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黑影中的棋手

2025-08-17 4170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布鲁克林的风刮得急,带着工业区特有的铁锈和土腥味,呼呼掠过一座不起眼的仓库。

夜色里,灰色卷帘门上挂着块斑驳的牌子——“太平洋包装公司”,在昏黄的街灯下闪着冷飕飕的金属光。

谁要是凑近这扇门,准能被一阵低沉又有节奏的震动吓一跳,那动静像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震得脚底板发麻,让这片废弃的工业区更添了几分诡异。

推开沉得要命的铁门,里面跟外面的破样儿完全不一样。

惨白的白炽灯把整个仓库照得跟手术室似的亮,空气里飘着高级油墨混着纸张的味儿,还带点金属冷却液的冰碴子气。

仓库正中间,一台崭新的海德堡高速印刷机跟头钢铁巨兽似的,占了大半地方。

每个齿轮、每根滚轴都闪着冷冰冰的金属光,转起来“轰隆轰隆”的,像是钢铁在扯着嗓子唱歌。

机器吞进吐出特制棉浆纸的速度快得眼花,纸张摩擦的沙沙声混着金属撞得铿锵响,搅成一团让人喘不上气的工业噪音。

罗伊,以前的印刷厂技术总监,这会儿正死死盯着控制面板上跳的数字。

额头上的汗珠子顺着鬓角往下滑,在强光下亮闪闪的,眼神里一半是干成大事的疯劲儿,一半是对这机器的怵。

他时不时抽一张刚印好的纸,举到放大镜底下瞅,指尖摸着富兰克林头像、水印和蓝色安全线,连那些肉眼都看不清的纹路都不放过。

“咋样?”林默的声音不大,却清清楚楚地盖过了机器的轰鸣。

他站在罗伊身后,手插在口袋里,脸平得像一潭深水。

罗伊放下放大镜,长长松了口气,脸上终于露出点累垮了的笑:“老板,没的说!每个细节,连油墨在纸上浸开的那点儿细微样子,都跟财政部印的真钞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敢打包票,把这些钱塞任何一家银行的验钞机里,它肯定乐意唱赞歌。”

林默拿起一张“刚出锅”的百元美钞,指尖轻轻蹭着上面的纹路。

摸着手感又细又韧,图案凸凹分明,跟真钱的魂儿被塞进去了似的。

他闭了闭眼,好像在听这张纸背后藏着的风暴。

“行。”他点点头,“启动两班倒,人歇机器不能歇。从今天起,每天最少得印五万张。记着,不管是废品还是印坏的,都得在我眼皮子底下,用那边的专用焚化炉烧干净,一点儿渣都不能剩。”

他指了指仓库角落那个不起眼的小焚化炉,那是他特意加的设备。

炉口闪着金属冷光,跟张闷不吭声的嘴似的,随时等着把不该留的证据全吞下去。

在这场局里,一点儿疏忽都能让满盘皆输。

机器的轰鸣声是新世界的开场曲,但林默心里门儿清,这动静准会招来一群贪狼。

格林就是头一个闻着味儿来的狼。

他是这台顶级印刷机的卖家,亲手把这只能下金蛋的鹅卖给了林默。

等他收到林默分批给的、好几百万美元现金时,心里那杆秤彻底歪了——他卖的哪是机器啊,是印钱的权力。

这念头跟毒藤似的,在他心里疯长。

他开始后悔,嫉妒,最后变成了明晃晃的贪。

他琢磨着,林默一个刚来的华人,凭啥独吞这么大的生意?

他得找个搭子,一个能在这城里帮他把势力扩到最大的人。

于是,他想到了FBI探员罗森。

在他看来,一个不干净的执法者,是世上最靠谱的盟友。

可格林不知道,他拨通罗森电话的那一刻,一举一动早就被林默布的网捞着了。

林默安在格林身边的眼线,一个看着不起眼的清洁工,早把格林的不对劲和通话内容报过来了。

“想讹我?有点意思。”林默看着手机上的消息,嘴角勾出点冷笑。

他不光没气,反倒觉得这是送上门的棋子,不用白不用。

两天后,林默主动给格林打了电话,语气热乎又实在:“格林先生,设备跑着特顺,我得好好谢你。说起来,我们这‘包装公司’打算扩生产线,我这儿有个挺有戏的投资计划,你要不要过来瞅瞅,给咱提点专业意见?”

电话那头的格林愣了一下,跟着就被天大的狂喜砸晕了。

他原以为得费尽心机威胁才能分杯羹,没想到对方主动递过来了。

他立马答应,心里打着小算盘,琢磨着怎么在这场“参观”里,把自己的价值和威胁都亮出来。

等格林走进那挂着“太平洋包装公司”牌子的仓库,当场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他亲手卖的那台印刷机,正跟疯了似的,“哗哗”印着一沓沓新钞票,空气中那股子钱味儿浓得能让人醉过去。

林默拍了拍他的肩膀,跟炫耀新玩具的孩子似的,递过去一个装得挺讲究的文件夹:“格林先生,这是咱二期投资的协议。打算再添两条生产线,目标是吃下整个东海岸的地下市场。你要是愿意用技术和渠道入股,我让你占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格林的心跳得跟擂鼓似的——百分之十五!

比他琢磨着讹诈的多了去了。

他翻着那份“协议”,上面写的产量预估、市场分析和分红计划,看得他眼都花了。

他压根没注意到,林默看他的眼神,跟看只钻进笼子的老鼠没两样。

他更不知道,这份“投资协议”上的每个字,都是给他量身定做的毒药,就等他心甘情愿咽下去。

就在林默给格林下套的时候,另一张网也悄悄往他这儿撒。

FBI探员罗森的办公室里,气氛压得跟暴风雨前的海面似的。

他刚结束跟总部的视频通话,上司的咆哮好像还在耳朵里炸——必须最快时间拿到林默的资金证据,不然他这个小组头头就等着被调去守阿拉斯加的前哨站。

被逼急了的罗森打算铤而走险。

他借口要深入“调查商业背景”,要求去林默的办公室看看。

其实他是想在那核心地方,装个微型窃听器。

林默的办公室在曼哈顿中城的写字楼里,视野开阔,装修也讲究。

罗森带着俩手下走进来的时候,林默正坐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笑着打招呼:“罗森探员,喝点啥?咖啡还是茶?”

“不了,林先生。”罗森摆了摆手,眼睛跟雷达似的扫着整个房间,“例行公事。就是确认下你的公司结构和注册文件,确保都合规。”

说话间,罗森假装无意地在屋里溜达,手指随便拂过书柜、沙发,最后把目光落在办公桌对面的厚地毯上。

他借口看消防设施,弯下腰,飞快地把个硬币大的窃听器贴在了办公桌底的木板上。

起身时还冲林默露出个挺自信的笑。

可他不知道,就在他弯腰的那会儿,林默眼里闪过一丝冷冰冰的嘲弄。

这张贵得离谱的波斯地毯下面,铺着一层罗伊特意装的特制金属网,市面上绝大多数无线信号都能挡个严实。

那窃听器刚贴上,就成了个没用的废品。

真正的杀招藏在罗森没看见的书柜里。

几本厚法律书后面,一支伪装成钢笔的录音设备,正清清楚楚地记着屋里的一切,连罗森装窃听器时那点几乎听不见的“咔哒”声都没落下。

送走罗森,林默从书柜里拿出录音笔,插上耳机,安安静静听完了全程。

他一点儿没气,只是把录音文件复制到一个加密U盘里。

第二天,他约了个纽约华人圈里出了名的嘴严、手狠的律师。

在律师事务所的保密会客室里,林默把U盘推到对方面前。

“戴维斯先生,这里面有点有意思的东西。”林默平平静静地说,“你啥都不用干,就帮我收好。要是哪天我出了岔子,或者被啥执法部门带走超过二十西小时,你就把这里面的东西,原封不动给《纽约时报》的调查记者送去,联系方式我也存在里面了。”

律师拿起U盘掂了掂,没多问,只是严肃地点点头:“林先生,明白。”

解决了内部和外部的麻烦,林默终于能把心思放回真正的目标上——用这些完美的假货,换未来最金贵的资源。

第一步,得实战试试水,还得有辆靠谱的运输车。

他从刚印好的一沓钞票里随便抽了几张塞进口袋,一个人开车去了曼哈顿边上的一家二手车行。

车行老板是个满脸油污的中年男人,对各种来路的现金交易早就见怪不怪了。

林默看中了一辆半旧的福特皮卡,车况还行,货斗也够大。

简单砍了砍价,俩人以个合理的价格成交。

林默从口袋里掏出那几张百元大钞递过去。

老板的手指又粗又有力,接过钞票,习惯性地对着光扫了一眼——毕竟这么大额的现金,还是得小心点。

他又从抽屉里摸出支简易验钞笔,在钞票上划了一下,没看出啥问题,又用指尖搓了搓,感受了下纸的质感。

啥破绽都没有。

他满意地点点头,很快办好了过户。

林默开着新买的皮卡,汇入纽约的夜车流里。

车窗外的霓虹灯花花绿绿,照在他没啥表情的脸上。

回布鲁克林仓库的路上,他叫上罗伊和几个信得过的手下,连夜改装皮卡的车厢,加了夹层和隐蔽的储物格,为了以后运那些更重要的“货”做准备。

都弄完了,他一个人站在车库门口,点了根烟。

远处曼哈顿的天际线灯火辉煌,像一座用欲望堆起来的海市蜃楼。

他深吸一口烟,慢慢吐出来,烟雾在凉飕飕的夜里散了个干净。

“纽约这鱼塘还是太小了。”他望着夜空,小声嘀咕,“接下来,该见见真正的大鱼了。”

就在这时,口袋里的手机震了一下,是封新邮件提醒。

他掏出手机点开邮箱,发件人名挺陌生——苏晚。

邮件是从旧金山华人商会的加密渠道发来的,内容简单明了:对方自称是贸易中间人,听说有人在找“敢冒险、还能处理大宗跨国贸易”的合作伙伴,想找机会当面聊聊。

林默盯着屏幕上的“旧金山”和“苏晚”,沉默了会儿。

他知道,这封邮件不是碰巧。

是他通过各种渠道,小心撒出去的网,终于有了动静。

一个敢在邮件里首接提“冒险”的女人,肯定不是一般人。

纽约的戏台搭好了,演员也各就各位。

但真正的大戏,显然得在另一座城市开锣。

林默指尖在屏幕上划了划,删了邮件,抬头望向西边的天。

嘴角又露出那种掌控一切的、冷冰冰的笑。

这场用纸张撬动钢铁的豪赌,马上要迎来第一个真正的玩家。

而旧金山,就是他们碰头的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