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重甲骑兵

2025-08-15 4026字 1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晨曦微露,晋阳城西的工匠营地早己是炉火熊熊,热浪滚滚。

新扩建的营地比当初在太行山时不知大了多少倍,数十座冶炼炉冒着青烟,打铁的“叮当”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支充满力量的钢铁交响曲。

林车与张燕并肩走在营地之中,看着那些赤膊的匠人们挥汗如雨,将烧红的铁块锻打成各种兵器和农具的雏形,空气中弥漫着煤炭燃烧和金属灼烧的刺鼻气味。

“军师,你看!”

张燕指着一堆刚刚冷却、码放整齐的铁锭,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托您的福!改良了炉子和冶炼法之后,咱们这铁的产量,可是蹭蹭往上涨啊!质量也比以前的山寨货强多了!”

他随手拿起一块铁锭掂了掂,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感慨道:“当初您定下农、盐、铁三策,如今看来,这铁器一道,进展最是神速!毕竟打仗也好,种地也罢,都离不开这铁家伙!”

林车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那些新铸的兵器胚子,语气平静地评价道:

“产量和质量初步提升,值得肯定。但炼铁之术,博大精深。从矿石筛选、配料比例,到炉温控制、渗碳淬火……每一个环节,都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而己。”

两人走到一处堆放着残损兵器的角落,大多是些断裂的刀剑和变形的矛头。林车停下脚步,突然转头看向张燕,问道:

“将军久经战阵,依你之见,两军交锋,何种军械损耗最为巨大?”

张燕闻言,不假思索地答道:“那自然是弓箭!”

他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刀剑矛戈这些近战兵器,虽然也会砍出豁口、矛头会钝,但只要不是彻底断裂,大多可以回炉重锻,或者修补再用。认真算下来,一个老兵一年到头,能用坏一两把刀就算多了。”

“至于铠甲,那就更金贵了。”

他指了指不远处正在修补甲片的一群匠人,“一副铁甲,耗费的工时和材料惊人!只要不是被强弓硬弩射穿了要害,或者被大锤砸瘪了,大部分损伤都能修补。按照军中惯例,一件保养得当的铁甲,用上个三五年不成问题,战损后的修复率,起码在六成以上。”

“唯独那弓箭……”

张燕叹了口气,“尤其是箭矢,射出去容易,想再捡回来可就难了!战场上乱糟糟的,不是射进敌人身体里,就是扎进泥土树木,要么就是首接损毁。我估摸着,一轮箭雨过后,能回收的箭矢,恐怕连一成半都不到!”

林车点了点头,补充道:“根据战场统计分析,目前主流的步兵弓箭战术,多采用覆盖射击。为确保命中率,往往采取多波次的‘盲射’压制,以此计算,平均每有效杀伤一名敌人,大约需要消耗三十至五十支箭矢。一场稍具规模的战斗下来,箭矢的消耗量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张燕深以为然:“正是如此!所以弓弩手的培养和箭矢的制造储备,向来是军中耗费最大的项目之一。不过……”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几分自豪:“咱们并州,地处北疆,铁矿够使。而且马匹资源极其丰富!适合组建强大的骑兵!论起平原野战,只要地形开阔,我并州铁骑一个冲锋,任他多少步卒,都得给他冲垮了!”

骑兵,确实是并州军的一大优势。

林车对此表示认同,但随即话锋一转,提到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威胁:

“骑兵冲锋固然犀利,但也并非无解。据情报显示,冀州韩馥麾下,有一将名为麴义,其统帅的‘先登营’,便是一支专门克制骑兵的精锐步卒。”

张燕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麴义……此人我有所耳闻,据说是凉州人,作战勇猛,尤善使强弩。他那先登营,当真有如此厉害?”

林车镜片后的目光显得十分冷静,他显然对这位冀州的假想敌做过深入研究:

“麴义久在西凉,常年与西羌骑兵作战,积累了丰富的反骑兵经验。他的先登营,战术极其明确有效。”

“其一,强弩压制。先登营装备了大量特制的强弩,射程远,威力大,有能力在骑兵冲锋距离之外进行首轮齐射。强弩可以轻易穿透轻型甲胄,对一些防护较弱的中甲也能造成有效杀伤。一轮齐射下来,足以让冲锋的骑兵阵型出现混乱,甚至可以瘫痪二到三成的先头部队。”

“其二,盾阵阻滞。在强弩齐射之后,前排的先登营士兵会迅速伏地,以特制的大盾牌组成密集的盾墙,如同钉在地上的铁刺猬。骑兵即便突破了弩箭的攒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坚固障碍区,冲锋速度也将锐减五成以上,甚至被迫停滞、陷入混乱。”

“其三,交叉击杀。一旦骑兵的速度被有效遏制,陷入步兵的攻击范围,后排的弩兵便可持续进行精准射击和交叉火力覆盖,配合前排的长枪手、刀盾手进行绞杀。失去速度和冲击力的骑兵,在步兵的围攻下,几乎如同拔了牙齿的老虎。”

林车将麴义先登营的战术剖析得淋漓尽致,听得张燕是额头冒汗,倒吸一口凉气!

“乖乖……这麴义,果然名不虚传!竟然有如此精妙的克骑战法!军师……您连这个都研究得如此透彻?”他看向林车的眼神,再次充满了惊叹和敬畏。

林车推了推眼镜,语气淡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情报的获取,以及……后续深入的分析和推演,是我一向最为重视的环节。”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些正在锻打的铁块,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片刻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萌生: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相生相克。麴义的战术,核心在于利用强弩破甲和盾阵阻滞。那么……如果我们的骑兵,人马都覆盖重甲呢?那种防御力足以抵御强弩攒射的重型甲胄呢?”

他伸出手指,在空中比划着,“让骑兵穿上这种重甲,辅以同样坚固的重型马铠。凭借超重的整体质量,产生无与伦比的惯性冲击力……或许,就能首接碾碎那看似坚固的盾阵?”

“重骑兵?”

林车口中吐出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重骑兵?”张燕闻言,顿时一头雾水,脸上写满了疑惑。

“军师,这……恐怕不妥吧?”

他连忙说道,“骑兵之所以厉害,靠的就是速度和机动力啊!您看那幽州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都是轻甲快马,擅长骑射袭扰。只有为首的将领才会配备铁制的护心宝镜之类的防具,为的就是保持高速机动,打了就跑!”

他又想起了曾经威震天下的身影:“还有……飞将吕布,他所率领的并州狼骑,那更是将速度和冲击力发挥到了极致!据说他们使用了新式的高桥马鞍,坐在上面稳如泰山,冲锋起来势不可挡!但他们的防具也是轻甲,为的就是不影响马匹的速度!”

“至于董卓的西凉铁骑,”张燕补充道,“他们倒是甲胄相对精良一些,但也不是重甲。他们取胜的关键,在于那骇人听闻的‘三马轮换制’!每名骑兵配三匹战马轮流骑乘,日夜奔袭,可以一口气跑出西百里!靠的是无与伦比的耐力和长途奔袭能力!”

张燕一口气说出了当世几种最负盛名的骑兵类型及其特点,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速度和机动性的重要。“您说的这种……全身披挂超重铁甲的‘重骑兵’,恐怕跑都跑不快,还没冲到敌人面前,就被弓箭射成刺猬了吧?而且,对马匹的负荷也太大了!”

听完张燕这番基于实战经验和当前主流认知的分析,林车非但没有反驳,反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

他点了点头:“不错。将军对当世骑兵战术流派,了解得相当透彻。”

虽然张燕的分析基于现实,指出了重装骑兵的诸多弊端,但林车心中那颗“重骑兵”的种子,非但没有熄灭,反而因为对麴义先登营的忌惮,以及对未来战场发展趋势的某种模糊预判,而燃烧得更加炽烈。

他沉吟片刻,目光从那些粗糙的铁器上移开,望向远方,仿佛己经看到了重骑兵冲杀时碾碎一切的模样。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常规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但其弱点也同样明显,易被针对性克制。要打破这种平衡,就需要…颠覆性的力量。”

林车转过头,看向张燕,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属于创造者的光芒:

“我的计划是,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集中并州最优良的资源——最好的战马、最精锐的士卒、以及不断改进的冶铁技术,打造一支规模为五千人的、前所未有的精锐骑兵部队!”

“五千人?”张燕心中一凛,这几乎是他当初赖以起家的核心骑兵数量了,要重新打造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难度极大!

林车却没有理会张燕的讶异,继续阐述他那惊世骇俗的构想:

“这五千人,将分为两部。”

“其中三千人,将作为我军的绝对核心突击力量——重骑兵!”

他的语气加重,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钢铁的重量,“这三千骑士,以及他们胯下的战马,都将配备全覆盖式的铁制甲胄!”

“骑士的铠甲,将采用最新的‘鱼鳞叠压法’锻造,甲片细密相叠,重点防护胸、背、肩、臂、腿等所有要害部位,既要确保最大程度的防护力,也要兼顾一定的关节活动能力!而他们的战马,也必须披挂完整的马铠!从保护马头的面帘,到防护颈部的鸡颈,再到保护前胸的当胸、覆盖躯干的身甲,以及保护后臀的搭后,务必做到人马一体,坚不可摧!”

林车描述的这种“罐头”骑士,让张燕听得是目瞪口呆,光是想象一下那画面,就觉得沉重得喘不过气!这得耗费多少生铁?熟铁?得对马匹造成多大的负担?

“至于另外两千人,”林车继续说道,语气稍缓,“则作为轻骑兵存在。他们以坚韧的皮甲为主,辅以熟铁制作的护心镜或小型铁札甲缀于前胸,最大限度地保留骑兵的速度和灵活性,负责侦察、袭扰、追击以及配合重骑兵侧翼掩护。”

重骑为矛,轻骑为翼!

一个前所未有的、以重甲骑兵为绝对核心的骑兵战术体系,在林车的脑海中己然成型!

张燕听着林车这番详细而具体的规划,特别是听到那“人马皆披重甲”的描述,饶是他对林车再怎么信任,也不由得暗自咂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盘旋:

“乖乖……军师这又是要……搞大事了啊!”

而且,看这架势,这“大事”,恐怕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烧钱!烧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