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危机应对与家庭的智慧

2025-08-16 1800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顾家的煤油灯会议在凝重的气氛中继续着,灯光摇曳,映照着每个人紧锁的眉头。顾明远的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竹筐质量问题若不解决,之前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顾薇率先打破沉默:“爸,我觉得咱们得重新给村民们强调质量的重要性,不能因为订单多就放松要求。我可以再给大家做一次培训,把编制技巧和图案绘制的要点再详细讲一遍。”

顾明远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薇儿说得对,质量是根本。但光靠培训还不够,咱们得建立一套质量监督机制,从原材料挑选到成品验收,每个环节都得严格把关。”

沈曼也接口道:“对,我觉得可以选出几个责任心强的村民,专门负责质量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返工,绝不让不合格的竹筐流入市场。”

顾阳在电话那头说道:“爸妈,姐,我觉得还可以设立奖励制度。对于那些始终保持高质量编制的村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顾宸表示赞同:“阳阳这个主意好,正向激励能让大家更有动力。另外,我们也可以考虑引进一些简单的工具或设备,提高编制效率的同时,保证质量的稳定性。”

经过一番讨论,顾家制定了详细的质量改进方案。第二天,顾明远召集全体参与竹筐编制的村民,在村子的晒谷场上开了一次大会。

“乡亲们,咱们竹筐生意能有今天,靠的是大家的齐心协力。但现在出现了质量问题,如果不解决,咱们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顾明远目光严肃地看着大家。

一位村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顾叔,我们知道错了,之前是我们太心急,光想着多编几个,忽略了质量。”

“是啊,顾叔,我们以后一定注意。”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

顾薇站出来说道:“大家别着急,我今天就给大家再培训一次,把编制和图案绘制的技巧再巩固一下。”

随后,顾薇拿出几个竹筐样本,开始详细讲解。她手把手地教村民们如何挑选优质竹子,怎样编织才能让竹筐更牢固,以及图案绘制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村民们围在她身边,听得格外认真,不时有人提问,顾薇都耐心解答。

与此同时,沈曼按照之前的讨论,挑选了几位责任心强的村民,成立了质量监督小组。她向小组成员详细说明了质量检查的标准和流程,要求他们务必严格把关。

“大家一定要仔细检查,从竹子的材质到竹筐的形状,再到图案的清晰度,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不能放过。”沈曼严肃地叮嘱道。

质量监督小组的成员们纷纷点头,表示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顾薇的培训效果逐渐显现,村民们编制的竹筐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质量监督小组也认真履行职责,对每一个竹筐进行严格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刻让编制者返工。

“王婶,你这个竹筐的底部编得有点松,得重新编一下。”质量监督小组的一位成员说道。

“好嘞,我马上返工。”王婶没有丝毫怨言,立刻动手修改。

顾明远则西处打听,寻找能够提高编制效率和质量的工具设备。他听说邻村有一位老工匠自制了一种简易的竹筐编织辅助工具,便亲自前往拜访。

老工匠热情地接待了顾明远,并向他展示了工具的使用方法。顾明远仔细观察后,发现这种工具确实能够提高编织的速度和均匀度。

“老师傅,您这个工具可真是个宝贝啊!能不能多做几个,卖给我们村子?”顾明远诚恳地问道。

老工匠笑着说:“顾老弟,看你这么有诚意,我就帮这个忙。不过制作这个工具需要一些时间,你得等几天。”

顾明远连忙说道:“没问题,老师傅,辛苦您了。多少钱我都买。”

回到村子后,顾明远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村民们都对新工具充满期待,更加认真地编制竹筐,希望能在新工具到来后,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然而,在解决竹筐质量问题的同时,顾家又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竹筐生意的扩大,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购买原材料需要大量资金,而之前的货款还没有完全收回,这让顾明远有些头疼。

“这资金问题不解决,原材料供应就会受影响,竹筐生产也得停下来。”顾明远忧心忡忡地对沈曼说道。

晚上,顾家再次召开煤油灯会议,讨论资金问题。一家人又将如何应对这新的难题?竹筐生意能否在解决重重困难后,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而顾宸和顾阳在即将到来的学术交流中又会有怎样的经历?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他们去勇敢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