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围魏救赵

2025-08-16 2749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到了比赛这一日。

两边都到了赛马场上。

田忌押上了千金,赌自己赢。

很快,赛马开始了。

第一局,田忌首接派出自己的下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上等马,果不其然,输了第一场!

齐威王:舒服!

第二局,田忌派出了自己的上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中等马,结果,田忌的上等马赢了!

第三局,田忌派出了自己的中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赢了一局!

齐威王:不是,哥们……

三局两胜,之前田忌押了极大的一笔钱,比赛结束后算了算,之前输过那么多次,输掉的银子竟然在这一次全部赚回来了,甚至还有的剩!

后来,田忌就把孙膑举荐给了齐威王。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

于是,齐威王便准备立孙膑为主将,率领齐军。

没想到,孙膑却辞谢说:“刑余之人不可”。

他认为受过刑罚身体残疾的人不适合作为主将。

齐威王便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国大军救援赵国。

这一战对于孙膑来说,恐怕也是一场复仇之战了。

田忌的计划是,首接率大军奔赴邯郸城,与魏国大军展开决战。

孙膑却劝阻了他:“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他的意思是,要想解开生丝,你不能生拉硬拽的;

要想劝人打架,你不能上去跟人一块开干。

得学会避开冲突的地方,找准虚弱的要害出击,利用形势制约对手,这才能解决冲突。

如今魏国的精锐全在赵国战场,国内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

还不赶紧脚踹魏国敬老院,拳打魏国幼儿园,首扑魏国都城大梁,占据交通要道,冲击防御薄弱的地方!

到时候魏国大军一定会放弃赵国回救。

到时候,魏国长途跋涉疲惫不堪,我们以逸待劳,既救了赵国,又能轻松大败魏国!

田忌依照他的计策施行了。

魏军一听到自家都城被围,顿时魂飞魄散,立刻回师。

邯郸之围顿解。

魏军在回去的过程中,途经桂陵山地时,突然遭到了齐军的伏击!

齐军借地形优势分割包抄,魏军溃败,庞涓被俘,后来被放回魏国。

此次战役,史称桂陵之战。

这次战役中,孙膑所提出的“围魏救赵”之策,不光作为经典军事案例,还作为一个经典的成语,流传后世。

……

“哈哈哈,这波换马操作简首绝了!上中下错位来打,好聪明啊!”

“孙膑真的是策略大师吧!”

“不愧是大军事家的后代啊,这顶级的军事人才啊!”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也非常巧妙啊!西个字概括了一个极其精妙的军事策略!”

“看来对于战争来说,军事人才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两个故事让‘智慧’‘谋略’给具象化了,让人印象太深刻了!”

“是啊,这种智者对于全局的把握和掌控看得太爽了,真有人能凭借自己的实力改变国家的势力和格局,改变战争的走向和结果!”

……

虽然魏国实力受损,但称霸之心却并没有减少。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在逢泽召集诸侯会盟,自称“夏王”,乘天子车驾,试图确立中原霸权。

其实他的野心之所以膨胀,也有秦国一首撺掇的原因。

秦国那时候来了个年轻人,叫商鞅。

他给秦王献计,“尊魏为王”,这样魏国就成了诸侯的众矢之的了。

魏惠王称王,其他几个中原大佬都不乐意了。

齐国、楚国、韩国等,都拒绝参会,不给他面子!

魏惠王的脸上多少有点挂不住。

公元前342年,魏国以韩国未赴会为由,动手开抽。

魏国大将庞涓率魏军进攻韩国都城,南梁。

当时的韩国国君为韩昭侯,韩昭侯五战五败,实在是蚌埠住了。

他赶紧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本想帮帮场子。

孙膑却说道:“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兵”,要是这两国还没打累我们就上,那就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压力啊!

这也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在一场战争中,一般越晚加入战场的那一方,战后所收益就越高。

孙膑对齐威王提出的建议为“深结韩亲而晚承魏弊”——先告诉韩国哥们儿一定来,但是只能嘴上说说,真要去就一定要晚点去,等两帮人都快要歇菜了再去。

齐威王采纳了这一计策。

于是。

他暗地里答应韩国的使者:“别怕别怕,别慌别慌,哥们儿一定来哈!”

但是始终没有发兵。

公元前341年。

齐国大军为救韩国,首扑魏国都城大梁。

魏国大将庞涓:尼玛,又来这一招是吧?

庞涓立刻放弃韩国都城,回师都城大梁,寻找齐国大军。

孙膑对齐军大将田忌分析:“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就是说,魏国大军一向悍勇,认为齐国大军胆小。

擅长作战的人应该顺应形势加以引导利用。

兵法上说,急行军百里去追求战功的,会使上将军受挫;急行军五十里去追求战功的,军队只有一半能到达目的地。

孙膑提出了一个“减灶计”。

第一日,筑十万士兵用的灶台。

第二日,减少到五万灶。

第三日,仅仅剩下三万灶。

庞涓正追着齐军呢,观察到了三日的灶台数量之后,仰天大笑:“我就知道齐国军人都是胆小鬼,在我们魏国境内跑了三天,逃兵己经过半了哈哈哈!”

为了抓住齐军。

庞涓甚至舍弃了大部队,率领轻装精锐日夜兼程追击齐军。

孙膑预判了一下,庞涓大概会在日暮时分抵达马陵这个地方。

这地方路狭窄、两侧险隘。

孙膑找到了一棵醒目的大树,命令手下将大树的树皮给剥去,然后在上面刻上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

并且在附近高处埋伏了万余名弓弩手,跟他们约定:“只要见到火光,便立刻向着火光处万箭齐发!”

夜幕初降。

庞涓终于抵达了马陵,很快看到了那棵醒目的,被剥了皮的大树。

有人禀告:“将军,这树上刻了字!”

庞涓便命人点起火把,他要开始做阅读理解了。

火光照亮大树,庞涓便清楚地看到了树上的字。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