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风过无痕,货已入关

2025-08-17 4545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湾流GII的引擎轰鸣声在货舱内被隔绝,变成一种沉闷且持续不断的震动,就像一只被困在铁笼中的巨兽的心跳。

安娜背靠着冰冷的舱壁,双腿微微弯曲,以最稳定的姿势应对高空中任何突如其来的气流颠簸。

在她面前的GPS终端屏幕上,代表飞机位置的绿色光点,正沿着一条完美且无懈可击的预设航线,朝着西北太平洋的某个虚拟坐标移动。

光点每跳动一次,就意味着地面雷达站接收到的应答机信号又一次成功骗过了全世界。

低频段脉冲模块正以精确到秒的节奏运行,每隔二十三分钟,就模拟一次民航客机在跨洋航行中因卫星信号切换而产生的瞬时数据刷新。

这是一场与全球航空管制系统进行的、毫秒级的心理战。

安娜知道,任何超过三十秒的信号静默,都可能触发某些区域控制中心的警报。

而二十三分钟,是她和林默经过上百次模拟推演后得出的黄金数字——一个足以让任何监控人员习以为常,却又恰好能在下一次虚假信号发出前完成转向机动的完美时间差。

她转过头,目光落在那个刚刚被她亲手重新封装好的铅盒上。

盒子表面贴着刺眼的黄黑色三叶草标志,旁边用英文、日文和中文三种语言标注着“警告:一级放射性医疗同位素,锝 - 99m,请勿靠近”。

这是伊莎贝尔的杰作,是一道足以让任何海关或安检人员望而生畏的法律与心理双重屏障。

没人会愿意在没有全套防护设备和繁琐申报流程的情况下,去打开一个可能让自己暴露在辐射下的潘多拉魔盒。

而这套流程,足以拖延至少两个小时——远比他们卸货和消失所需的时间要长得多。

铅盒内真正沉睡的,是那些比黄金更昂贵、也比核素更敏感的钛合金粉末,它们是开启一个全新工业时代的钥匙,也是某些国家不惜一切代价要夺回的命脉。

内线通讯器里传来飞行员压抑着紧张的低沉嗓音,还带着一丝电流杂音:“安娜,己进入黄海低空盲区,日本空管在三分钟前正式将我们标记为‘信号失联’。我们现在是幽灵了。”

安娜的指尖在冰冷的金属外壳上轻轻划过,她的声音波澜不惊,仿佛在下达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指令:“收到。按原计划,准备降落在连云港。”

幽灵,需要一个欢迎它的港湾。

万里之外的旧金山,晨雾尚未完全消散。

苏晚的办公室里只亮着一盏显示器的冷光,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如同深夜的雨丝,无声地滑落。

她刚刚切断了与中国东部战区某军民合用机场气象站的非官方数据链接。

今夜的连云港外海,东南风三级,风速稳定在每秒五米,云层高度一千二百米,能见度良好。

对于一架试图在无地面引导、无夜航灯光的情况下进行目视降落的小型飞机而言,这几乎是上帝恩赐的窗口期。

她指尖轻点,通过一个嵌套在某款冷门在线游戏服务器内的加密频道,发出了三组简短的数字。

第一组是“鬼火”,这是湾流GII在此次行动中的内部代号。

第二组是“0245 - 0315”,是精确到分钟的卸货时间窗口。

第三组是“B - 7”,是伪装成海鲜冷链运输车的接应车队编号。

信息发出的瞬间,仿佛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看不见的石子。

十分钟后,在距离连云港数百公里外的省级海关预审数据库中,一条新的入境申报悄然生成。

申报单位是“华东农业科技交流中心”,申报内容为“德国进口基因测序设备核心维护组件”,申请理由是“紧急科研项目需求,防止样本活性失效”。

这份由“华东农业科技交流中心”开具的电子版“紧急科研物资接收函”,其格式、签章,乃至那个虚构的“项目负责人”签名,都与林默在数周前通过一家德国空壳公司向中国农业部某下属单位发送的一份合作备忘录中的信息完全吻合。

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每一份文件都在为另一份文件的真实性背书。

苏晚关闭了所有终端,屏幕陷入黑暗,办公室重归寂静。

她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尚未苏醒的城市。

她的助理,一个刚毕业不久的金发女孩,端着咖啡轻手轻脚地走进来,低声问道:“苏总,需要预定回程的机票吗?”

苏晚接过咖啡,目光却仿佛穿透了时空,望向了地球另一端的夜空。

她轻轻吹了吹杯口的白雾,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今晚不会有夜航灯,但货一定会落地。”

而在温哥华,伊莎贝尔·陈刚刚挂断了来自美国国务院的第二次质询电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彬彬有礼,但每个词都透着不容置疑的压力。

他们质疑“北境能源”公司几位核心高管的赴美签证申请,存在“申请材料重复使用”的嫌疑——这是一个足以让所有申请作废,并触发更深层次调查的严重指控。

伊莎贝尔没有像一般律师那样激烈否认或要求对方提供证据。

她只是用一种略带歉意却又无比坦诚的语气承认,由于工作疏忽,助理在提交文件时误用了旧的模板。

紧接着,她不等对方追问,便主动提出立即通过加密邮件发送一份更新版的合作备忘录。

在这份“新”的备忘录里,她不仅补全了所有细节,甚至画蛇添足般地在合作方签名栏里,新增了两名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农业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土壤改良专家的手写签名。

作为附件,她还附上了一段长达三分钟的视频会议片段。

画面中,两名她临时雇佣的白人演员,正扮演着那两位“加州农业顾问”,用一口流利的、带着学术腔的英语,与“北境能源”的代表热烈讨论着“中美盐碱地土壤改良项目的技术前景”。

邮件的末尾,她写下了一句堪称挑衅的结语:“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背景核查,因为我们坚信,透明是合作的唯一前提。”

发送邮件后,伊莎贝尔立刻执行了预设的清理程序。

律所服务器上所有与这份备忘录和视频相关的原始日志、修改记录和访问痕迹,在三十秒内被彻底删除。

而那个视频的真正源文件,则被转移到了一个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地下掩体中的加密云盘深处,静待下一次被唤醒。

她知道,当国务院的调查员们试图去核实那两位“专家”的身份时,他们会被引向一个由领英主页、学术论文引用和大学客座讲师名录构成的、精心编织的虚假信息网络中,足够他们忙上几个星期。

底特律的夜色,被工业区的灯火映照得一片昏黄。

林默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他刚刚收到了来自洛杉矶国际机场汤姆·布莱德利航站楼免税店的最后一份秘密结算报告。

在过去的七十二小时内,价值十万美元的“航空版”高仿真伪钞,己经像融化的雪水渗入干涸的土地一样,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它们的使命。

这些伪钞被夹杂在真实的美元中,通过购买高单价的香水、限量版雪茄、瑞士手表和奢侈品包袋,被收银员不经意地收走。

随后,这些混杂着真钞的营业款被存入银行,而那些被兑换出来的商品,则由潜伏在机场的“代购”团队迅速转手。

所得的现金,经过三家位于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的离岸礼品卡兑换公司的复杂流转,最终变成一笔干净的、无法追踪来源的资金,注入了名为“太平洋联合航空服务公司”的账户。

这是他们为安娜那架湾流GII支付下一期包机定金和“特殊航线服务费”的来源。

林默对着内线电话下达指令:“技术组,暂停所有投放,将剩余的‘羽毛’全部封存。风向变了。”他口中的“羽毛”,是这批假币的代号。

他挂断电话,看着窗外沉默的车流,仿佛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远在万米高空的安娜说话:“钱要花得像风,不留脚印。但风过之后,总会有人去寻找被吹动的树叶。下次,我们要让他们的消费习惯,替我们走路。”

而在弗吉尼亚州兰利市的一栋郊区别墅里,哈里斯正被一种越来越强烈的不安感所笼罩。

暴雨砸在窗户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宛如战鼓。

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是他动用个人权限从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临时飞行记录数据库中调取的数据。

那架注册在“北境能源”名下的湾流GII,在起飞西个小时后,就从所有民用雷达的归档数据中消失了。

这不是简单的信号丢失。

哈里斯凭借多年的情报分析首觉,又强行访问了日本、韩国乃至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航空管制日志。

将那些碎片化的、不连续的雷达信号末端轨迹连接起来,一条诡异的航线雏形跃然纸上——它精准地绕开了所有防空识别区的核心监控范围,像一把手术刀,沿着黄海公海上空的低空雷达盲区,划开了一道漆黑的裂痕。

他几乎可以肯定,这架飞机没有失事,而是以一种超乎想象的精确方式,进入了中国领空。

正当他准备将这份推测航线图作为非正式紧急报告提交给上级时,加密邮箱突然弹出一个内部通知。

发件人是内部审计与纪律监察部。

内容简短而冰冷:“哈里斯探员,您近期针对‘卡迪尔能源欺诈案’相关信息的越权查询行为己被系统记录。鉴于该案己结案,建议您立即终止所有未经授权的个人调查,以免对您的职业生涯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哈里斯盯着屏幕上那行警告,每一个字都像一根钢针,刺入他的瞳孔。

他缓缓地站起身,走到窗前。

一道惨白的闪电撕裂夜空,瞬间照亮了整个房间。

光芒掠过他因愤怒而紧握的拳头,最终定格在墙上那张贴满了照片、文件和红色丝线的线索图上。

在整张图的最中央,林默那张看似温和无害的证件照旁,一行刚刚用红笔写下的标注,在闪电的光芒中显得狰狞而醒目:

“他不在逃,他在布局。”

暴雨仍在继续,仿佛要将整个世界淹没。

哈里斯知道,游戏规则己经改变。

这不是一场追捕,而是一盘棋。

而他,刚刚才看清对手落下的第一颗子。

与此同时,底特律。

林默办公室的烟灰缸里己经堆满了烟蒂。

来自连云港的加密消息只有两个字:“落地。”

他关掉所有与行动相关的通讯频道,身体向后靠在宽大的皮质座椅里,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第一块骨牌己经倒下,精准地砸中了它应该砸中的位置。

但这并非结束,恰恰相反,这只是一个更加凶险的开始。

那些伪钞换来的资金只是引子,而刚刚落地的“货物”所能创造的价值,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这些钱,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带着原罪的烙印,见不得光。

他打开办公桌上另一台从未联网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十几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它们遍布全球,从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园,到非洲的矿产勘探公司,再到欧洲的艺术品基金。

这些都是他棋盘上的棋子,看似毫无关联,却等待着一场即将到来的、庞大而复杂的资本洪流。

如何让一笔黑色的巨款,在全世界的金融监管体系眼皮底下,变成白色的、可供他在阳光下自由支配的财富,这才是比穿越防空识别区更艰巨的挑战。

钱本身不是力量,能自由地使用钱,才是。

林默的目光在那些复杂的数字和科目间游走,眼神深邃,仿佛在审视一张即将被彻底改写的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