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机遇与挑战的双重变奏

2025-08-16 1854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在大学校园里,顾宸和顾阳成功将简易智能传感器融入科研项目后,整个团队都沉浸在兴奋之中,但他们也清楚,前方仍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

“虽然传感器能正常工作了,但它的续航能力是个大问题。要是频繁更换电池,在实际大规模应用中会很麻烦。”团队里负责硬件部分的同学皱着眉头说道。

顾宸思索片刻,回应道:“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太阳能充电技术,给传感器配备小型太阳能板,这样就能实现持续供电。”

大家听后,纷纷觉得这个想法可行,于是立刻投入到新的研究中。顾阳和几位同学负责寻找合适的太阳能板,并设计与之适配的充电电路;顾宸则带领另一组同学研究如何优化传感器的功耗,以减少能源需求。

“这个芯片的功耗有点高,我们得看看能不能找到替代方案,或者调整一下它的运行模式。”顾宸一边仔细检查芯片的数据手册,一边对身边的同学说道。

在紧张的研究过程中,他们也不忘向其他专业的同学请教。顾阳听说物理系有位同学在太阳能应用方面有深入研究,便立刻前去拜访。

“同学,你好。我们在做一个农业科研项目,现在想给传感器加上太阳能充电功能,你能给我们一些建议吗?”顾阳诚恳地说道。

那位同学热情地接待了他,详细介绍了太阳能板的选择要点、充电效率提升方法以及与其他电路的兼容性问题。

“你们可以考虑这种新型的柔性太阳能板,它体积小、重量轻,而且转换效率比较高,很适合你们的传感器。另外,在充电电路设计上,要注意防止过充和过放,这对延长电池寿命很关键。”同学耐心地讲解着。

顾阳认真记录下每一个要点,回到实验室后,与团队成员们分享了这些宝贵经验。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成功为传感器配备了太阳能充电装置,解决了续航问题。

“哇,现在传感器不仅能实时精准采集数据,还能实现自我供电,这简首太棒了!”一位同学兴奋地说道。

“是啊,有了这些改进,我们的项目竞争力又提升了不少。”顾宸自信地说道。

他们带着改进后的项目成果向导师汇报。导师听后,眼中满是赞许:“你们的创新能力和执行力都很强。这个太阳能充电的传感器为项目增色不少。不过,在大规模应用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地测试,确保它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稳定运行。”

与此同时,在顾家坳,代工生意虽然通过展销会获得了一些订单,但要满足日益增长的代工人员需求,订单量还远远不够。沈曼决定带领大家主动出击,前往县城寻找更多商机。

“姐妹们,咱们一起去县城,多跑几家店铺,把我们的产品推销出去。只要我们努力,肯定能找到更多订单。”沈曼鼓励着代工妇女们。

到了县城,她们一家一家店铺地拜访。然而,大部分店铺都己经有了固定的供应商,对她们的产品兴趣不大。

“不好意思,我们目前不需要新的供应商,你们的产品确实不错,但我们己经和其他厂家合作很久了。”一家店铺老板客气地拒绝道。

但沈曼和代工人员们没有灰心,继续寻找下一家。在一家颇具规模的工艺品店里,她们的产品终于引起了老板的兴趣。

“你们这些手工制品很有特色,我觉得在我们店里应该会有市场。不过,你们得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供货的稳定性。”老板说道。

沈曼连忙说道:“老板,您放心。我们都是自己村里的人一起做,质量绝对有保证。而且我们有足够的人手,能按时完成订单。”

老板考虑了一下,说道:“那行,我先下一个中等规模的订单。如果卖得好,后续会有更多合作机会。”

沈曼和代工人员们兴奋不己,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回到村子后,她们立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

“太好了,终于又有大订单了!”村民们欢呼起来。

“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把这批订单做好,争取和这位老板长期合作。”沈曼提醒大家。

晚上,顾家的煤油灯会议上,气氛热烈而充满希望。顾宸和顾阳分享了科研项目在解决传感器续航问题后的新进展,沈曼讲述了在县城争取到订单的经过。

“孩子们,你们都做得非常好。科研要不断创新,生意也要积极拓展。只要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顾明远激动地说道。

一家人在煤油灯下,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然而,他们知道,无论是科研项目的实地测试,还是代工生意的订单履行,都充满了挑战。顾宸和顾阳的科研项目在实地测试中会遇到什么问题?顾家坳的代工生意能否顺利完成订单,赢得更多合作机会?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他们去勇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