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宴蹲在张家庄的田埂上,将一摞文件按类别分好。最上面的是财务报表,高总监熬夜做的现金流预测用不同颜色标注,红泥项目的收支明细清晰到每块光伏板的成本;下面压着农户访谈录,张叔的烟袋锅烫出的焦痕还留在纸页边缘。
陈老的尽职调查团队己经在村委会搭起临时办公室,社会学研究员正对着录音笔整理村民的话:“以前电费贵,打米机都舍不得开,” 某农户的声音带着方言特有的尾音,“现在用红泥板发的电,一天能碾三袋稻谷,还能给鱼塘增氧。” 技术员则扛着设备穿梭在光伏阵列间,笔记本上的参数与李婉容的实验室数据逐一比对。
萧时宴刚把非洲项目的进展报告递过去,就看见马副总拎着个档案袋往临时办公室走。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闪着异样的光,路过红泥光伏板时故意撞了下支架,面板晃动的瞬间,他迅速用手机拍了张照片 —— 角度刁钻得刚好能拍到某块板上的细微划痕。
“马副总这是去哪?” 萧时宴的声音不高不低,刚好让附近的研究员听见。他几步走上前,目光落在对方紧握的档案袋上,昨天高总监刚汇报过,马副总申请查阅近三年的技术缺陷记录,理由写得含糊其辞。
马副总显然没料到会撞见他,嘴角的笑容僵了半秒:“给调查团队送些补充资料,” 他试图绕过萧时宴,却被对方不动声色地挡住去路,“都是些无关紧要的旧文件。” 档案袋的缝隙里露出张照片,是去年暴雨后某块光伏板的临时维修记录,被刻意裁掉了 “己修复” 的备注。
“这些我己经整理好了。” 萧时宴侧身让开,手里的平板电脑正展示着完整的维修档案,从故障原因到解决方案,甚至附带了农户签字的验收单。陈老团队的负责人恰好走出来,镜片后的目光在两人之间转了圈,落在马副总捏得发白的指节上。
“马副总要是有新发现,” 负责人接过萧时宴递来的平板,滑动屏幕时特意停在 “技术迭代记录” 页,红泥配方的每次优化都有李婉容的签字,“可以首接发到这个共享文件夹,我们会和原始记录核对。” 他的语气平淡,却让马副总的脸瞬间涨红,捏着档案袋的手不自觉地松了松。
苏清沅带着青瓷茶具走进临时办公室时,正撞见萧时宴在展示市场前景分析。他的指尖在地图上划出弧线,从本地湿地到非洲草原,红笔标记的潜在市场像串珍珠:“抗疟款在尼日利亚的订单己经排到了明年,” 屏幕上弹出当地经销商的反馈,“他们说红泥面板比欧能的更抗风沙,维护成本低 60%。”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财务报表上投下温暖的光斑。高总监正在给调查团队解释某笔支出:“这是给张家庄培训维修员的费用,” 她指着附带的名单,每个名字后面都跟着考核成绩,“现在他们自己就能处理 80% 的小故障,比请外面的技术员省一半钱。”
马副总没再出现,有人看见他在停车场打电话,对着手机低吼:“那些记录根本挑不出错!” 萧时宴听着同事的转述,指尖在 “技术专利证书” 上轻轻敲击 —— 李婉容早就把红泥配方的知识产权梳理得滴水不漏,从成分比例到生产工艺,每一步都有法律保护。
傍晚的尽职调查碰头会上,陈老的团队列出了初步结论:“财务状况健康,” 负责人推了推眼镜,“技术专利清晰,农户满意度 100%。” 他特意提到某细节,调查员随机走访的十户人家,都能准确说出红泥光伏板的保养口诀,“这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
萧时宴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张家庄的光伏灯次第亮起,在田埂上连成蜿蜒的光带。苏清沅递来杯温热的茶,腕间的玉镯随动作轻响:“陈老刚才说,” 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只有两人能听见,“明天要去看李教授的实验室,顺便…… 尝尝你上次说的草莓。”
夜色中的村委会办公室还亮着灯,调查团队的成员在整理最后一批资料。某研究员突然指着农户签字页笑出声:“你看这人画的押,像不像块红泥光伏板?” 纸上的红手印确实带着弧度,旁边歪歪扭扭写着:“这板子好,能发电,能养鱼,能供娃上学。”
萧时宴站在门口,看着那页纸被小心地放进档案袋。他知道马副总的小动作或许还没结束,但此刻心里却格外平静 —— 那些真正扎根土地的东西,从来不怕阳光的审视。就像红泥光伏板,越是被仔细查验,越能显出它与这片土地的血脉相连。
远处的货车鸣笛驶过,载着新一批红泥原料往车间去。车灯光束划破夜色,照亮了路边的标语:“真金不怕火炼,红泥经得起检验。” 萧时宴转身往临时办公室走,明天,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 —— 带着陈老看看红泥里长出的希望,看看那些比任何数据都更动人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