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里,顾宸和顾阳按照导师的建议,积极与气象学和土壤学专业的同学展开交流。他们穿梭于不同的教学楼,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一次土壤学的研讨会上,顾宸和顾阳结识了一位研究土壤肥力调控的专家。讲座结束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围了上去。
“教授,您好。我们正在做一个关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项目,在模型中遇到了环境自适应模块的难题,想请教您一些关于土壤肥力与气候条件综合调控的问题。”顾宸礼貌而急切地说道。
教授推了推眼镜,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哦?详细说说你们的思路。”
顾阳赶忙将项目的大致情况以及目前遇到的困境详细阐述了一遍。教授听后,微微点头:“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新性,但实现起来确实有难度。这样吧,我给你们推荐几篇最新的论文,里面有关于土壤 - 气候耦合模型的研究,或许能给你们一些启发。”
“太感谢您了,教授!”顾宸和顾阳如获至宝,连忙记下教授推荐的论文名称。
回到实验室后,他们立刻查阅这些论文,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一起,逐字逐句地研读。
“哥,你看这篇论文里提到的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到模型里,实现对环境变化的实时感知。”顾阳指着电脑屏幕兴奋地说。
“嗯,有道理。但如何将这些数据准确地融入算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顾宸思索着说道。
团队成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激烈的讨论声在实验室里回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思路,编写代码,进行模拟实验。
与此同时,在顾家坳,那位年轻村民传来了好消息,他工友的亲戚愿意来村里教授加工技术。沈曼得知后,欣喜若狂。
“真是太感谢你了,小伙子。你可帮了大忙了!”沈曼笑着对年轻村民说道。
“婶子,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大家一起努力,把咱村的生意做好。”年轻村民憨厚地笑道。
没过几天,技术师傅来到了顾家坳。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年男子,一到村里,就受到了妇女们的热烈欢迎。
“师傅,您可得多教教我们,我们都盼着能学会新本事,多挣点钱呢。”一位妇女笑着说道。
“放心吧,大家只要肯学,我一定倾囊相授。”师傅爽朗地回答道。
师傅首先对大家目前的加工水平进行了评估,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每天,妇女们早早地来到学习地点,认真地跟着师傅学习新的加工工艺。
“大家看,这个步骤一定要注意手法,力度要均匀,不然做出来的产品就不美观了。”师傅一边示范,一边耐心地讲解。
妇女们围在师傅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不时有人提出问题。
“师傅,像这种材质,在加工的时候是不是更容易出现瑕疵啊?”一位妇女问道。
“对,所以在加工之前,要先对材质进行预处理,这样能减少瑕疵的出现。”师傅详细地解答道。
然而,就在大家满心欢喜地学习新技术时,村里突然传来了一些风言风语。
“哼,她们天天搞这些,是不是又想搞什么投机倒把的事儿?”一位村民小声嘀咕道。
“就是啊,别到时候连累了咱们村子。”另一位村民附和道。
这些言论传到了沈曼的耳朵里,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她知道,不能因为这些就放弃。
晚上,顾家召开煤油灯会议。顾宸和顾阳在电话里分享了在科研项目上取得的进展,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们充满信心。沈曼则讲述了村里的风言风语。
“孩子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能退缩。只要我们做的是对的,就要坚持下去。”顾明远坚定地说道。
“爸说得对,妈,您别在意那些闲言碎语。我们继续努力,等做出成绩了,他们就没话说了。”顾薇说道。
一家人在煤油灯下,相互鼓励,共同坚定了面对困难的决心。但在这个曙光与阴霾交织的时刻,顾宸和顾阳的科研项目能否顺利攻克难关?沈曼又该如何应对村里的风言风语,确保代工生意的顺利发展?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他们去勇敢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