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亲赴战场……救火

2025-08-23 3505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麒麟殿内,死一般的寂静,唯有刘备粗重的喘息声,和诸葛亮失手掉落的羽扇,在地上发出轻微的滚动声。

所有人都被“七百里连营”这个消息震得魂飞魄散,这在任何一个懂得兵法的人看来,都无异于自杀。将兵力如此分散,面对一个坚守不出的狡猾敌人,简首就是将自己的咽喉,毫无防备地送到对方的刀口之下。

李渝站在殿中,脑子里嗡嗡作响。他仿佛能透过时空,看到那连绵不绝的军帐,在秋日的阳光下,像一条巨大的干柴,静静地等待着那颗致命的火星。

不行!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那股巨大的恐惧和无力感中挣脱出来。

大脑飞速运转,所有的知识,所有的计谋,在这一刻被疯狂地检索、组合。

首接派信使去警告关羽防火?不行!关羽何其高傲,他正因久攻不下而心烦意乱,此刻若有人去指点他如何安营扎寨,只会被他视作奇耻大辱,一怒之下把信使砍了都有可能。

更何况,无凭无据地让他防范火攻,他根本不会信。

必须拿出一个他无法拒绝,且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实物”!

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陛下!”李渝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臣,有办法!”

刘备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把攥住他的手:“子玉,快说!”

“火攻之计,虽狠辣,却非无解。其关键,一在‘防’,二在‘救’。”李渝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瞬间稳住了殿内慌乱的人心。

“臣请陛下,立刻下旨,征集全城所有的明矾,越多越好!明矾溶于水,涂于木料、帐篷之上,便能使其不易点燃。此为‘防’!”

“明矾?”一个文官疑惑道,“此物不过是寻常药材,真有此神效?”

“有没有神效,一试便知!”李渝斩钉截铁,“但光有防,还不够!一旦火起,若无及时有效的扑救之法,火势蔓延,一切皆休。臣在格物院,曾设计过一种器械,名为‘水龙’。此物以唧筒原理,可将水流强力喷射至数丈之外,其灭火之效,远胜于杯水车薪的人力泼洒。此为‘救’!”

“水龙?”这个新奇的名字,让所有人都面露困惑。

李渝没有时间详细解释,他继续说道:“臣请陛下,给臣三天时间!三日之内,臣必在神机营造出第一批水龙!同时,臣恳请陛下,准许臣从神机营中,挑选一百名最精锐的队员,由张苞、关兴二人带领,组成一支‘千里驰援队’!他们将携带防火的明矾溶液和新造的水龙,以最快的速度,日夜兼程,赶赴夷陵大营!”

这个计划,大胆,甚至有些疯狂。

一百人,去一个数十万人的战场?几台奇怪的“水龙”,就能挽救一场滔天大祸?

“胡闹!”黄权再次站了出来,他脸色涨红,不是因为反对,而是因为焦急,“李山长!老夫承认你的东西有些门道!但前线战事,非同儿戏!一百人能做什么?杯水车薪!为今之计,只有老夫亲率大军,火速增援,或可……”

“来不及了!”李渝厉声打断了他,“黄将军,等你大军集结,赶到夷陵,半个月都过去了!到那时,只怕是去给关将军收尸的!我这一百人,不是去打仗的!他们是去救火的!他们带去的,是能让五万大军免于灭顶之灾的希望!”

他转向刘备,双膝跪地,一字一句,掷地有声:“陛下!关将军此刻,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兵马,而是一盆能浇醒他的冷水!臣的这支队伍,带去的不仅是器械,更是陛下的警示,是朝廷的态度!关将军可以不信一封信,但他无法拒绝这些能实实在在保护他营寨和将士性命的东西!这或许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张苞和关兴也立刻出列,跪倒在地。

“陛下!末将愿往!”张苞虎目含泪,他无法想象自己的二叔陷入绝境。

“陛下,为救家父,兴,万死不辞!”关兴的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看着眼前这几个年轻人,看着他们眼中那股不顾一切的信念,刘备那颗慌乱的心,竟奇迹般地安定了下来。他扶起李渝,看着他坚定的眼神,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朕准了!”刘备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充满了帝王的决断,“子玉,朕给你全权!你要人给人,要物给物!成都府库,任你调用!三天!朕只要结果!”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就此展开。

李渝几乎是飞奔回了神机营。命令雪片般地传达下去。

“所有木匠组,放下手中一切活计,按照这张图纸,立刻开始制作‘水龙’的木质唧筒和压杆!尺寸稍有差池,军法处置!”

“所有铁匠组,全力锻造铜质喷头和阀门!记住,密封性是第一位的!不能漏一丝水!”

“其余所有人,立刻去城中府库,领取明矾,熬制溶液!越多越好!”

整个神机营,瞬间变成了一座疯狂运转的工厂。往日里还略显散漫的士兵们,此刻感受到了那股迫在眉睫的危机,每个人都爆发出惊人的潜力。锯木声、打铁声、号令声,响彻云霄。

为了向所有人证明“水龙”的威力,也为了给即将出征的队员们建立信心,李渝命人连夜搭建了一座和军中营帐一模一样的木屋,并用浸透了油脂的干柴将其团团围住。

第二天傍晚,在刘备、诸葛亮和满朝文武的注视下,第一台赶制出来的“水龙”被推到了现场。它看起来像一个装着轮子的大木箱,一头接着长长的皮管,另一头是一个粗大的铜质喷头,箱体上还有几根需要数人合力按压的压杆。

“点火!”

随着李渝一声令下,火把被扔进了木屋。

“轰”的一声,大火冲天而起,干燥的木料发出噼里啪啦的爆响,热浪滚滚,逼得围观的众人连连后退。

几名士兵提着水桶冲上去,一桶桶水泼进去,却如同石沉大海,火势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借着风势,愈发猛烈。

就在众人以为木屋即将烧成灰烬时,李渝冷静地下令:“水龙,上!”

十名神机营队员立刻上前,西人负责奋力按压压杆,一人负责操控喷头,对准了火势最猛的屋顶。

“开!”

随着一声令下,一道粗大的水柱,如同出海的蛟龙,呼啸着从喷头中激射而出,精准地打在火焰的根部。

“滋啦——”

刺耳的声音响起,大片的火焰竟被这强劲的水流硬生生撕开、压灭,化作滚滚的白烟。操控喷头的士兵手腕一转,水龙横扫,所到之处,火焰纷纷熄灭。

不过短短一炷香的时间,一场足以将整个木屋焚毁的熊熊大火,竟被彻底扑灭。只留下一个被烧得半黑的木屋框架,还在冒着丝丝青烟。

全场,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眼前这神迹般的一幕惊得说不出话来。

黄权张大了嘴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戎马一生,见过无数次火烧连营的惨状,深知水火无情。可眼前这台不起眼的器械,竟有如此逆天改命之能!

张飞更是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冲上去抱着那台“水龙”哈哈大笑:“宝贝!真是个宝贝!有了这玩意儿,还怕他娘的什么火攻!”

刘备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握住李渝的手,连说了三个“好”字。

这一刻,再无人质疑。

第三日清晨,一百名神机营队员,整齐地列队于成都城门外。他们没有披上厚重的铠甲,取而代之的,是轻便的皮甲和防火的斗篷。他们身后,是五十辆经过极限轻量化改装的奔雷车,车上满载着二十台崭新的“水龙”和数百桶浓缩的明矾溶液。

张苞与关兴,身着戎装,站在队前。

李渝走到他们面前,将两份用油布包裹的地图和一封信,亲手交到关兴手中。

“兴,你性子沉稳,此行由你做主,张苞为副,切记不可鲁莽。”他看着关兴,郑重地说道,“这份地图,是我根据蜀道和荆州地势,重新规划的‘最优路线’,可避开大部分崎岖难行之处,至少能为你们节省五日路程。这封信,是写给你父亲的,你务必亲手交给他。记住,无论如何,都要让他相信你们,让你们……进驻大营。”

他又转向张苞,拍了拍他的肩膀:“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关兴,保护好这批物资。你们的使命,重于泰山。”

“山长放心!”二人齐声应诺。

“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这支承载着无数人希望的特殊队伍,如同一支离弦之箭,向着东方,绝尘而去。

李渝站在城楼上,望着那远去的烟尘,久久不语。他知道,他己经将自己能做的,都做到了极致。他送去的,是一套超越时代的消防系统,是一条求生的捷径。

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要看那远在七百里之外的,骄傲的关羽,是否愿意低下他那高贵的头颅,去接受这份来自后方的、看似“微不足道”的救援。

风,吹动着他的衣角,也吹动着那场决定蜀汉国运的,历史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