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赶集卖菜

2025-08-15 3165字 1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小雪节气一过,天就彻底冷了下来。清晨推开房门,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像被冰锥刺了下,苏晚星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把棉袄的领口系得更紧了些。院子里的水缸结了层薄冰,像罩了块透明的玻璃,用手指一敲,发出清脆的"咚咚"声。呼出的气变成了白色的雾,在眼前萦绕片刻,才慢慢散开。

她裹紧了新做的棉袄——是用沈砚卖菜赚的钱扯的蓝粗布,里面絮了厚厚的新棉花,暖和得很。走到菜园边,看着里面郁郁葱葱的蔬菜,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像落了两颗星。

这菜园是用水泥砌的矮墙围起来的,比普通菜园暖和些,再加上苏晚星时不时偷偷掺点空间黑土,浇点空间溪水,里面的菜长得格外旺盛。外面天寒地冻,草木枯黄,这里却像藏了个小春天:绿油油的上海青,叶片,边缘卷着小小的波浪;红彤彤的辣椒,挂在枝头像一串串小灯笼,有的红得发紫,有的半红半绿,透着股泼辣劲儿;紫莹莹的茄子,圆滚滚的像个小皮球,表皮光滑得能映出人影;还有挂满竹架的黄瓜和豆角,黄瓜顶花带刺,豆角翠绿,看得人眼花缭乱,心里发痒。

"这么多菜,咱们仨根本吃不完。"苏晚星掐了把上海青,指尖掐进嫩生生的叶肉里,冒出点汁水,凉丝丝的,"再不吃就老了,不如拿到镇上去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现在天冷,新鲜蔬菜金贵着呢。"

沈砚正在给猪圈加固,用锤子把松动的木板钉牢。听到这话,他首起身,额角的汗珠刚冒出来就被风吹得凉透了。"我去吧。"他把锤子放在一边,拍了拍手上的木屑,"你在家陪着爹,外面冷,路又滑,你别去遭罪。"

"那你路上小心点。"苏晚星笑着应了,转身回屋拿竹筐。她把菜分门别类码好,黄瓜和豆角放在最上面,看着最鲜亮;辣椒和茄子放在中间;上海青和其他绿叶菜用湿布盖着,免得被风吹蔫了。"这黄瓜和豆角是空间里新摘的,特别新鲜,能卖贵点。"她一边码菜一边叮嘱,"还有这辣椒,红得发亮,肯定有人抢着要。记得多穿点,别冻着。"

沈砚点点头,弯腰挑起两筐蔬菜。竹筐沉甸甸的,压得扁担微微弯曲,发出"咯吱"的轻响。他穿着苏晚星新做的棉袄,深蓝色的布面,针脚细密,里面的棉花蓬松,挡风得很;脚上是厚厚的棉鞋,鞋底纳了十几层布,走在结了薄冰的小路上,稳当又暖和。

天还没亮透,天边只泛着点鱼肚白,沈砚就出发了。小路两旁的枯草上结着白霜,像撒了层白糖,踩上去"咯吱咯吱"响。他走得不快,却很稳,扁担在肩上轻轻晃动,筐里的蔬菜偶尔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在寂静的清晨里格外清晰。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镇上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远远就能听到集市的喧闹声,像潮水似的涌过来。到了镇上,集市果然己经热闹起来。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卖早点的冒着热气,油条的香味混着豆浆的醇厚,在空气里弥漫;卖布料的摊位挂着五颜六色的布,在风里轻轻晃;还有卖农具的、卖杂货的、耍杂耍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孩子的哭闹声此起彼伏,混着食物的香气和牲畜的气味,格外有烟火气,让人心里暖和。

沈砚找了个空位放下担子,就在卖肉的摊位旁边,人气旺。他把筐里的蔬菜一样样摆出来,用干净的稻草铺在地上,把黄瓜摆成整齐的一排,辣椒堆成小山,茄子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刚摆好,就吸引了不少人过来。

"这黄瓜怎么卖?看着真新鲜!"一个提着篮子的大婶凑过来,篮子里己经装了些鸡蛋和豆腐。她拿起根黄瓜,用手指捏了捏,又闻了闻,眼睛瞪得圆圆的,"哎哟,这黄瓜真稀罕,天这么冷还能长得这么好,顶花带刺的,还是青瓤的,少见啊。"

"二十文钱一斤。"沈砚报了个价,比市场价贵了五文。他知道空间里的菜值这个价,味道和普通菜不一样。

"这么贵?"大婶皱了皱眉,把黄瓜放下,语气里带着点不乐意,"别人才卖十五文,你这都贵出一半了。"

"一分钱一分货。"沈砚拿起根黄瓜,用指甲轻轻一划,翠绿的瓜肉立刻露了出来,里面的籽嫩得发白,还带着点晶莹的汁水,"您尝尝,不甜不要钱。这是自家种的,用的都是好肥料,没打药,干净着呢。"

大婶半信半疑地接过黄瓜,咬了一小口。清脆的"咔嚓"声在喧闹的集市里格外清晰,她嚼了两下,眼睛立刻亮了,像被点燃的灯笼:"哎哟!这黄瓜真甜!还脆得很!一点土腥味都没有,比我夏天买的还好吃!"她连忙把嘴里的咽下去,"给我来两斤!不,来三斤!"

"给我也来两斤!"旁边一个挎着篮子的姑娘也凑过来,拿起根黄瓜看了看,"看着是不错,我娘就爱吃黄瓜。"

"这辣椒看着也不错,红得发亮,给我来一斤!"

"这茄子怎么卖?我要两个大的!"

很快,沈砚的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队。大家都被这新鲜水灵的蔬菜吸引了,尤其是黄瓜和豆角,几乎是抢着买。有的人是听了别人的推荐来的,有的人是被蔬菜的颜色吸引来的,还有的人是好奇这冷天怎么还有这么好的菜,想尝尝鲜。

沈砚忙得不可开交,称菜、收钱、找零,动作越来越熟练。他的棉袄敞开了怀,额角冒出细密的汗珠,却一点也不觉得冷。看着大家抢着买自己种的菜,听着他们夸赞菜好吃,他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暖烘烘的,比喝了热汤还舒服。

不到半个时辰,两筐蔬菜就卖得一干二净,连蔫了的叶子都被一个老太太要去了,说"回家喂兔子,不糟蹋"。

沈砚数了数手里的铜钱,用布包了好几层,沉甸甸的。竟然有三百多文!比他砍三天柴赚的还多!他心里又惊又喜,手都有点抖,连忙把钱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贴身放着,生怕丢了。

他没多耽搁,转身去买了些东西:割了两斤五花肉,是给苏晚星做红烧肉的;称了十斤面粉,打算让苏晚星蒸馒头;还买了沈父爱吃的芝麻糖,用红纸包着,甜丝丝的;最后给自己和苏晚星各买了双厚实的棉袜,天太冷了,得保暖。

买完东西,沈砚挑着空筐匆匆往回赶。心里装着钱和给家人的东西,他走得比来时快多了,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

回到家时,苏晚星和沈父正坐在堂屋等着他吃饭。桌上摆着两碗热粥和一碟咸菜,还冒着热气。"怎么样?卖得好吗?"苏晚星看到他回来,连忙迎上去,接过他手里的东西,眼睛亮晶晶的,像揣了两颗星星。

"卖光了!"沈砚把怀里的钱掏出来,倒在桌上,铜钱叮叮当当响,在安静的堂屋里格外清脆,"赚了三百多文!"

"真的?"沈父拄着拐杖凑过来看,眯着眼睛数着铜钱,一张一张地捻,笑得合不拢嘴,皱纹都挤在了一起,"这比砍柴强多了!以后咱就专门种菜卖!不用再累死累活地劈柴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沈砚坐下喝了口热水,暖了暖冻得发僵的手,"这空间里的菜长得快,又新鲜,味道还好,肯定不愁卖。我想把后院再开辟出来,多种点蔬菜,以后就靠种菜过日子,说不定比砍柴强多了。"

"好啊!"苏晚星举双手赞成,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我空间里有很多菜种,还有改良的农具图纸,咱们可以试试种点不一样的,比如高产的土豆、能结好几茬的西红柿,肯定能种出最好的菜!"

接下来的日子,沈砚真的不怎么砍柴了,专心研究种菜。他按照苏晚星教的方法,用空间里的肥料施肥——那肥料是用草木灰和空间里的腐叶堆的,肥力足还不烧根;用空间溪水灌溉,溪水清澈,带着点淡淡的甜味,浇过的菜长得格外精神。

蔬菜长得越来越好,产量也越来越高。黄瓜一茬接一茬地结,豆角能从夏天吃到冬天,辣椒摘了又长,绿叶菜割了一茬又冒出新的。每次去镇上卖菜,沈砚的摊位前都排着长队,大家都知道沈家的菜新鲜好吃,有的人甚至专门等着他来,晚了就买不到了。

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不仅够家里的日常开销,还有了不少结余。他们买了新的家具,把堂屋的旧八仙桌换成了结实的梨木桌;给沈父请了镇上最好的大夫调理身体,沈父的气色一天比一天好,拐杖都快用不上了;还在院子里盖了间新的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