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里,顾宸和顾阳在学术交流中崭露头角后,他们的科研项目受到了更多关注。一些同学主动找到他们,希望能加入研究团队,共同探索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更多可能性。
“顾宸、顾阳,你们的项目太厉害了,我们也想参与进来,一起做点有意义的事。”一位戴着眼镜的同学诚恳地说道。
顾宸和顾阳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欣喜。“当然欢迎,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让项目取得更大的突破。”顾阳热情地回应道。
于是,一个小型的科研团队逐渐组建起来。他们每天在实验室里忙碌,讨论实验方案、分析数据,充满了干劲。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分歧。
“我觉得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优化模型算法上,这样能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团队中的一位同学说道。
“可是,我认为实地试验同样重要,只有通过大量的实地数据验证,才能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另一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顾宸认真倾听着大家的意见,思考片刻后说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优化算法和实地试验都不可或缺,我们可以兵分两路,一部分人专注于算法优化,另一部分人负责实地试验,定期交流进展,这样或许能更好地推进项目。”
大家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在顾宸和顾阳的协调下,团队成员们各司其职,科研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他们的导师也密切关注着项目的进展。一天,导师来到实验室,仔细查看了他们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报告。
“你们最近的工作做得很不错,思路很清晰,数据也很详实。但要注意,科研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每一个环节都要严谨细致。”导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老师,我们明白。我们一定会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争取早日取得更出色的成果。”顾宸说道。
导师满意地点点头:“有什么困难随时跟我说,学校会尽可能为你们提供支持。”
在顾家坳,沈曼组织妇女做代工的事情也在艰难推进。虽然缝纫机被抬走了,但沈曼并没有放弃。她带领妇女们用手工继续加工产品。
“姐妹们,咱们虽然没有缝纫机了,但手工也能做出好东西。大家加把劲,一定能完成订单。”沈曼鼓励着大家。
“沈姐,你放心吧,我们听你的。只要能把这生意做下去,再苦再累都不怕。”一位妇女坚定地说道。
然而,手工加工的效率远远低于缝纫机,订单的交货日期越来越近,大家都很着急。
“这可怎么办?照这个速度,根本没法按时交货啊。”一位妇女担忧地说道。
“别急,我们再想想办法。”沈曼眉头紧锁,思考着对策。
这时,一位年轻的村民路过,看到她们的困境,说道:“婶子们,我听说隔壁村有几台闲置的缝纫机,要不我去问问,看能不能借来用用?”
沈曼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那太好了,孩子,辛苦你跑一趟。要是能借来,可帮了我们大忙了。”
年轻村民立刻前往隔壁村,经过一番沟通,成功借来了缝纫机。妇女们兴奋不己,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这下好了,有了缝纫机,我们就能按时交货了。”
“是啊,多亏了这孩子,也多亏了沈姐一首带着我们,不然这生意早就做不下去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订单终于按时完成。沈曼带着加工好的产品去交货时,客户对产品的质量非常满意。
“沈曼,你们加工的产品很不错,以后有订单还找你们。”客户说道。
沈曼心中大喜:“好的,谢谢您的信任,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的。”
晚上,顾家召开煤油灯会议。顾宸和顾阳分享了科研团队组建以及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情况,沈曼也讲述了代工生意遇到困难又解决的经过。
“孩子们,你们在学校要团结同学,好好做科研。家里这边的生意,我们也会努力经营。”顾明远说道。
“爸,您放心吧。我们会的。”顾宸和顾阳说道。
一家人在煤油灯下,为彼此的努力和坚持感到欣慰。然而,他们知道,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顾宸和顾阳的科研项目在后续还会遇到哪些难题?顾家坳的代工生意又能否持续发展?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他们去勇敢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