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成衣坊起

2025-08-17 1091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王记绸缎庄的合作让张家布庄的名声彻底走出了镇子,连县城里的绣坊都派人来打听布料价格。这天傍晚,柳氏抱着一叠新做好的小衣裳走进李氏房间,布料正是张家新染的藕荷色丝绸,上面绣着她亲手描的缠枝莲。

“母亲您看,这是给念安做的周岁礼。”柳氏将衣裳展开,丝线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前几日去镇上送布料,绣坊的周掌柜见了,说想跟咱们合作做成衣,由咱们提供布料,她们负责缝制,卖出去的钱按西六分。”

李氏拿起衣裳摸了摸针脚,柳氏的绣工早己不是当初那个怯懦新妇可比,针脚细密,花样雅致:“周掌柜眼光不错,但西六分太低了。咱们的布料占了成本的七成,至少得五五分。”她顿了顿,忽然想起现代的“品牌”概念,“不如这样,咱们自己开个成衣坊。”

张承业刚从布庄回来,闻言愣了:“自己开?那得雇多少绣娘和裁缝?”

“不用多,先雇西个手艺好的绣娘,两个裁缝,就在布庄旁边租个小铺子。”李氏拿出纸笔,画了个简单的图样,“咱们不做普通衣裳,专做‘定制款’——比如新娘的嫁衣用咱们最老的红布,袖口绣上‘百年好合’;小儿的周岁服用水蓝色,绣长命锁纹样。每件衣裳都绣上‘张氏’的小标记,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咱们家的东西。”

柳氏眼睛亮了:“这样一来,不仅能多赚钱,还能让大家更记得住咱们的布!”

说干就干。三日后,布庄隔壁的“锦绣阁”挂起了招牌。李氏让人把柳氏绣的几件样品挂在门口,其中一件石榴红的嫁衣最是惹眼——用三层红布叠染,领口绣着衔花的凤凰,裙摆是缠枝牡丹,连县城里的富户都派人来问价。

第一个来订嫁衣的是镇上的粮商陈家,陈家小姐下月出嫁,点名要用张家的红布做嫁衣,还要求绣上“凤穿牡丹”的纹样。柳氏亲自盯着绣娘赶工,李氏则让人在嫁衣内衬绣了个极小的“安”字——取念安的名字,也寓意“平安顺遂”。

嫁衣送上门那天,陈家夫人摸着布料连连感叹:“这红布真亮,摸着手感也扎实,比县城里的绸缎庄还好!”消息传开,锦绣阁的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连之前想合作的周掌柜都跑来想当学徒。

张承业看着成衣坊每日进账的银子,笑得合不拢嘴:“娘,您这主意比卖布料赚多了!一件嫁衣能抵十匹布的价钱!”

李氏却在盘算更远的事:“光靠咱们自己的绣娘不够,得教些农家女学手艺。让李三郎在田庄里问问,谁家的姑娘想学绣花,管吃管住,学成后留在成衣坊,工钱比种地高两倍。”

这一来,不仅解决了人手问题,还让田庄的佃户们更死心塌地跟着张家干。李三郎的媳妇第一个报名,她手巧,学了半个月就绣得有模有样,领到工钱那天,特意给李氏送了一篮子新摘的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