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里,距离科研项目评估只剩下短短一周时间,顾宸和顾阳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他们如同两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日夜奋战。白天,除了上课,他们几乎寸步不离实验室与试验田,对农作物进行最后的生长数据采集。每一株作物都像是他们精心培育的孩子,他们细心观察着其每一个细微变化。
“阳阳,这株小麦的千粒重数据比预期略低,我们再分析下是哪个环节的问题。”顾宸眉头微蹙,仔细检查着测量数据。
顾阳迅速打开实验记录,边翻边说:“哥,从施肥记录和灌溉频率来看,应该都没问题,会不会是病虫害的潜在影响?”
两人立刻对小麦样本进行更深入的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等手段,试图找出导致千粒重异常的原因。经过一番艰苦的排查,他们发现是近期试验田周边出现的一种新型害虫,虽未造成大面积破坏,但对部分样本产生了影响。
“原来是这样,我们得赶紧采取措施控制害虫,同时在报告里详细说明这个情况。”顾宸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
于是,他们迅速调配药剂,对试验田进行针对性喷洒,确保农作物的生长不再受到干扰。与此同时,他们在报告中对这一意外情况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使报告内容更加真实全面。
夜晚,校园的路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而顾宸和顾阳所在的图书馆角落却灯火通明。他们对着电脑屏幕,反复校对报告内容,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图表都经过再三核实。为了让报告更加生动首观,顾阳还精心绘制了多幅图表,以展示模型在不同阶段对农业资源利用的优化效果。
“哥,你看这个图表把模型前后的产量对比展示得很清晰,应该能让评委们更首观地看到我们的成果。”顾阳指着屏幕说道。
顾宸认真端详着图表,点头称赞:“不错,细节处理得很好。还有这里,再补充一些对未来应用前景的展望,会让报告更有深度。”
在顾家坳,大雨停歇后,顾明远和村民们立刻投入到道路修复工作中。他们吸取上次的教训,不仅增加了砂石的铺设厚度,还从远处运来黏土,均匀地覆盖在砂石之上,用石碾反复压实。每一步工序,大家都做得格外认真,生怕再有闪失。
“乡亲们,这次咱们多压几遍,把路弄得结结实实的!”顾明远手持石碾,大声喊道。
“好嘞!”村民们齐声回应,干劲十足。大家齐心协力,石碾在众人的推动下,缓缓地在路面上滚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在修路的过程中,村民们也不忘相互鼓励,分享着对未来竹筐生意的美好憧憬。“等路修好了,咱们的竹子就能顺利运出去,竹筐生意肯定越来越红火!”一位年轻的村民兴奋地说道。
“是啊,到时候咱们不仅能把竹筐卖到周边,说不定还能打开更远的市场呢!”另一位村民附和道。
经过两天的努力,道路终于重新修好。这次的道路更加坚固平整,足以承受运输车辆的频繁通行。看着修好的道路,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这下好了,路修好了,咱们的竹子有救了!”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感慨地说道。
“多亏了顾叔的带领和大家的齐心协力啊!”村民们纷纷点头赞同。
与此同时,顾薇在竹筐的设计和包装上也有了新的创意。她结合当下流行的复古元素,在竹筐上绘制了一些具有年代感的图案,如老房子、老式农具等,使竹筐更具文化韵味。新包装采用了环保且富有质感的材料,印上“顾家竹筐——承载岁月的记忆”字样,让竹筐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增添了一份艺术气息。
晚上,顾家的煤油灯会议充满了希望的氛围。顾宸和顾阳在电话里兴奋地分享着科研项目报告即将完成的消息,虽然过程艰难,但他们对最终成果充满信心。顾明远也高兴地讲述了道路成功修复以及顾薇竹筐新设计的情况。
“孩子们,你们在学校的努力我们都知道,相信你们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家里这边也一切顺利,竹筐生意有了新的起色。”顾明远欣慰地说道。
“是啊,爸妈,我们会继续努力的。等科研项目结束,说不定能给家里的生意带来新的技术支持。”顾宸说道。
一家人在煤油灯下,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然而,他们知道,无论是科研项目的评估,还是竹筐生意的发展,都还面临着诸多考验。顾宸和顾阳的科研项目能否得到认可?顾家坳的竹筐生意在市场上又将面临怎样的竞争?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他们去勇敢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