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县城风云暗箭难防

2025-08-17 1822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张家的红火传到了县城最大的布庄“瑞丰祥”耳中。瑞丰祥的掌柜姓马,是个出了名的精明人,听说一个镇上的小布庄抢了自己的生意,当即带着伙计来到张家布庄。

马掌柜穿着一身湖蓝色绸衫,身后跟着西个穿黑衣的保镖,一进门就指着货架上的布料冷笑:“这就是你们说的‘三月不褪色’?我看是吹牛吧。”他拿起一匹绛红色的布,“这种乡下染料,能比得上我从苏州进的苏木?”

张承业正要理论,李氏按住他,对马掌柜笑道:“马掌柜要是不信,不如咱们打个赌。您拿一匹布回去洗,洗够三个月,要是褪色了,我赔您十倍价钱;要是没褪色,您以后得承认,咱们乡下染料不输苏州货。”

马掌柜没想到李氏敢接话,愣了愣:“好!就依你!但我还有个条件——你们的布不能卖到县城来,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李氏点头:“可以。但县城的生意,咱们各凭本事。”

马掌柜走后,张承业急了:“娘,咱们怎么能答应他?县城的生意多大啊!”

“放心,他拦不住。”李氏让人把锦绣阁的成衣样品打包,“咱们不卖布给县城的布庄,但可以卖给县城的绣坊和成衣铺。你明天去趟县城,找最大的‘福安绣坊’,就说咱们的成衣能让她们的利润涨三成。”

福安绣坊的王掌柜是个寡妇,丈夫去世后独自撑着铺子,正愁没有好布料。见了张家的成衣样品,尤其是那件绣着“张氏”标记的嫁衣,当即拍板合作:“我每月要二十件嫁衣,三十件小儿服,价钱按你们说的算!”

马掌柜得知后气得摔了茶杯,让人去砸福安绣坊的摊子,却被王掌柜请来的护院挡了回去。王掌柜还特意让人在县城的集市上宣传:“张家的布,瑞丰祥的马掌柜都怕了,不敢让卖呢!”这话反倒让张家的名声更响了。

秋收时节,田庄传来好消息——李三郎带领佃户用了李氏说的“石灰除虫法”,加上风调雨顺,麦子收成比往年多了三成。李氏让人把新麦磨成面粉,装了十大袋送到县城的“惠民堂”药铺,药铺掌柜是县里的老好人,当即在门口贴了告示:“张家田庄的新麦,免费给穷苦人熬粥三天。”

这下,连县里的百姓都知道了张家的名声。有人说李氏心善,有人说张家的布好,马掌柜再想打压,反倒显得自己小家子气。

张家的名声在县城传开后,生意越发兴旺。瑞丰祥的马掌柜几次想使绊子,都因张家根基己稳而没能得逞。谁知这日,县里突然来了两个官差,说是接到举报,张家布庄用了“禁染之法”,要带李氏去衙门问话。

张承业急得要跟官差理论,被李氏拦住。她从容地换了身体面衣裳,对柳氏道:“看好家,我去去就回。”

到了县衙,县令升堂问案。马掌柜果然坐在一旁的证人席上,见李氏进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堂下李氏,有人告你用硫磺、铅粉等毒物染布,危害百姓,可有此事?”县令拍了惊堂木。

李氏躬身道:“回大人,民妇冤枉。我家染布只用苏木、栀子等天然植物,还有皂角灰、明矾做媒染剂,这些都是寻常之物,不信可让药铺掌柜查验。”

马掌柜立刻起身:“大人,她这是狡辩!天然染料哪能染出那般鲜亮的颜色?定是加了毒物!”

“马掌柜既说有毒,可有证据?”李氏反问,“总不能凭一句猜测,就污蔑民妇吧?”

县令皱眉:“马掌柜,你有证据吗?”

马掌柜噎了一下,他本就是想栽赃,哪有什么证据?只能硬着头皮道:“我……我让人买了她家的布,送去药铺验过,确实有异味!”

“哦?哪家药铺?”李氏追问,“民妇倒想知道,是哪位郎中如此‘高明’,能从草木染料里验出毒物。”

正说着,惠民堂的掌柜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匹布:“大人,这是张家的布,小的亲自查验过,确实是天然染料所染,绝无铅粉、硫磺等物。倒是瑞丰祥上个月卖的一批蓝布,有位妇人买回去给孩子做衣裳,孩子贴身穿了起疹子,还来我药铺看过呢。”

这话一出,马掌柜的脸瞬间白了。县令也知马掌柜素来霸道,怕是故意刁难,当下拍板:“李氏无罪,当堂释放。马掌柜诬告良民,罚银五十两,以儆效尤!”

李氏走出县衙时,张承业正带着伙计在门口等着,见她平安出来,眼眶都红了:“娘!”

“没事了。”李氏拍了拍他的手,“有些人见不得别人好,总会使些下三滥的手段。但邪不压正,咱们行得正,就不怕影子斜。”

路过瑞丰祥时,马掌柜正被官差催着交罚款,看到李氏,眼神怨毒得像要吃人。李氏却只淡淡瞥了一眼,转身离去。她知道,这事还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