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假戏真唱”了

2025-08-19 2264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所以就在公西远礼貌回应的时候,潘岩突然开口说道,自己手头有个重要线索得赶紧跟进,只能边发信息边听他们聊。查案要紧,郭局自然不好阻拦。于是潘岩拿起手机开始发信息,可实际上,他并不是在追什么线索,而是给林晓风发消息,让林晓风过一会儿来局长办公室,找个由头把自己“救出去”。

果不其然,就在郭局把话题巧妙地转到潘岩身上时,林晓风急匆匆地敲门进来,神色紧张,大声说道:“报告潘队,有重大发现!”

潘岩佯装一脸严肃,批评道:“慌什么!没看见局长正给我们开会呢啊!”

林晓风赶忙立正敬礼,满脸歉意:“对不起郭局,我实在太着急了……”

“算了算了。” 郭局朝林晓风摆了摆手,又看向潘岩,说道:“查案子要紧,你赶紧去忙吧。”

潘岩见状,心里乐开了花,顺着台阶就下:“那我先走啦。唉,这么好的茶,可惜没时间喝咯!”

潘岩走后,郭局迅速把话题转到 “鸭舌帽入室抢劫案” 上,想借此了解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实际办案中的应用效果。可公西远为人向来低调,加上两起鸭舌帽入室抢劫案目前也确实没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所以他的汇报让郭局大失所望。

再加上潘岩刚才那明显排斥的态度,郭局愈发觉得,现阶段不让犯罪心理学研究室参与“3?8 血水女尸案” 是个正确决定。毕竟参与进去,既帮不上忙,还可能惹得潘岩不痛快。与其这样,倒不如让潘岩乐乐呵呵地专注于案子。

想到这儿,郭局便彻底打消了让犯罪心理学研究室和刑警队“合体”的念头,两人的聊天也渐渐进入了“平淡期”。

可公西远心里却丝毫不敢放松警惕,他暗自琢磨,局长真会因为睡不着,就大半夜拉着他们俩喝茶?绝不可能。从郭局刚才巧妙地向潘岩施压,又不动声色地向自己“索要报告” 来看,郭局有着相当的领导智慧和手腕。

自己来临河市局犯罪心理学研究室主持工作都半个多月了,一篇报告没写,一篇论文没发,本职的文职工作啥都没干不说,还闹出了史可清模仿酒吧女调查,引发全局轰动,最后进派出所这档子事儿。

公西远越想越觉得自己得表个态,于是他认真地跟郭局强调了两件事:首先,往后绝不再出现类似情况,有任何行动方案,必定提前报备,起码做到即便帮不上忙,也绝不给局里添乱,这是底线;其次,自己会尽快转变思路,抓紧时间完成手头工作,好让省城来支援的干警们能早点回去。

郭局听了,给公西远添上茶水,语重心长地说道:“杀猪刀在屠夫手里,是谋生工具;到了杀人犯手里,就成了凶器;在幼儿园教室里,那更是违禁品。问题的关键不在刀本身,而在于应用场景。没有合适的应用场景,再好的工具也可能被闲置,甚至沦为摆设。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所以你也别太自责,我可没有否定你的意思。你是搞心理学的,就算我表达得没那么准确,你也能明白我的意思,对吧?”

公西远嘴角微微上扬,挤出一丝笑容作为回应,可心里却五味杂陈,比哭还难受……

与内心苦涩的公西远相比,潘岩倒是一副乐呵呵的模样。

此刻,刚被林晓风“救出来” 的潘岩,就像挣脱了束缚一般,脚步轻快地走在走廊里。他从口袋里掏出烟,自己叼上一根,又递了一根给林晓风,笑着夸赞道:“行啊!这机灵劲儿,尤其是执行力,够强!来,抽一根。”

林晓风一脸认真,赶忙解释:“师父,我可不是单纯为了救您,真的有重大发现!”

“开什么玩笑。”潘岩不信,点着了烟。

“没开玩笑,真有发现,师父您歪打正着啦!”

“我还有这好运气?”潘岩一听,瞬间来了精神,猛地把嘴里的烟拽了出来,急切问道:“什么发现?”

“会议室说吧!”

当潘岩急匆匆地跟着林晓风回到刑警队办公室时,陈亮正在证据墙前忙着做 “合并同类项” 的工作。桌上堆满了各种杂乱的东西,有电费、水费、煤气费的催费单子,还有报纸以及印刷的投递广告等。

陈亮看到潘岩,关心地问:“师父,小可没事儿吧?”

林晓风也好奇地追问:“是啊,您和那个公西远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

“小可没事,你们不用跟着担心了。至于公西远,现在可不是聊八卦的时候!” 潘岩目光扫过这些东西,首奔主题,“说说这都是什么,重大发现又是什么?”

林晓风连忙汇报:“您和公西远走了之后,我就让大家赶紧去查陈重。我跑了学校和他家。通过对临河体育大学的调查,确认陈重原本就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可不知道为啥,最近他变得越发沉默了,甚至都有点古怪。他注销了移动电话,还莫名其妙地向学校请了两个月假。另外,他家也有段时间没人住了,您瞧,这电费、水费、煤气费的缴费通知单,都贴满了房门,有的都催缴三次了。”

“他不用手机了,我就又查了一下座机。确认了陈重家宅电的最后一次主叫,发生在 3 月 6 日下午,经核实,是打给系主任的,就是陈亮刚才说的请假那事儿。然后我让陈亮把陈重家报箱里的报纸取了出来,发现第一份没取的报纸是这份。”

潘岩接过报纸一看,是 2007 年 3 月 8 日的《临河晨报》,法制版头条上正是记者石磊那篇 “三八妇女节,惊现断头女尸!”的报道。

这报纸仿佛化作一根尖锐的刺,首首扎在潘岩的痛觉神经上。这三周以来,他殚精竭虑、心力交瘁,所有压力都源于此。如今,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抓到凶手的机会再度出现,可李二柱被排除嫌疑的事,又让此刻的潘岩既亢奋又谨慎。

潘岩举起报纸,边寻思边分析着道:“也就是说,从这天开始,陈重就不在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