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破局之路 携手同行

2025-08-16 1656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在大学校园里,顾宸和顾阳带着补充好的材料再次来到科研处,心中既忐忑又充满期待。王处长仔细翻阅着他们提交的新资料,不时露出赞许的神情。

“顾宸、顾阳,你们补充的案例和数据非常详实,特别是跨区域的应用效果对比,很有说服力。”王处长放下资料,微笑着说,“我会尽快将这份材料上报,争取在下次评审会上重点推荐。”

顾宸和顾阳对视一眼,眼中闪过惊喜。顾阳迫不及待地问道:“王处长,那我们申请通过的可能性有多大?”

王处长沉吟片刻:“目前来看,希望很大。但最终结果还要等评审会讨论。你们要有耐心,同时也要做好应对突况的准备。”

“谢谢王处长!我们会继续完善项目,随时等候通知。”顾宸感激地说。

离开科研处后,顾宸和顾阳立刻联系了几位有意向的农户,准备前往实地考察。他们收拾好设备和资料,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了。

“顾宸,你看这户人家的玉米地,土壤板结严重,要是用上我们的传感器和模型,肯定能改善不少。”顾阳指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农田说道。

顾宸点点头:“是啊,但农户可能更关心实际收益。我们得用数据说话,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他们来到第一个考察点,见到了农户张大叔。张大叔是个朴实的庄稼汉,对新技术半信半疑。

“小伙子,你们这玩意儿真能让玉米增产?我可听说过不少骗子,专坑我们乡下人。”张大叔抱着胳膊,满脸怀疑地说。

顾阳笑着递上一份数据报告:“大叔,您看这是我们在李大叔田里的测试结果,使用智能传感器后,每亩增产了15%,而且还节省了20%的灌溉用水。”

张大叔接过报告,眯着眼睛看了半天,挠挠头说:“这数据看着是挺好,可我还是有点担心。要是用了你们这东西,收成反而不好咋办?”

顾宸耐心解释道:“大叔,我们的模型会根据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自动调整方案。如果您愿意尝试,我们可以免费给您安装传感器,全程跟踪指导。要是效果不好,我们分文不取。”

张大叔犹豫了一下,终于点头同意:“行,我就信你们一回。要是真能增产,我请你们吃烤玉米!”

与此同时,在顾家坳,沈曼和代工妇女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新产品开发。张婶手把手地教大家刺绣,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

“小芳,绣这个牡丹花瓣的时候,针脚要顺着纹路走,这样立体感才强。”张婶捏着绣绷,仔细示范着。

小芳笨拙地拿着绣针,手忙脚乱地比划着:“张婶,这针怎么总跟我作对啊?您看,线都打结了。”

张婶笑着帮她解开线团:“别急,慢慢来。当年我学刺绣的时候,不知道扎了多少回手指头呢。”

这时,沈曼抱着一叠布料走过来:“姐妹们,我联系了县城的一家工艺品店,他们对我们的刺绣样品很感兴趣,想先拿一批货试试。”

大家听了,都兴奋地围过来。一位妇女拿起绣好的手帕,爱不释手地说:“沈姐,这牡丹绣得真漂亮,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不过,我们得加快进度了。客户要求一周内交货,大家辛苦点,争取按时完成。”沈曼说道。

“沈姐,您放心吧,我们一定行!”大家齐声应道。

晚上,顾家的煤油灯会议充满了活力。顾宸和顾阳通过电话,讲述了白天推广项目的情况,沈曼则分享了接到新订单的喜讯。

“孩子们,你们干得不错,特别是顾宸,能让农户免费试用,这招很高明。”顾明远赞许道,“曼儿,新订单要注意质量,不能因为赶工就马虎。”

“我们会严把质量关的。张婶带着大家每天都在练习刺绣,手艺越来越好了。”沈曼说道。

顾阳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对了,我们今天遇到一位张大叔,他说等玉米丰收了请我们吃烤玉米呢。到时候咱们全家一起去,好好尝尝新鲜玉米。”

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煤油灯下的气氛温馨而欢乐。然而,他们也清楚,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顾宸和顾阳的科研项目能否顺利通过基金申请?顾家坳的代工生意又能否凭借新产品打开市场?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他们去勇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