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举手之劳

2025-08-24 2442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沈初禾和沈一、何佑娣她们回去的时候,又顺便去了一趟一禾塘,看看店内的情况如何了。

沈初禾觉得竹溪镇的一禾塘,店内的设计就很不错,于是京城一禾塘店内的装饰就是在那基础上,更加精细、更加好看了一些。

沈初禾巡视了一圈,见进展差不多了,便觉得可以开始着手招聘一事了。

可这招工告示的撰写,让沈初禾犯了难。

武昭国的流通字体,是比前世她书写的汉字要繁琐不少的。

沈初禾满打满算穿过来也不到一年,虽然她现在己经能看懂大部分常见的字,基础的书写和阅读也能做到,但叫她写招聘启事可就有点困难了。

并且她还不是很习惯使用毛笔书写,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的,像毛毛虫爬,也就和铁牛一个水平。有时候丑得连她自己都无法首视,更别说张贴出去叫人家看了。

她转头看向何佑娣和沈一,也马上把念头打消掉了。

何佑娣之前还在上源村的时候,会趁她娘于翠英去镇上给福娃买东西时,跑去隔壁村不远的小学堂外面守着,听老秀才上启蒙课。

后面到了沈家,沈时雨也时常会带着家里的孩子们认字。所以她写写名字也许还能行,但再多的,估计就有些困难了。

沈一就更不必说了,基本上没怎么碰过纸笔。

就在她们三个人大眼瞪小眼,思考该怎么办时,门口却突然走进来两个人。

沈初禾娴熟地说道:“还没开业呢!”

这几日偶有路人经过,时不时会在门口好奇地张望,沈初禾以为那两人也是如此。

却听那人语气温柔地说道:“沈姑娘,是我!”

“池小姐?”

沈初禾抬头一看,有些吃惊。池南雪怎么会来?

池南雪笑道:“我母亲在这附近有一个卖首饰的小铺子,平日由我打理。前几天我府上的人和我说,在这一块看见你了,于是我今日也来碰碰运气。”

沈初禾也笑呵呵:“原来是这样,那我们还真有缘分。”

说着,她为池南雪拉开了一张,垫了软垫的凳子。

池南雪身旁的贴身侍女芽儿,听到她家小姐的话,心中也有些惊讶。

夫人是在这有一处铺子不错,可小姐平日里足不出户,最多就是去赏赏花喝喝茶写写诗,哪里会喜欢打理铺子?

明明是小姐见沈姑娘许久不来府上做客,听到沈姑娘的一些消息以后,就兴冲冲地找来了。

池南雪好奇地西处张望:“我瞧见了门口悬着的牌匾,这铺子好像是叫一禾塘?”

沈初禾点点头,池南雪还挺细心。

池南雪很是佩服沈初禾:“这名字可真不错!取禾之生机,取塘之涵容,方寸池塘便可见天地大观。”

闻言,沈初禾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

哪有池南雪说得那么高雅!

不过是因为沈初禾名字里带了个“禾”,她又是个起名废,索性巧妙地化用了前世一家饮品店的名字。

池南雪绞尽脑汁想着话题:“你这铺子是做什么营生的?”

“做的是糖水生意,改可以来尝尝。不过目前还在准备阶段,开业也许还得过几天。”

池南雪听到沈初禾邀请她来,心里有些喜悦:“那有什么我可以帮的上忙的地方吗?我可盼着你的铺子早日开业。”

嘿!

“有的有的!”沈初禾想到自己刚刚还在为招聘启事犯难,这不刚好可以拜托池南雪写一下?

“最近一禾塘要开始招工了,但我的字写得不好,所以这招工告示还没个着落。”

沈初禾非常坦然。

她并不觉得字写得不好会怎么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没有完全完美的存在。

池南雪一听,便唤芽儿快去马车上取纸笔来。她喜欢吟吟词作作诗,有时候怕灵感突然来了,所以常在身边备点纸墨。

芽儿跑得飞快,一溜烟就把东西取回来了。

沈初禾在池南雪的面前坐下,慢慢地念着招工的细则。

大致是和竹溪镇的招工要求差不多。需要帮工,司会和小二。

采购的话现在是由沈一负责,因为她们现在居住的雅苑很安全、清净。平日也不用沈一怎么照看院子,但沈初禾肯定也会给他适当加薪。

京城的铺子店面较竹溪镇的大上不少,所以制作糖水的人员得再添上两个,店小二也得再添上一个。

一口吃不成胖子,仔细思考一番后,骑手和外卖业务就被暂时搁置下来。

南池雪写的是簪花小楷,字迹清晰,又好看。

沈初禾在一旁瞧着,不由得暗暗咂舌,觉得南池雪的字非常能彰显她性格中的美。

最后,池南雪停了笔。

她有些羞涩地说道:“献丑了,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场。”

沈初禾把她写完的告示拿起来一瞧:“写得这般好,都可以当收藏品了!”

池南雪被逗笑了,她觉得沈初禾说的,太夸张了。

为了感谢池南雪,沈初禾从厨房里拿了一盒秋梨枇杷膏:“这是我们铺子比较受欢迎的特色。于其它糖水不同,为了延长它的可食用期限,经过了特殊的熬制,单独吃会有些腻,一勺需要加一杯水冲泡。”

池南雪不肯收下,嘴里念叨着,举手之劳而己、举手之劳……

沈初禾脑子转了转,换了个说法:“你若不收,我以后可不敢找你帮忙了。”

池南雪一听,这哪能行?马上把桌上的秋梨枇杷膏收好了。

最后池南雪宝贝地捧着秋梨枇杷膏,带着芽儿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一到府上,她就唤人取了热水来。

一个丫鬟问道:“小姐,可是要泡茶?”

池南雪摇摇头,小心翼翼地打开桌上的秋梨枇杷膏。

池南雪拿着调羹,挖了一勺,放进热水里搅拌。

见那一勺枇杷膏彻底融化在了水中,她便端起碗浅尝了小口。

只这一口,心中对沈初禾更加佩服。

——

池南雪走后,沈初禾就叫沈一把告示张贴在了门外。

考虑到京城的物价高,生活成本也高,所以按照竹溪镇的工薪来说,应该是有些不够了。

沈初禾就把启事上对月薪上调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