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章:高总监的担忧

2025-08-23 1791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萧先生,” 高总监的声音比平时低了半度,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掠过萧时宴办公桌上的投资机构资料,“您看这份新加坡基金会的过往案例。” 她抽出其中一页,某新能源企业接受注资后,创始人团队的股权被稀释到不足 15%,“他们特别看重控制权,尤其是对核心技术的话语权。”

萧时宴的指尖在红泥配方专利证书的复印件上轻叩,证书右下角的发明人签名处,他的名字旁紧挨着苏清沅和李婉容的笔迹。“我看过他们的条款模板,” 他调出文件里的补充协议,第 7 条用加粗字体写着 “投资方有权参与技术迭代决策”,“这确实是道坎。”

窗外的光伏阵列在暮色里泛着冷光,高总监突然从文件柜里翻出份泛黄的合同,是欧能集团早年进入本地市场时的融资记录。“当时他们也是急着扩张,” 她的指甲在 “对赌协议” 几个字上划过,“承诺三年内占领 40% 市场份额,否则就要无偿转让亚洲区代理权。” 后来的结局人尽皆知,欧能用低价策略勉强达标,却埋下了资金链断裂的隐患。

“央企基金那边也不轻松,” 高总监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们要求项目回报率不低于 8%,但红泥光伏板的公益属性注定了短期收益有限。” 她抬头时,正撞见萧时宴望向窗外的目光,他的视线落在湿地方向,那里的共享光伏站还亮着零星的灯光,像群倔强的星子。

萧时宴突然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份折叠整齐的图纸,是张家庄共享光伏站的扩建规划。村民们用红泥混合芦苇纤维做的模型摆在旁边,支架上还粘着几穗干枯的稻粒。“高总监见过张叔的账本吗?” 他的声音里带着种奇异的平静,“他家安装光伏板后,每年省下的电费够给孙子交两年学费,这才是最实在的回报率。”

高总监的喉结滚动了两下,想起上周去乡镇调研时的场景。某农户拉着她看光伏板下的草莓地,红透的果实坠在藤蔓上,比往年多结了三成。“萧先生,我懂这些价值,” 她的声音染上不易察觉的哽咽,“但资本只认数字。” 央企基金的尽职调查清单里,甚至要求核算每块光伏板下的农作物增收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苏清沅端着两杯热茶走进来,青瓷杯沿的热气模糊了她腕间的玉镯。“刚才在走廊听到你们谈话,” 她将其中一杯放在高总监面前,“祖父说过,真正的投资是共生,不是掠夺。” 她翻开带来的文件,是李教授团队刚发来的生态效益评估,红泥光伏板覆盖区域的鸟类种类比去年增加了 12 种,“这些数据或许不能首接变现,却能打动真正懂长远价值的人。”

萧时宴看着苏清沅整理资料时的侧脸,灯光在她鬓角的碎发上投下柔和的光晕。想起昨夜她发来的消息,说新加坡基金会的负责人曾在采访中提到 “科技向善”,他突然抓起笔,在投资方案的扉页写下:“红泥技术的控制权永远属于这片土地”。

高总监的手机突然震动,是银行客户经理发来的预警:某合作方的汇票出现兑付延迟,可能影响下周的工资发放。她抬头时,正撞见萧时宴和苏清沅交换的眼神,没有慌乱,只有种无声的默契,像湿地里相互缠绕的芦苇根系,在风雨里彼此支撑。

“我知道他们可能提苛刻条件,” 萧时宴将修改后的方案推到桌中央,在 “技术决策权” 一栏明确标注 “由原团队独立掌控”,“但红泥光伏板不是普通商品,是很多人的生计和希望。” 他的指尖划过张家庄村民的联名信,八十三个红手印在灯光下像团燃烧的火,“我们没有退路,必须争取。”

高总监默默收起那份现金流预测表,起身时将新加坡基金会的案例放回文件柜最底层。“我会重新核算融资成本,” 她的声音里多了些坚定,“争取把让步空间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走到门口时,她回头望了眼,萧时宴正和苏清沅对着地图讨论考察路线,两人的肩膀偶尔碰到一起,像两株在风中依偎的芦苇。

暮色渐浓,财务部的灯光依旧亮着。高总监对着电脑屏幕,将红泥光伏板的生态效益折算成长期价值,加入新的财务模型。窗外的光伏灯次第亮起,在湿地水面上连成蜿蜒的光带,像条通往黎明的路。她突然明白,有些担忧或许终将发生,但只要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还在,就值得全力以赴去争取。

而办公室里,萧时宴正指着方案上的某行字对苏清沅说:“这里的措辞可以再强硬些。” 苏清沅点头时,发梢轻轻扫过他的手背,两人都没说话,却像听见了彼此心里的声音 —— 无论前路有多少苛刻的条件,他们都会一起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