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带着清冽的暖意,斜斜地洒在清溪村的石板路上,把家家户户门前晾晒的谷物都镀上了一层金边。苏晚星坐在窗前,手里捧着一本线装的农书,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院子角落里,那个用来存银子的陶瓮,最近沉得越来越提不动了。
“在看啥呢?”沈砚推门进来,身上带着刚从田里回来的泥土气息。他手里捧着个红布包,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解开绳子,里面露出几锭沉甸甸的银子,还有一堆闪着光的碎银和铜板。
“这是……”苏晚星惊讶地放下书。
“前几日把多余的粮食卖了,还有书坊结的稿费,都凑在这儿了。”沈砚黝黑的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的笑,“我数了数,加上之前攒的,一共三十五两银子。”
三十五两!苏晚星的眼睛亮了亮。在清溪村,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开销也不过三两银子,三十五两绝对是笔巨款了。她想起刚到这里时,手里只有原主留下的十几两银子,短短一年多时间,竟攒下了这么多,心里不由得一阵感慨。
“这些银子,你打算怎么用?”苏晚星轻声问。
沈砚搓了搓手,似乎有些紧张:“我想……咱是不是该买块地?”
“买地?”苏晚星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在这个时代,土地是最实在的家产,有了地,心里才踏实。
“嗯。”沈砚点点头,眼神认真,“我看村东头那两亩地不错,挨着小溪,浇水方便,土也肥。原主是老陈家,他们要搬去县城儿子家,正想把地卖了。我打听了,要三十两银子。”
苏晚星想了想,村东头那片地她有印象,离村子不算太远,地势平坦,确实是块好地。“买下来做什么?种粮食吗?”
“不,”沈砚的眼睛里闪着光,“我想给你建个小果园。你不是总说喜欢吃新鲜果子吗?咱自己种,想吃啥就种啥,再也不用花钱买了。”
苏晚星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暖暖的。她没想到,自己随口说的一句话,沈砚竟然记在了心里。
“好啊。”她笑着点头,“那就买下来吧。”
见她答应,沈砚顿时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这就去找老陈头说去!”
“等等。”苏晚星叫住他,“我们一起去。”
两人来到老陈家时,老陈头正和老伴儿收拾东西,院子里堆着几个大木箱,里面装满了锅碗瓢盆和衣物。
“陈大爷,陈大娘。”沈砚笑着打招呼。
“是沈小子啊,快进来坐。”老陈头放下手里的活计,热情地招呼他们。
“大爷,我们是来问您卖地的事。”沈砚开门见山。
老陈头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你们想把村东头那两亩地买下来?”
“是啊。”苏晚星笑着说,“我们想在那儿建个果园,种些果树。”
“建果园好啊,那地肥,浇水也方便,种果树准能长好。”老陈头点点头,“说实话,要不是儿子非要接我们去县城,我还真舍不得卖那地。那是我年轻时一锄头一锄头开垦出来的,感情深着呢。”
“大爷您放心,我们肯定会好好侍弄那地的。”沈砚认真地说。
老陈头看了看沈砚,又看了看苏晚星,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们是实在人。那地,三十两银子,一分都不能少,你们要是觉得行,咱这就去里正那儿立文书。”
“行!”沈砚爽快地答应了。
里正李大爷听说沈砚要买下老陈家的地,也很高兴:“沈小子,你能有这份心思,说明你是打算在咱清溪村长长久久地过日子了。好!好啊!”
很快,文书就立好了。沈砚从怀里掏出那个红布包,小心翼翼地数出三十两银子递给老陈头。老陈头接过银子,又从怀里掏出地契,郑重地交到沈砚手里。
“从今天起,这两亩地就是你们的了。”老陈头拍了拍沈砚的肩膀,“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红火的。”
“谢谢大爷。”沈砚双手接过地契,紧紧地攥在手里,指节都有些发白,显然是激动坏了。
走出老陈家,沈砚把地契递给苏晚星:“你收着。”
苏晚星也没推辞,小心翼翼地把地契折好,放进贴身的布兜里。“我们去看看地吧。”
“好!”
两人并肩往村东头走去。深秋的田野一片金黄,稻茬整齐地立在地里,像等待检阅的士兵。远处的山坡上,枫叶红得像火,柿子树上挂满了红灯笼似的果实,空气里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村东头的那两亩地就在小溪边,用低矮的石头墙围着,地里还残留着今年种过玉米的痕迹。沈砚推开简陋的木门,带着苏晚星走了进去。
“你看,这地多平。”沈砚兴奋地说,“这边挨着小溪,挖条水渠就能引水过来,浇水方便得很。那边地势稍高些,适合种耐旱的果树,像苹果、梨啥的。”
苏晚星也跟着他的脚步,仔细地看着这片土地。土壤确实很肥沃,黑油油的,用手抓一把,能感觉到的气息。
“这边可以种桃树和杏树,春天开花好看,夏天就能结果。”苏晚星指着靠近门口的地方说,“那边种几棵葡萄,搭个架子,秋天就能吃葡萄了。”
“好,都听你的。”沈砚笑着点头,眼睛里满是宠溺,“你喜欢吃啥就种啥。”
他忽然拉着苏晚星走到地中间,那里有一片相对开阔的空地。“这里,”沈砚指着脚下,语气带着点神秘,又有些不好意思,“以后给你种满花,你喜欢的。”
苏晚星愣住了,抬头看着沈砚。阳光洒在他黝黑的脸上,映出细密的汗珠,眼神却格外认真,像个孩子在许下最郑重的承诺。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花?”她轻声问,心里暖暖的。
“我看见你总在窗台上摆着花,上次去镇上,你在花店门口看了好久的月季。”沈砚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就想,等有了自己的地,就给你种满花,让你天天都能看着。”
苏晚星再也忍不住,扑进他怀里,紧紧地抱住了他。沈砚的身体先是一僵,随即温柔地回抱住她,粗糙的大手轻轻拍着她的背。
“谢谢你,沈砚。”苏晚星的声音带着点哽咽。
“谢啥。”沈砚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只要你喜欢,我啥都愿意给你弄。”
两人在空地里站了很久,首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晚风吹过,带来田野的清香,也带来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种果树?”苏晚星抬起头,眼里闪着期待的光。
“等秋收的活儿都忙完了就开始。”沈砚说,“我先去山上砍些木头,搭个简易的篱笆,把地围起来,免得被牛羊糟蹋了。然后再翻地、施肥,等明年开春,就可以栽果树苗了。”
“我跟你一起干。”苏晚星说。
“不用,你在家歇着就行。”沈砚心疼地说,“翻地是重活,你身子弱,经不起折腾。”
“我可以帮你递水、送午饭啊。”苏晚星笑着说,“再说了,这也是我的地,我也该出力。”
沈砚拗不过她,只好答应了。
回到村里,沈砚买地建果园的消息很快传开了。村民们都来道贺,脸上带着羡慕的神色。
“沈小子,有出息啊!这才多久,就买上地了!”
“晚星丫头,你们真是好福气。”
“等你们的果园建好了,可别忘了给我们尝鲜啊。”
苏晚星和沈砚笑着一一应着,心里充满了喜悦。
王大娘也来了,手里拎着一篮子刚蒸好的红薯,非要塞给苏晚星:“晚星丫头,这是大娘的一点心意。你们买地肯定花了不少钱,日子该紧巴了,这些红薯你们拿着填填肚子。”
“大娘,您太客气了。”苏晚星感动地说,“我们还有钱,不缺吃的。”
“拿着吧,这是大娘的心意。”王大娘把篮子往苏晚星手里一塞,“你们建果园要是需要帮忙,尽管跟大娘说,别客气。”
“谢谢大娘。”
送走王大娘,沈砚看着那篮子红薯,心里暖暖的:“咱村的人,真是实在。”
“是啊。”苏晚星点点头,“等我们的果园结果了,一定多给大家送些。”
接下来的日子,沈砚一边忙着秋收的收尾工作,一边开始为建果园做准备。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山上砍木头,回来后就劈成一根根结实的木杆,准备用来搭篱笆。
苏晚星则在家研究种果树的技术,从空间里找出相关的书籍,仔细研究每种果树的生长习性、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还画了一张详细的果园规划图,哪里种桃树,哪里种梨树,哪里搭葡萄架,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有时,沈砚会在晚上拿出那张地契,借着油灯的光,一遍遍地看,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苏晚星知道,这不仅仅是两亩地,更是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你看,”沈砚指着规划图上苏晚星画的那片花田,“等明年春天,这里就会开满你喜欢的花,有月季、有玫瑰、有雏菊……到时候,我给你做个花秋千,你坐在上面看书,肯定特别舒服。”
苏晚星靠在他肩上,想象着那个画面,忍不住笑了:“好啊,我等着。”
窗外,月光皎洁,照亮了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苏晚星知道,这片土地将会见证他们的汗水和努力,也将会结出最甜美的果实。而那些即将盛开的花朵,将会像他们的生活一样,绚烂而美好。
她忽然想起刚到清溪村的日子,那时的她,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不安。而现在,她有了爱她的丈夫,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了对未来的清晰规划,心里充满了踏实和幸福。
“沈砚,”苏晚星轻声说,“我觉得,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嗯,会越来越好的。”沈砚紧紧地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有你在,啥都会越来越好的。”
夜色渐深,两人依偎在一起,静静地看着那张果园规划图,仿佛己经看到了来年春天,桃花盛开,梨花绽放,蜜蜂在花丛中飞舞,蝴蝶在枝头嬉戏。而他们,就坐在这片花海中,享受着属于他们的,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买地置产,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财富,更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安稳的家,一个可以寄托希望和梦想的地方。而清溪村的这两亩地,就是苏晚星和沈砚梦想开始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将会用自己的双手,种下希望,收获幸福,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