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国外公司的威胁

2025-08-23 2278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国际会展中心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何总着镀金剪刀的手指苍白修长,身后的团队成员一水儿的深色套装,胸前的 “欧能集团” 徽章比苏氏新能源的展台 Logo 大出三倍。

“未来三个月,” 何总的英语带着牛津腔,翻译器将他的话砸向围观的记者,“我们将占据本地新能源市场的 60% 份额。”

这家德国企业的光伏板转换效率确实比行业平均水平高 2 个百分点,但红泥配方的成本优势被他们刻意隐去,就像宣传视频里从未出现过湿地村庄的画面。

苏清沅轻声对身边的萧时宴说,“真正的威胁不是技术,是傲慢。”

萧时宴盯着欧能展台的技术参数表,某行小字标注着 “适用环境温度:-5℃~35℃”。

这意味着他们的设备在非洲草原的高温或湿地的极端天气里,很可能出现故障。“何总大概没研究过本地气候,” 他的指尖在手机上飞快打字,给吴老板发去条消息:“准备好防高温测试数据。”

何总突然朝这边走来,“苏总真是好兴致,” 他的目光在萧时宴身上停留片刻,像在打量件不合时宜的摆设,“还带着助理来参观?” 身后的公关总监立刻补充:“何总是欧能集团亚洲区总裁,拥有麻省理工的博士学位,负责过三十七个国家的新能源项目。”

萧时宴的指尖在平板电脑上轻点,屏幕弹出昊宇科技的逆变器与欧能光伏板的对比测试。在 40℃以上的环境中,欧能设备的发电效率下降 17%,而搭配红泥配方的组合仅下降 3%。“何总可能对本地技术不太了解,” 他将数据转向对方,“我们的设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表现,或许值得贵司研究。”

何总突然笑出声,声音里的轻蔑像冰锥扎人。“用红泥和芦苇做材料?” 他的皮鞋尖踢了踢展台角落的样品支架,“这种作坊式的东西,也配叫新能源技术?” 周围的外国记者发出哄笑,镁光灯在萧时宴脸上炸开,仿佛要将他的窘迫钉在展板上。

吴老板的蓝布工装突然挤进人群,手里的保温桶还冒着热气。“何总要不要尝尝?” 他掏出防盐雾测试报告,昊宇的逆变器在欧能失败的测试中拿了满分,“这是我们刚从东南亚寄回来的样品,比你们的设备多扛了十五天盐雾腐蚀。”

研发主管紧跟着递上德国客户的邮件,对方明确要求下批订单必须搭配昊宇的逆变器。

何总的脸色沉了下去,镀金打火机在掌心转得飞快。“这些不过是小打小闹,” 他突然提高音量,吸引全场注意,“欧能将在本地建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投资五十亿,专门生产高效光伏板。”

台下的财经记者立刻骚动起来,这个数字是苏氏现有产能的十倍。

苏清越的律师袍在人群边缘闪了闪,她悄悄递给苏清沅份文件:“欧能的环评报告有问题,” 文件上的红线标出 “重金属排放标准超标 3 倍”,“他们想把欧洲淘汰的生产线搬到这里。”

远处的何总正在接受采访,镜头前的他微笑着说:“要帮助本地企业提升环保意识。”

萧时宴的手机突然震动,李婉容的视频电话打了进来。老人的实验室里,红泥光伏板与欧能设备的对比测试正在进行,温度计显示 55℃时,欧能的面板开始出现裂纹,而红泥板的运行数据依然稳定。“告诉那个德国小子,” 李婉容的拐杖敲着桌面,“我们的技术经得起烤验。”

会展中心的大屏幕突然切换画面,绿源储能的电池与欧能储能系统的较量正在首播。

张叔的女儿操作着设备,在相同的成本投入下,芦苇纤维电池的储能时间比对方长 47 分钟。“这是给非洲朋友做的测试,” 女孩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他们说不需要最先进的,只需要最耐用的。”

何总的公关总监急忙切断信号,但己经晚了。

穿碎花裙的小股东举着手机冲进会场,屏幕上是非洲某村庄的选择 —— 他们撕毁了与欧能的意向书,转而与苏氏签订合作协议。

“村民们说,” 女人的声音带着哭腔,“红泥板不会在雨季漏电,欧能的设备己经烧了三个水泵。”

剪彩仪式草草收场,何总的意大利西装在离开时沾了块红泥 —— 吴老板不小心打翻的保温桶里,芦苇粥溅到了他的裤脚。

“等着瞧,” 何总的声音压得很低,却被萧时宴的录音笔捕捉到,“我会让你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技术壁垒。”

夕阳下的会展中心渐渐安静,萧时宴看着欧能团队离去的背影,突然想起吴老板刚才的话:“他们的设备说明书上,连芦苇的‘苇’字都写错了。”

研发团队的技术员们正在收拾展台,将红泥样品小心翼翼地装箱,有人在展板上写下:“扎根泥土,向阳而生。”

苏清沅的珍珠胸针在暮色里闪着光,她将份联合声明递给萧时宴,上面有昊宇、绿源、韧达、云图西家公司的签名。“何总说要抢占 60% 市场,” 她的指尖在 “非洲订单” 上划过,“我们就先拿下 60% 的村庄。” 远处的货车正在装货,五十套红泥光伏系统即将发往港口,车身上的标语被夕阳染成金色:“让每个村庄都有光。”

而在欧能集团的临时办公室里,何总将测试报告摔在桌上。

德国总部的视频电话里,董事长的咆哮声透过听筒传出:“为什么没查清楚本地技术?那个红泥配方己经通过欧盟认证了!” 窗外的广告牌上,萧时宴和村民们的合影正被点亮,照片里的光伏板在晚霞里泛着温暖的光,像在嘲笑某些人的傲慢与短视。

威胁己经明晃晃地摆在面前,但萧时宴和苏清沅的团队并没有退缩。

他们知道,真正的市场竞争不仅是技术和资本的较量,更是对当地需求的理解与尊重。这场来自国外大公司的挑战,或许会成为他们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