟,埋上腐熟的秸秆和农家肥做底肥,又从邻县买来优质的桃树苗、梨树苗和樱桃树苗,亲自教佃户们修剪枝条、嫁接果树。

“这剪枝可有讲究,”李氏拿着修枝剪,咔嚓一声剪掉一根过密的枝条,“得把这些横生的、细弱的枝子剪掉,让养分都供给主枝,这样才能结出大果子。”

佃户们围着看,李三郎的媳妇学得最认真,她本就心灵手巧,没多久就把自家负责的那片桃树修剪得整整齐齐。李氏看了高兴,额外赏了她两匹细布:“好好学,等果子熟了,第一个让你家孩子摘着吃。”

果园刚种好,县城里就来了位特殊的客人——王掌柜的远房表弟,姓苏,据说是从京城来的绸缎商,想看看张家的染布手艺,若是好,就长期合作。

苏先生穿着一身月白长衫,举止文雅,不像个商人,倒像个读书人。他没先去布庄,反而首接来田庄找李氏:“久闻李老夫人不仅染布技艺高超,连田庄打理得都与众不同,特来拜访。”

李氏见他目光落在果园里,便笑着领他参观:“不过是瞎折腾,让苏先生见笑了。”

“老夫人太谦虚了。”苏先生看着那些修剪得错落有致的果树,又看了看田埂边整齐的排水沟,“这些法子,倒有些像西洋的农法,讲究疏密有序、水土分流,寻常农户可做不到。”

李氏心里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不过是以前听行脚商说的,胡乱试试罢了。”

苏先生也没追问,转而说起染布的事:“我在京城见过不少贡品绸缎,颜色虽艳,却少了几分灵气。王表哥说您染的布有草木清气,想来看看能否染些适合宫装的颜色。”

李氏明白,这是个打入更高层市场的机会。她当即带着苏先生去了染坊,让染匠取来新染的“雨过天青”色绸缎——这是她用板蓝根和槐花调配,再以铜盐做媒染剂染成的,颜色像雨后的天空,清新雅致。

苏先生拿起绸缎,在阳光下仔细看了看,又轻轻揉搓了几下,赞叹道:“果然名不虚传。这颜色既不张扬,又不失贵气,宫里的娘娘们定会喜欢。”他当即定下五百匹,还说要预付一半定金。

张承业得知后,激动得一晚没睡:“娘,这要是真供到宫里,咱们张家可就成皇商了!”

李氏却冷静得多:“皇商不好当,规矩多,要求严。咱们得把好质量关,一点差错都不能出。”

她特意让人把染坊的伙计都叫来,重新强调了染色的工序:“每一步都要记在册子上,用了多少染料,加了多少媒染剂,水温多少,晾晒了多久,都要写清楚。出了问题,也好查到底在哪出了岔子。”

伙计们不敢怠慢,个个打起十二分精神。柳氏也没闲着,她按李氏的吩咐,开始研究用水果做点心——桃花酥、梨膏糖、樱桃酱,一样样试做出来,味道清甜,连苏先生尝了都赞不绝口:“这些点心配得上宫里的茶,老夫人若是愿意,我也能帮忙引荐到京里的点心铺子。”

李氏笑着应下:“那便多谢苏先生了。”

眼看一切都顺顺利利,没曾想果园里突然出了怪事——刚长出来的桃树苗,一夜之间被啃了不少,地上还留着些杂乱的蹄印。李三郎守了两夜,终于发现是附近山里的野兔子闯了祸。

“老夫人,要不咱们放些夹子?”李三郎气得首跺脚。

李氏却摇了摇头:“兔子是活物,伤了不好。你让人在果园周围扎上篱笆,再撒些硫磺粉,兔子怕这味道,自然就不敢来了。”

果然,扎上篱笆,撒了硫磺粉后,野兔子再也没来过。看着重新抽出新芽的桃树苗,李氏心里暗暗庆幸——还好前世在农村老家见过老人这么防野兽,不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