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抄书计划

2025-08-15 4274字 1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秋意渐浓,清溪村的田野被染上了一层沉甸甸的金色。稻穗低着头,玉米咧着嘴,连空气里都弥漫着谷物成熟的甜香。农忙的脚步稍稍放缓,村民们开始忙着晾晒收获的粮食,屋檐下、晒谷场上,到处都是金灿灿的景象。

苏晚星的书房里,却另有一番景致。窗台上的几盆菊花竞相绽放,黄的、白的、紫的,争奇斗艳,为这略显肃穆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生机。苏晚星坐在临窗的木桌前,手里握着一支狼毫笔,正专注地在宣纸上书写着。

桌上摊开的,是一本崭新的稿纸。与之前抄写的《红楼梦》《西厢记》不同,这次她抄写的,是一本名为《聊斋志异》的书。这本书来自她的空间,里面记载了许多神狐鬼怪的故事,情节离奇,文字优美,却也带着几分阴森诡异。

她之所以选择抄写这本书,是因为前几日去镇上的药铺,发现许多治疗疑难杂症的稀缺药材都断货了。药铺掌柜说,这些药材大多产自深山老林,采摘不易,运输也困难,价格昂贵不说,还常常有价无市。

苏晚星想到了自己空间里的那本《千金方》,里面记载了许多奇特的药方,若是能配齐药材,说不定能救治更多的人。尤其是上次救治了老王家的黄牛后,村里不少人都来找她看些小病小痛,她越发觉得,备齐药材是当务之急。

而抄写《聊斋志异》,正是为了换取这些稀缺药材。她知道,这类神怪故事虽然有些骇人,却往往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在文人雅士中颇受欢迎。用它来换取药材,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唰唰唰——”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一行行娟秀的字迹。苏晚星抄写的是《画皮》的故事,笔下的恶鬼披人皮、害性命的情节,读来令人毛骨悚然。但她却写得十分专注,仿佛完全沉浸在了故事的世界里。

“在写什么呢?”一个低沉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苏晚星抬起头,看到沈砚走了进来。他刚从田里回来,肩上扛着一把锄头,身上沾了些泥土,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在写书呢。”苏晚星放下笔,对他笑了笑,“刚忙完?”

“嗯,把最后一小块地翻完了。”沈砚放下锄头,走到桌前,好奇地看向桌上的稿纸,“这次写的是什么书?”

“《聊斋志异》。”苏晚星答道。

沈砚凑近了些,轻声念了起来:“‘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襆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

他越念眉头皱得越紧,当看到“恶鬼画皮”的情节时,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晚星,”沈砚抬起头,脸上带着担忧的神色,“这……这写的都是些什么啊?神神鬼鬼的,还有这恶鬼披人皮,也太吓人了吧?”

苏晚星笑了笑:“就是些神狐鬼怪的故事,图个新鲜。”

“写这些鬼怪会不会不好啊?”沈砚的眉头依旧没有舒展,“我听村里的老人说,写这些东西容易招不干净的东西,不吉利。而且……而且这些故事阴森森的,怕是没多少人喜欢看吧?”

“怎么会没人喜欢呢?”苏晚星拿起稿纸,轻轻扇了扇,“这些故事虽然讲的是鬼怪,却也反映了人心善恶。你看这《画皮》,表面讲的是恶鬼害人,实际上是在告诫人们不要被外表迷惑,要分清善恶美丑。”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说了,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想象力丰富,读起来很有意思。我想,应该会有人喜欢的。”

“可是……”沈砚还是有些担心,“毕竟是些鬼怪故事,要是吓到人了怎么办?或者让人觉得不吉利,那可就不好了。”

“放心吧,”苏晚星拍了拍他的胳膊,安抚道,“就是些故事罢了,看个新鲜,没人会当真的。再说了,我写这些,也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沈砚问道。

“前几天去镇上的药铺,发现好多稀缺药材都没有了。”苏晚星解释道,“我想写这本书,拿去跟书坊换些药材回来。那些药材很重要,能治不少病。”

沈砚这才明白过来。他知道苏晚星懂些医术,也一首在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村民。若是能换来药材,确实是件好事。

“可是,用这种鬼怪故事换药材,能行吗?”他还是有些疑虑。

“应该可以。”苏晚星信心满满地说,“这种故事虽然有些吓人,但也正因为新奇,才更能吸引人。上次去镇上,我听书坊的张掌柜说,现在市面上这类神怪故事很受欢迎,只是好的本子不多。我想,《聊斋志异》一定能行。”

看着苏晚星坚定的眼神,沈砚心里的担忧渐渐消散了。他知道,苏晚星做事情向来有分寸,既然她觉得可行,那一定有她的道理。

“那……你写的时候可要小心些,别吓着自己。”沈砚叮嘱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宠溺。

“知道啦。”苏晚星笑着点了点头,“我哪有那么胆小。”

沈砚又看了看桌上的稿纸,虽然还是觉得那些鬼怪故事有些吓人,但一想到能换来药材,帮助更多的人,也就释然了。

“那你先忙着,我去把锄头放好,再去烧点水。”沈砚说道。

“嗯。”苏晚星应了一声,重新拿起笔,继续抄写起来。

沈砚走出书房,脚步却没有立刻迈向农具房,而是在门口停了下来。他回头望了一眼书房里那个专注的身影,心里忽然觉得,自己的媳妇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她不仅能讲好听的故事,能想出建沼气池的法子,能救治生病的耕牛,还能靠写书换来药材。她的脑子里,仿佛装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想法。

沈砚笑了笑,转身走向农具房。他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好好支持她,守护她,让她能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晚星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抄写《聊斋志异》。她的字迹娟秀工整,一笔一划都写得十分认真。有时抄到感人的情节,比如《聂小倩》中宁采臣与聂小倩的真挚情感,她会忍不住眼眶泛红;有时抄到诡异的情节,比如《促织》中那只神奇的蟋蟀,她又会被故事的想象力所折服。

沈砚虽然还是不太敢看那些鬼怪故事,但每次看到苏晚星专注的样子,都会默默地为她端去一杯热茶,或者削好一个苹果。有时,他会坐在书房的角落里,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活计,比如编个竹篮,或者修理农具,静静地陪伴着她。

半个月后,苏晚星终于抄完了《聊斋志异》的十几个故事。她把稿纸仔细地整理好,用一根细麻绳捆好,打算第二天去镇上的“文墨斋”找张掌柜。

第二天一早,苏晚星揣着抄好的《聊斋志异》,来到了镇上的“文墨斋”。

张掌柜正在柜台后算账,看到苏晚星进来,立刻热情地迎了上去:“苏姑娘,稀客啊!今天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好东西了?”

“张掌柜,我这次写了本新的话本,想跟您换些东西。”苏晚星说道。

“哦?什么话本?”张掌柜好奇地问,“难道比上次的《西厢记》还要精彩?”

“是一本神怪故事,名叫《聊斋志异》。”苏晚星把稿纸递给张掌柜,“您先看看,要是觉得还行,我想跟您换些稀缺药材。”

“神怪故事?”张掌柜愣了一下,接过稿纸,好奇地翻了起来。

起初,他还带着几分怀疑的态度,但越看越入迷。那些离奇的情节,生动的描写,让他仿佛置身于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好!好啊!”张掌柜越看越兴奋,忍不住拍了拍桌子,“苏姑娘,你这写的是什么神仙故事啊!太精彩了!这比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可新奇多了!”

看到张掌柜满意的样子,苏晚星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张掌柜觉得好就好。”

“好!太好了!”张掌柜连连点头,“苏姑娘,这《聊斋志异》我要了!你想换些什么药材?尽管说!”

“我想要些黄连、当归、人参,还有一些治疗外伤的草药。”苏晚星报出了自己需要的药材。

“没问题!”张掌柜爽快地答应了,“这些药材我店里正好有些存货,虽然不多,但足够你用一阵子了。要是不够,我再帮你留意着,一定给你凑齐了!”

“那就多谢张掌柜了。”苏晚星感激地说。

“应该是我多谢你才对,苏姑娘。”张掌柜笑着说,“有了这本《聊斋志异》,我这‘文墨斋’又能火上一阵子了。”

张掌柜很快就配齐了苏晚星需要的药材,用一个纸包好递给她。

“苏姑娘,你放心,这药材都是上好的,绝对货真价实。”张掌柜拍着胸脯保证道。

苏晚星接过药材,掂量了一下,沉甸甸的,心里十分满意。

“对了,苏姑娘,”张掌柜忽然想起了什么,说道,“这《聊斋志异》还有后续吗?要是有的话,你可一定要先给我啊!我愿意出高价!”

“有是有,”苏晚星说道,“只是我最近事情比较多,可能要过些日子才能写完。”

“没关系,没关系,我可以等。”张掌柜连忙说道,“苏姑娘,你可一定要记得给我留着啊!”

“好,我记下了。”苏晚星笑着点了点头。

告别了张掌柜,苏晚星揣着沉甸甸的药材,心情格外舒畅。她知道,有了这些药材,她就能更好地帮助村民们了。

回到村里,苏晚星把药材小心翼翼地收好。沈砚看到她手里的药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换回来了?”他问道。

“嗯,换回来了。”苏晚星点了点头,“张掌柜很喜欢《聊斋志异》,还让我把后续也写给他呢。”

“那就好。”沈砚笑着说,“看来你的眼光没错。”

“那是当然。”苏晚星得意地扬了扬下巴。

看着苏晚星开心的样子,沈砚也觉得很高兴。他忽然觉得,那些神神鬼鬼的故事,好像也没有那么可怕了。只要能对晚星有帮助,能让她开心,就算是再吓人的故事,他也能接受。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晚星一边继续抄写《聊斋志异》,一边研究着那些换来的药材。她按照空间里《千金方》的记载,试着配制了一些药膏和汤药,效果都很不错。

村里有人受了外伤,她就送去自己配制的药膏,很快就能愈合;有人感冒发烧,她就熬些汤药送去,喝上几剂就好了。渐渐地,苏晚星的医术在村里越来越有名气,大家都觉得她不仅是个会讲故事的“活菩萨”,还是个能妙手回春的“女华佗”。

苏晚星对此只是淡淡一笑。她知道,自己能做这些,离不开空间里的知识,离不开沈砚的支持,也离不开那些通过抄书换来的药材。而《聊斋志异》这本看似诡异的书,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她的生活,为清溪村的安宁,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帮助。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了整个清溪村。苏晚星站在院子里,看着沈砚在田里忙碌的身影,心里充满了平静和满足。她知道,只要有沈砚在身边,有这些善良的村民相伴,有空间里的知识和资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克服。而那些抄书换来的药材,就像一颗颗种子,在她的精心培育下,正在生根发芽,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生机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