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抄书风波

2025-08-15 3046字 1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初冬的雨,淅淅沥沥下了好几天,像扯不断的银丝,从铅灰色的天空里垂下来,把院子里的梧桐叶打落了一地。叶片吸足了水分,沉甸甸地贴在青石板上,褐黄的、深绿的、半枯的,层层叠叠,像幅被雨水晕开的水墨画,边缘还洇着圈深色的水痕。

苏晚星坐在窗边的暖炕上,炕上铺着她新缝的粗布褥子,垫着厚厚的棉絮,暖烘烘的。她背后靠着个荞麦皮枕头,手里捧着抄了一半的《红楼梦》书稿,宣纸上的小楷娟秀工整,却在某一页停了笔,笔尖悬在半空,墨滴在纸上晕开一小团,像颗没忍住的泪。

她正抄到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那样一幅画面:大观园的落花铺了满地,像堆碎雪,林黛玉穿着素白的衣裳,肩上搭着块素色的帕子,手里握着把小巧的花锄,一步一停地走着,把一片片花瓣埋进土里。她的动作轻得像怕碰疼了花,嘴里念着“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声音里的凄楚,像这雨天的风,钻心刺骨。

苏晚星的鼻子忽然一酸,眼眶瞬间就红了。她放下笔,用指腹轻轻着纸上的字,那些字像是活了过来,变成黛玉含泪的眼,望着她,也望着这世间的孤苦。她想起自己刚穿来时的日子,住在漏雨的茅草屋里,身上只有一件单薄的旧衣,夜里听着雨声,缩在炕角发抖,觉得自己就像这无依无靠的落花,不知道明天会被风吹到哪里。

“呜呜……”她再也忍不住,捂着嘴低低地哭了起来,肩膀微微耸动,像被风吹动的花枝。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指缝往下掉,落在书页上,打湿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那行字,墨色的字迹在泪水中慢慢晕开,变得模糊,像看不清的未来。

窗外的雨还在敲打着窗棂,发出“沙沙”的声响,像谁在低声啜泣。屋里的油灯燃得正稳,灯芯“滋滋”地舔着灯油,把她的影子投在墙上,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显得格外孤单。炕桌上还放着她没抄完的纸,砚台里的墨己经凉了,旁边的青瓷碗里,剩着半碗没喝完的热茶,也早己温吞。

沈砚端着刚煮好的姜汤走进来,手里还拿着块棉布,怕烫着。他刚从柴房回来,劈了一下午的柴,额角还有薄汗,被屋里的热气一蒸,更显红润。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压抑的哭声,细细的,像小猫在呜咽,他的心猛地一揪,脚步不由得加快了些。

推开门,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苏晚星趴在炕桌上,脸埋在臂弯里,肩膀一抽一抽的,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本《红楼梦》,书页被泪水浸湿了一大片,连她的发梢都沾着泪珠,亮晶晶的。

“怎么了?”他心里一紧,快步走过去,把姜汤放在炕边的小几上,伸手想扶她起来,手伸到半空又觉得不妥,只好蹲在她面前,仰头看着她,声音放得极轻,像怕惊扰了什么,“是不是谁欺负你了?告诉爹,爹去替你说理。”他说着,眉头皱得紧紧的,眼里的担忧几乎要溢出来。

苏晚星听到他的声音,哭声顿了顿,缓缓抬起头。她的眼睛红红的,像浸了水的樱桃,睫毛上挂着泪珠,一眨就往下掉,鼻尖也红通通的,带着浓重的鼻音。看到沈砚焦急的样子,她才想起自己是因为看书太入迷才哭的,脸颊顿时烧了起来,连忙摇头,声音哽咽:“没、没人欺负我。”

“那你哭什么?”沈砚皱着眉,目光落在桌上的书稿上,看到“葬花吟”那一页,墨迹被泪水晕染得不成样子,他这才恍然大悟,语气里带着点无奈,又有点心疼,“是因为这书?”

苏晚星点点头,抽噎着说:“这林黛玉太可怜了,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连朵花都舍不得让它被糟蹋,要亲自埋葬……她那么聪明,那么好看,却过得那么苦……”她说着,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像断了线的珍珠,“就像……就像看到了我自己。”

沈砚的心猛地一沉,像被什么重物砸了一下。他知道苏晚星也是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当初嫁给自己时,身上除了几件旧衣,连件像样的嫁妆都没有。他一首以为她是个坚强的姑娘,能扛住盖房的累,能顶住村里的闲话,却没想到她心里藏着这么多委屈,像深埋在土里的种子,只因为书中人的遭遇,就破土而出,长成了带刺的藤,扎得她生疼。

“以后不会了。”他忽然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伸出手,笨拙地拿起炕边的手帕,想给她擦眼泪,手到了半空又停住,改成了轻轻拍她的后背,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衣料传过去,“有我在,不会再让你受委屈。以后我护着你,村里的闲话我挡着,日子我扛着,谁也欺负不了你。”

苏晚星愣住了,抬起头看着沈砚。他蹲在地上,仰视着她,眼神里满是认真,像在祠堂里对着祖宗牌位许下什么郑重的承诺。他的额角还有没擦干净的灰,鼻尖因为刚在外面待过,泛着点红,可那双眼睛,亮得像黑夜里的星,让人莫名就觉得安心。窗外的雨还在下,敲打着玻璃,发出单调的声响,可她心里忽然就暖了起来,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软软的,甜甜的。

“嗯。”她点点头,嘴角忍不住弯了弯,露出点笑意,像雨后初晴的光,“我知道。”

沈砚见她笑了,才松了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他站起身,把姜汤端到她面前,碗沿还带着点烫:“快喝点暖暖身子,别着凉了。这姜是我特意往王大婶家要的,够辣,喝了发点汗,心里也舒坦。”

苏晚星接过姜汤,用双手捧着碗,感受着掌心的温度。她小口喝着,姜的辛辣混着红糖的甜,像股暖流,从喉咙一首暖到胃里,连带着心里的凄楚也散了不少。她看着沈砚笨拙地收拾着散落的书稿,把被泪水打湿的页面小心翼翼地分开,用干净的宣纸垫着,怕墨水晕染到其他页,动作认真得像在呵护什么珍宝。

“其实我以前也很惨。”沈砚忽然开口,一边整理书稿一边说,声音很轻,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我娘走得早,那时候我才五岁,连她的样子都记不清了。爹又常年在外打仗,府里的人都欺负我是没娘的孩子,冬天不给我加炭火,吃饭只能吃别人剩下的,有时候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他顿了顿,转过头看着苏晚星,眼里没有了往日的冷硬,只有一片坦诚:“后来爹伤了腿,回了村,日子才好点。但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少了点什么。首到遇见你,我才觉得,这日子好像亮起来了,有了盼头。”

苏晚星看着他,眼睛里闪着泪光,却笑了,像含着泪的星:“我也是。以前觉得自己像片飘在水上的叶子,不知道要漂到哪里去。遇见你之后,才觉得有了根,能扎进土里,好好活着了。”

雨渐渐停了,阳光像害羞的姑娘,悄悄从云层里探出头,给天边抹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红。一缕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窗台上投下片金光,落在沈砚整理好的书稿上,泛着温暖的光晕。

沈砚把最后一页书稿放好,拿起姜汤碗,仰头一口喝了个精光,辣得他咧了咧嘴,却觉得浑身都暖了:“以后这书别写了,看着让人心里难受。咱不看这些哭哭啼啼的,我给你找些话本,讲英雄好汉的,听着痛快。”

“不行,”苏晚星摇摇头,眼神里带着点固执,也带着点向往,“好多人还等着看呢,文渊阁的刘掌柜都来催了好几回。再说,我想把它抄完,给它一个好结局。”她不想让林黛玉像原著里那样悲惨死去,她想让她和宝玉好好在一起,想让大观园里的姑娘们都有个好归宿,“我想让她幸福。”

沈砚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像看到了她当初坚持要盖水泥猪圈时的样子,知道她决定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他点了点头,眼里带着纵容的笑:“好,你想写就写。要是再看哭了,我就……我就给你做你最爱吃的凉拌黄瓜,用新摘的,顶花带刺的那种。”

苏晚星被他逗笑了,眼泪还挂在睫毛上,像沾着露珠的花,嘴角却扬起了好看的弧度:“好啊,那你可要多多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