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寻找新资金

2025-08-23 2028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晨光穿过百叶窗,在萧时宴的办公桌上投下格子状的光影。

他指尖划过资金缺口清单,红泥光伏板生产线的原材料款、非洲项目的海运费用、还有张家庄共享光伏站的建设尾款,数字累加起来像座沉甸甸的山。

桌上的咖啡己经凉透,杯壁凝着的水珠滴在《湿地植物图谱》上,晕开了红泥章节旁那行小字。

手机在桌面震动,是吴老板的视频请求。

屏幕里,男人身后的联合生产线正嗡嗡运转。“我把仓库里的成品盘点了,” 吴老板举着账本晃了晃,纸页上的红泥光伏板数量被红笔圈出,“能抵押的都抵押了,换来五百万周转,先打给你应急。” 他身后的技术员突然喊了句,某零件供应商愿意用设备入股,条件是参与红泥配方的迭代研发。

萧时宴刚挂断电话,孙浩的消息就弹了出来。

这位传感器领域的专家发来份投资机构名单,备注栏里写着 “这些机构最近在看新能源项目”。

最末行标着家新加坡基金会,负责人曾考察过非洲的光伏市场,孙浩特意注明:“李教授的学生在那边任职,或许能搭上线。”

苏清沅推门进来时,手里的青瓷茶杯冒着热气。她将杯子放在萧时宴手边,杯沿的温度刚好能焐热冰凉的指尖。“祖父的老友回话了,” 她翻开记事本,某央企的新能源基金有意向,但要求实地考察红泥项目,“下周三,他们会去湿地看光伏板的运行数据。” 阳光落在她执笔的手上,腕间的玉镯随动作轻晃,映出窗外光伏阵列的影子。

萧时宴调出潜在投资方的资料,目光在某家风投公司的介绍上停留。他们去年参与过欧能的融资,却在今年撤资转向本土项目。“这家有意思,” 他用红笔圈出投资总监的名字,“毕业于农业大学,论文写的是《光伏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苏清沅凑近来看时,发梢不经意扫过他的手背,像片羽毛轻轻拂过,两人都顿了半秒才移开目光。

吴老板的电话再次打来,背景音里混着集市的喧闹。“我把红泥光伏板拉到农产品展销会了,” 男人的声音裹着风,“跟几个种植大户聊好了,他们愿意以预购的方式支付货款,先订两百套,安装后用增产的收益分期付。” 他还拉来了县农商行的行长,对方正站在展台前,用检测笔测试光伏板下的土壤酸碱度。

傍晚的会议室里,萧时宴团队对着地图推演。

红笔标记的投资方分布在三个城市,新加坡基金会看重国际项目,央企基金关注民生效益,而那家曾投欧能的风投,则更在意技术壁垒。“得准备三套方案,” 萧时宴在白板上画下三条路线,“非洲的抗疟款、张家庄的共享模式、还有李教授的红泥专利,各有侧重。”

苏清沅突然指着某行备注:“这家新加坡机构的负责人,下个月会参加湿地生态论坛。” 她从文件袋里抽出份论坛邀请函,主题恰好是 “新能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可以提交红泥光伏板的生态数据,争取个发言机会。”

萧时宴看着她整理资料的侧脸,灯光在她睫毛上投下细小的阴影,突然想起昨夜她办公室亮到深夜的灯,桌上摊着的正是这份论坛手册。

周末的湿地格外热闹。萧时宴带着技术团队调试设备,将光伏板的运行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

苏清沅陪着村民检查共享光伏站,张叔的孙子举着平板电脑,向她展示发电量兑换的文具清单。“萧哥哥说,” 孩子的声音清脆,“等新加坡的叔叔来看了,就能建更多光伏板,我们就能换篮球架了。”

远处的测试区,吴老板正指挥工人模拟极端天气。喷淋系统制造的 “暴雨” 中,红泥光伏板的发电量仅波动 2%,而旁边的传统机型己出现报警。“这数据拿去,保管让投资方服帖,” 他抹了把脸上的水珠,冲萧时宴和苏清沅的方向喊,“你们俩站那嘀咕啥呢?过来看看!”

萧时宴走过去时,苏清沅正低头看手机,某种植大户发来照片,他家光伏板下的草莓产量比去年翻了番。“这才是最好的投资回报,” 她抬头时眼里闪着光,像盛着整片湿地的阳光,“比任何 PPT 都有说服力。”

萧时宴突然想她站在股东大会上维护红泥项目的样子,那时的坚定与此刻的明亮重叠,在他心里漾开圈暖意。

夜幕降临时,吴老板拉着大家在鱼塘边烧烤。光伏灯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张叔的女儿用光伏电带动的音响播放着民谣,技术员们围着新加坡基金会的资料讨论,孙浩则在视频里举着传感器样品,说要给红泥光伏板加个 “土壤湿度监测” 功能。

萧时宴看着苏清沅教孩子们辨认光伏板上的芦苇纤维,她的指尖划过面板纹路时,孩子们的笑声像风铃般散开。

他突然明白,寻找资金的过程,也是让更多人看见红泥技术价值的过程 —— 不仅是发电效率和商业回报,更是那些藏在数据背后的东西:农户增收的笑脸,湿地复苏的生态,还有两个为同件事并肩前行的人,眼中逐渐清晰的彼此。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新加坡基金会的自动回复:“收到贵司的资料,期待进一步沟通。” 萧时宴抬头望向星空,资金或许会迟到,但那些扎根土地的价值,终将吸引来最懂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