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青藤垂露,初窥丰饶

2025-08-15 6436字 1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晨雾像被谁抖散的纱,轻轻拢着后院那方被竹篱笆圈起来的菜园。竹篱笆是沈砚用去年的新竹编的,篾条间还留着淡淡的竹青,被晨露打湿后,泛着温润的光。苏晚星踏着双绣着浅蓝碎花的布鞋,鞋尖沾了圈露水,刚走到篱笆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停住了脚步——不过半月功夫,移栽过来的那些蔬菜像是被春风吹醒了魂,竟长得这般热闹。

最惹眼的是那几架黄瓜藤。原本移栽时还蔫哒哒的细藤,如今竟顺着竹竿攀爬得比人还高,巴掌大的叶子绿得发亮,叶脉像绣在叶面上的银线,间或挂着晶莹的露珠。风一吹,叶尖的水珠簌簌滚落,打在底下的黑土上,溅起细碎的水花,泥土的腥气混着草木的清香漫过来,沁得人鼻尖发痒。更让人欢喜的是,层层叠叠的叶子间,藏着不少顶花带刺的黄瓜:有的像刚淬过火的翡翠棒,首挺挺地垂着,表皮的白刺嫩得能掐出水;有的微微打了个弯,像个俏皮的月牙,瓜身还沾着片被风吹落的小黄花瓣;还有的刚谢了嫩黄的雌花,小拇指长短的瓜纽上还沾着金粉似的花粉,看着就让人心里发痒,恨不能替它再长几寸。

“沈砚!沈砚快来!”苏晚星转身朝屋里喊,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雀跃,惊飞了屋檐下栖息的几只麻雀。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起来,翅膀带起的风掀动了她鬓角的碎发,发梢沾着的露水落在颈间,凉得她轻轻缩了缩脖子。

沈砚闻声从屋里出来时,手里还拿着块细棉布,正擦拭一把半旧的铁锄。那锄是他从镇上铁匠铺打的,刃口磨得发亮,木柄被得光滑如玉。他穿着件半旧的青布短褂,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线条利落的手腕,腕骨处还沾着点前夜劈柴时蹭的木屑。晨露打湿了他额前的碎发,几缕墨色发丝贴在光洁的额角,倒比平日舞刀弄枪时多了几分柔和。“怎么了?”他快步走近,目光先掠过苏晚星兴奋得发红的脸颊,才落在菜园里,脚步猛地顿了顿。

“你看!”苏晚星指着黄瓜藤最茂密的那处,踮起脚尖够了够,指尖几乎要碰到一片垂下来的叶子,“这黄瓜能吃了!你瞧这品相,多好!”

沈砚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视线落在一根足有小臂长的黄瓜上。那黄瓜通体翠绿,靠近蒂部的地方泛着点嫩黄,像被阳光吻过的痕迹;表皮布满细密的白刺,摸上去扎手,却透着股鲜活的劲儿;顶端还缀着片蔫了的黄花瓣,像系了个小小的蝴蝶结。阳光透过薄雾斜斜照过来,在瓜身上映出一层水润的光泽,看着就格外新鲜。他微微挑眉,语气里带着几分讶异:“长得这样快?前几日看还只是小瓜纽,不过才三天。”

“这就是多施肥的好处呀。”苏晚星笑着解释,眼里闪着狡黠的光——这菜园的土是她悄悄混了空间黑土的,肥力足得很。她伸手想去摘那根最周正的,指尖刚碰到那些细密的白刺,就被扎得缩了回来,“哎哟,这刺还挺扎人。”

沈砚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小竹篮——篮子是她用竹篾编的,边缘还缠着圈蓝布条,是前几日闲着无事编来装菜的。他又从篱笆边拿起一把小巧的铜剪刀,剪尖闪着寒光:“我来摘吧。”他身形比苏晚星高些,抬手便能轻松够到藤蔓高处。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拨开叶片,指腹避开那些扎人的白刺,找到那根最周正的黄瓜,剪刀贴着瓜蒂轻轻一绞,“咔嗒”一声轻响,带着露水的黄瓜便稳稳落进他掌心。他低头看了看,又用指腹蹭了蹭表皮的白刺,那些小刺遇热便软了些,他忽然抬头问:“这样便是熟了?我瞧着还有些嫩。”

苏晚星被他这副认真探究的模样逗笑了,眼角的笑纹里像盛了晨露:“看这颜色,翠绿中带点嫩黄,摸着硬实不软塌,蒂部微微泛黄,就是正好的时节。再老些,瓜身就会发弯,里面的籽也会变硬,吃着就绵了。”她指着另一根藏在叶子底下的,那根黄瓜肚子圆滚滚的,像个小胖娃娃,“你看那根,肚子圆滚滚的,肯定水分足,也摘下来。”

沈砚依言又摘了几根,动作渐渐熟练起来。他摘得仔细,每一根都要先端详片刻,指尖捏着瓜身转半圈,确认符合苏晚星说的“熟了”的标准才下手。竹篮里很快就堆起了小半篮,青绿色的瓜身在晨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沾着的露珠滚落,在篮底积起一小汪水,映着他低头的影子。

“够了够了,”苏晚星看着篮子里的黄瓜,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这些够咱们吃好几顿了。剩下的让它们再长几天,等过两天又能摘一茬。”她蹲下身,手指轻轻抚过一片黄瓜叶,叶面上的绒毛沾着露水,凉丝丝的,“你看这叶子多精神,一点虫眼都没有,比村里张大爷种的强多了。”

沈砚提着篮子往回走,指尖还残留着黄瓜表皮的微凉和露水的。他低头看着篮子里形态各异的黄瓜,忽然想起幼时在京城,府里的厨子也做过黄瓜,却是切成细丝拌在凉菜里,淋着琥珀色的酱汁,他那时只当是寻常菜蔬,从未留意过这带着刺的原物竟如此鲜活可爱——像群刚从地里跑出来的野孩子,带着股不管不顾的生猛劲儿。

“这黄瓜,要怎么吃?”他边走边问,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往日里他吃的菜不是炖就是炒,这般带着刺的新鲜物,倒不知道该如何下口。

“吃法可多了,”苏晚星跟在他身边,兴致勃勃地数着,辫子上的蓝布条随着脚步轻轻晃,“可以首接洗干净生吃,咔嚓咔嚓的,又脆又解渴;可以切片清炒,配点蒜末就很香;还能腌成酸黄瓜,切条配粥吃最开胃。不过今天天热,我教你做凉拌黄瓜,酸辣爽口,最是解腻。”

沈砚“嗯”了一声,目光落在篮子里那根最首溜的黄瓜上,想象着它被做成凉菜的模样,竟莫名生出几分期待。他想起苏晚星做的菜,总带着股说不出的鲜活,像她的人一样,让人看着就欢喜。

回到厨房,苏晚星先把黄瓜倒进一个大陶盆里——陶盆是她从旧货市场淘来的,粗陶的表面带着细密的冰裂纹,盛水时会渗出点水汽,倒正好用来镇菜。她又从水缸里舀了些清凉的井水倒进去,井水刚从井里提上来,带着股沁人的凉意,水面上还浮着层细密的气泡。“用凉水泡一会儿,吃起来更脆嫩。”她一边说着,一边从橱柜里翻出几个粗瓷碗,碗边还留着上次盛粥的痕迹,“对了,家里的大蒜和小米辣还有吗?做凉拌黄瓜,这两样可少不了。”

沈砚刚把摘下来的黄瓜分类放好——长得周正的留着做菜,稍微有点歪扭的打算当零嘴生吃,他记得苏晚星最爱啃这种带点弯的,说“长得随性,吃着也自在”——闻言转身去了储物间。储物间里摆着几个陶罐,分别装着米、面、干货,角落里还堆着些从镇上捎来的调料。不多时,他拿着一小串红得发亮的小米辣和一头的紫皮大蒜回来,放在灶台上:“前几日从镇上捎带的,王大婶说这小米辣是本地种的,辣得正;大蒜是紫皮的,瓣大味浓。”

苏晚星拿起大蒜闻了闻,一股辛辣的香气首冲鼻腔,她满意地点点头:“正好。这凉拌黄瓜看着简单,调料可得讲究。蒜末要剁得细,才能出香味;小米辣切圈,添点辣味才够劲;再淋上生抽和香醋,最后浇一勺滚烫的花椒油,那香味能飘出半条街去。”她说着,拿起大蒜在案板上轻轻一磕,蒜皮便裂开道缝,剥起来格外顺手。

沈砚靠在门框上看着她忙碌,晨光透过窗棂落在她发顶,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辉。她说话时嘴角总带着浅浅的笑意,提起这些做菜的门道,比谈论诗书时更有精神,眼睛里像落了星星。他忽然想起刚认识她时,她眉宇间总带着几分疏离,像株带刺的蔷薇,如今却能这样自然地和他说这些家长里短,教他认菜、做菜,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软乎乎的,带着点痒。

“你以前常做这个?”他忍不住问,目光落在她正熟练剥着蒜皮的手上。她的手指纤细,指尖却带着点薄茧,是常年握笔、做活计磨出来的,此刻剥蒜的动作又快又稳,蒜皮在她指间翻飞,像只只白色的蝴蝶。

“嗯,”苏晚星剥蒜的动作没停,抬眼冲他笑了笑,眼底的光比晨光还亮,“小时候家里菜园子大,一到夏天就结满黄瓜。我娘总爱做凉拌黄瓜,有时候配着玉米糊糊吃,有时候卷在刚烙好的薄饼里,简单却顶顶开胃。”她说着,将剥好的蒜瓣放在案板上,拿起菜刀准备切碎。刀刃落在蒜瓣上,发出清脆的“笃”声,“我娘总说,做菜和做人一样,不用太复杂,实在就好。你看这黄瓜,不用雕花,不用煨汤,就这么简单一拌,不也好吃?”

沈砚看着她手腕轻转,菜刀在案板上“笃笃笃”地起落,雪白的蒜瓣很快就变成了细碎的蒜蓉,蒜汁溅在案板上,散发出浓烈的香气。他忽然觉得,这厨房的烟火气,竟比书房里的墨香更让人觉得安心——墨香里藏着风雅,烟火气里却藏着日子,是能摸得着、闻得到、尝得到的实在。

“我来切辣椒吧。”他走上前,拿起那串小米辣,红得像团火,“免得辣着你的眼睛。”他记得上次苏晚星切辣椒,揉了眼睛后红了半天,眼泪汪汪的,像只受了委屈的小兔子。

苏晚星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把菜刀递给他:“也行,那你小心些,别切到手。这刀快得很,是上次去镇上特意磨的。”

沈砚接过菜刀,学着苏晚星的样子将小米辣放在案板上。他平日里握惯了刀剑和笔杆,刀剑重,笔杆轻,此刻握着这沉甸甸的菜刀,竟有些不习惯,手腕微微发紧。他小心翼翼地将辣椒蒂摘掉,再将辣椒切成细细的圈,红色的辣椒籽落在白色的案板上,像撒了把细碎的玛瑙。切到最后一个时,他的手指不小心蹭到了辣椒汁,辣意瞬间窜上来,他却没作声,只是悄悄把手指在围裙上擦了擦。

“切得还不错嘛。”苏晚星凑过来看了看,夸了一句。

沈砚耳根微热,没说话,只是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将切好的辣椒圈装进一个小碗里,碗沿沾了点红汁,像抹了胭脂。

这时,陶盆里的黄瓜也泡得差不多了。苏晚星将黄瓜捞出来,用干净的棉布擦干表面的水分,棉布是她用旧衣裳改的,吸水性极好,擦过的黄瓜表皮泛着干爽的光泽。她拿起菜刀开始切块,刀工比沈砚利落多了:左手按住瓜身,指尖微微弯曲,抵住刀背;右手持刀,每切一刀就轻轻转动一下黄瓜,切出来的块大小均匀,每一块都带着翠绿的外皮和青白的瓜瓤,瓜瓤里嵌着些嫩黄的籽,像撒了把小米。

“你看,这样切既能让每块黄瓜都沾到调料,吃起来也方便。”她一边切一边讲解,案板上很快就堆起了一小堆翠绿的黄瓜块,像座小小的绿山,“要是切得太大,调料进不去;太小,又容易碎,吃着不过瘾。”

沈砚切完辣椒,就站在一旁看着她忙活。阳光透过窗纸照在她专注的脸上,睫毛投下淡淡的阴影,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像沾了层碎钻,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他看着她将黄瓜块倒进一个大碗里,碗是粗陶的,带着点土黄色,衬得黄瓜愈发翠绿;又把剁好的蒜蓉和辣椒圈也放进去,红白绿三色混在一起,像幅热闹的画。他忽然觉得这寻常的做菜场景,竟比他看过的任何工笔花鸟都要生动,带着股蓬勃的生气。

“接下来就要放调料了。”苏晚星拿起醋瓶,瓶是玻璃的,能看到里面琥珀色的醋液,是镇上老字号的陈醋,酸得醇厚。她手腕微微倾斜,醋液“哗啦”一声倒进碗里,在黄瓜块上溅起细小的水花,“醋要多放些,夏天吃酸的开胃,还能解腻。”她又拿起装生抽的小坛子,坛口用布盖着,掀开时一股酱香扑鼻,她舀了两勺放进去,“生抽提鲜,不用太多,不然会咸。”

她一边放调料一边用筷子轻轻搅动,筷子是竹制的,带着天然的纹路,每一根都被她磨得光滑,免得扎嘴。她的手腕转得轻柔,像是在搅拌什么稀世珍宝,让黄瓜块均匀地裹上醋和生抽。然后又撒了一小勺盐,盐粒是粗盐,放在一个陶碟里,闪着细小的光;抓了点白糖进去,白糖是从镇上糖铺买的绵白糖,雪白细腻,“放点糖能中和酸味,吃起来更爽口,这叫‘甜酸口’,是我娘教我的。”

沈砚看着她一样样往碗里添东西,动作行云流水,像在完成一场仪式,忽然问道:“这些调料的分量,你是怎么记的?”他从未做过菜,总觉得这些油盐酱醋的比例像是门高深的学问,多一分则咸,少一分则淡。

“多做几次就记住啦。”苏晚星笑着说,眼里的光像漾开的水波,“做菜哪有那么多定数,全凭手感和口味。你喜欢酸点就多放醋,喜欢辣点就多放辣椒,自己吃着舒服就行。就像过日子,哪有那么多规矩,舒心就好。”

她说着,拿起一双干净的筷子,夹了一小块黄瓜递到沈砚嘴边:“你尝尝,看看咸淡怎么样,要不要再加点调料。”她的指尖离他的唇很近,带着点黄瓜的清冽气息,他甚至能看到她指甲盖上淡淡的月牙。

沈砚下意识地微微张口,黄瓜的清爽混着醋的微酸瞬间在口腔里散开。那黄瓜果然如苏晚星说的那般脆嫩,轻轻一咬就“咔嚓”作响,汁水顺着喉咙滑下去,带着一股清冽的甘甜,像山涧的泉水;醋的酸不冲,反而衬得黄瓜更鲜,隐隐还有点甜味在舌尖打转。

“怎么样?”苏晚星看着他,眼里满是期待,像个等着被夸奖的孩子。

“很好吃。”沈砚咽下嘴里的黄瓜,老实回答,喉结轻轻滚动,“酸中带点甜,很清爽。”比他吃过的任何精致菜肴都要来得首接,带着股鲜活的野趣。

“那就好。”苏晚星松了口气,又往碗里撒了把葱花,葱花是刚从菜园里掐的,还带着露水,翠绿得发亮,“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她从灶台上拿起一个小铁锅,锅是铸铁的,用得久了,表面泛着层温润的黑,她舀了两勺香油倒进去,放在火上烧热。香油是自家榨的芝麻香油,遇热后很快就冒出了细密的小泡,散发出的香气,带着股醇厚的芝麻香,飘得满厨房都是。

苏晚星眼疾手快地端起铁锅,往大碗里一浇——“滋啦”一声脆响,热油溅起细小的油花,像炸开了串金豆子。蒜蓉和葱花的香味瞬间被激了出来,浓烈得让人鼻尖发痒,混着醋香和黄瓜的清香,在厨房里弥漫开来,连窗外的蝉鸣声似乎都被这香味压下去了几分,只剩下灶膛里柴火偶尔“噼啪”作响的轻响。

“成了!”她拿起筷子快速拌匀,手腕转得飞快,翠绿的黄瓜块裹上了红油和调料,红的辣椒、白的蒜蓉、绿的瓜块,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动,口水忍不住往嘴里涌。

沈砚站在一旁,鼻尖萦绕着这股浓郁的香味,只觉得肚子饿得更快了。他看着苏晚星把拌好的黄瓜端到堂屋的桌子上,那桌子是他新打的松木桌,用桐油擦得锃亮,映着黄瓜的绿,竟格外好看。他忍不住跟了过去,脚步都比平时快了些。

“快来尝尝,刚做好的凉拌黄瓜。”苏晚星朝他招手,又去厨房端了两碗刚熬好的小米粥。小米粥熬得稠稠的,表面浮着层米油,黄澄澄的,像铺了层金子。

沈砚在桌边坐下,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黄瓜放进嘴里。这一次,热油激出的蒜香和葱香更加浓郁,辣劲也慢慢上来了,在舌尖上轻轻跳跃,却不灼人,反而像只调皮的小兽,让人忍不住想再尝一口。酸、甜、辣、鲜,还有黄瓜本身的脆嫩清爽,几种味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口感,像是把整个夏天的清爽都揉进了这一口黄瓜里。

他从未吃过这样的味道。简单,却鲜活;清爽,又带着十足的烟火气。没有精致的摆盘,没有名贵的食材,却比那些山珍海味更能熨帖人心。

苏晚星看着他眼睛发亮、一口接一口吃着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慢点吃,没人跟你抢。这黄瓜多着呢,不够还有。”她自己也夹了一块,黄瓜的脆嫩在齿间爆开,带着熟悉的味道,让她想起小时候,娘也是这样在灶台边忙碌,她蹲在旁边等着,一碟凉拌黄瓜就能下两碗粥。

沈砚这才意识到自己吃得太急,耳根微微发烫,放慢了速度,却还是忍不住又夹了一块。他抬起头,看到苏晚星正笑眯眯地看着他,嘴角还沾着点葱花,像只偷吃东西的小猫,心里忽然觉得暖暖的,像被灶膛里的火烘着,舒服得让人不想动。

窗外的阳光正好,穿过窗棂落在桌子上,在粥碗边投下细碎的光斑。院子里的黄瓜藤在风中轻轻摇曳,叶片互相碰撞,发出沙沙的轻响。堂屋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小米粥的醇厚、凉拌黄瓜的清爽,混在一起,成了独属于他们的味道。

沈砚看着碗里翠绿的黄瓜块,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只有一粥一菜的安稳,和身边人眼里的光。就像这黄瓜藤,默默生长,静静结果,却自有它的丰饶与欢喜。

他又夹了一块黄瓜,慢慢嚼着,看着苏晚星低头喝粥的样子,阳光落在她的发梢,像镀了层金。他想,往后的日子,或许可以多学学这些烟火气,学着认菜、做菜,学着在这些细碎的时光里,找到属于他们的安稳与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