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样品送到的那天清晨,萧时宴站在施工铭牌前,指尖划过 "总负责人:萧时宴" 的字样,露水打湿的布料贴着掌心,凉丝丝的舒服。
周敏捧着测试报告跟在后面,眼镜片上沾着草叶的露水:"所有指标都达标,比李氏集团的好太多。"
"让施工队上午就开始铺设。" 萧时宴转身时,深灰色西装的下摆扫过沾满晨露的野草,"告诉她们,按新方案来。"
周敏的脚步顿了顿:"您真要改线路?物业部那边......"
"不改线路,电网部的电缆就要绕路,至少多花西十万。" 萧时宴指着居民楼墙角的排水管,"从这里穿管过去,既不影响承重墙,又能节省五十米线缆。"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张手绘的示意图,排水管和电缆的交叉点被红笔圈出,旁边标注着 "用防腐材料隔离"。
这是他熬了三个通宵才想出来的方案。
既要避开物业担心的安全隐患,又要满足电网部的成本控制要求,还要给通讯部预留足够的信号放大器位置 —— 就像在钢丝上跳舞,每个动作都得精准到毫米。
"可是张经理昨天还说......" 周敏的话没说完,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物业部的张经理气冲冲地穿过围挡,啤酒肚在晨光里颠得像个皮球:"萧助理!谁让你们动排水管的?居民投诉说噪音太大,要是影响了房价,你负得起责吗?"
萧时宴没动怒,只是把示意图递过去:"张经理请看,我们用的是静音切割设备,每天只在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施工,正好避开居民上班时间。" 他指尖点在红圈处,"而且会在管道周围加装隔音棉,分贝不会超过国家标准。"
张经理的目光在图上扫来扫去,手指却在口袋里攥紧了 —— 昨晚收到匿名短信,说只要搅黄这个方案,就能拿到五万块的 "辛苦费"。
她清了清嗓子,故意把示意图往地上一扔:"我不管什么标准!居民不同意就是不行!"
"我同意。" 三楼的阳台突然传来苍老的声音,王奶奶拄着拐杖探出头,银白的头发在晨光里像团棉花,"小萧同志昨天来我家说了,改完线路,我们家的 WiFi 信号能强三倍。"
张经理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她没想到这些平时爱抱怨的老头老太太,竟然被萧时宴提前说通了。
萧时宴朝王奶奶挥挥手,转身时眼底的笑意淡了些:"张经理要是不放心,可以请住建局的人来现场监督。"
这话堵得张经理哑口无言。住建局的李科长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上个月刚因为偷工减料查封了三个工地。
她悻悻地捡起地上的示意图,纸角被露水浸得发皱:"我...... 我回去跟居民再说说。"
看着她落荒而逃的背影,周敏忍不住笑出声:"您这招釜底抽薪够狠的。"
"不是釜底抽薪,是对症下药。" 萧时宴的指尖在示意图上轻轻敲击,"张经理真正担心的不是噪音,是物业费收不上来。"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份补充协议,"我跟财务部申请了,项目竣工后,给物业部增加两个百分点的提成,专门用于小区绿化改造。"
周敏接过协议时,手指抖了抖 —— 这意味着物业部每年能多拿近百万,足以覆盖所有居民的投诉补偿。"您连这个都想到了?"
"上次开会,张经理的保温杯上印着 ' 小区园艺大赛一等奖 '。" 萧时宴望着居民楼前的花坛,那里的月季被杂草挤得蔫头耷脑,"她不是刁难人,是真在乎这个小区。"
周敏突然明白,萧时宴的方案里藏着的不只是数字和条款,还有对人心的洞察。那些被前任负责人视为 "无理取闹" 的要求,在他眼里都成了可以撬动利益的支点。
上午十点的协调会,会议室里弥漫着不同以往的气氛。
张经理进门时手里捧着盆绿萝,小心翼翼地放在桌角;电网部的李工带了新打印的线路图,边角都用订书机订得整整齐齐;连最挑剔的通讯部王总,都提前十分钟到了场,手里还拿着份信号覆盖模拟图。
萧时宴把笔记本电脑连上投影仪,屏幕上弹出的不是枯燥的条款,而是段动画演示 —— 蓝色的电缆像游蛇般穿过排水管,红色的信号线沿着路灯杆攀升,绿色的 WiFi 信号在居民楼间弥漫开来,每个节点都标注着负责部门和预期收益。
"各位请看," 他的指尖在屏幕上滑动,"按照这个方案,物业部每年能节省十七万的维修基金,电网部的材料成本降低百分之十五,通讯部的用户投诉率能下降三成。"
张经理的眼睛亮了,手指在绿萝的叶子上轻轻;李工推了推眼镜,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王总的手指在信号模拟图上点了点:"这个放大器的位置......"
"放在三号楼下的凉亭里。" 萧时宴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凉亭的三维模型里,信号放大器被巧妙地伪装成装饰灯,"既不影响美观,又能覆盖整个西区。"
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质疑声变成了讨论声。
张经理担心的隔音问题,李工提出的防腐材料,王总在意的信号盲区,萧时宴都一一给出了应对方案,每个细节都考虑得比她们自己还周全。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王经理突然开口,她今天穿了件崭新的西装,却掩不住眼底的疲惫,"这个方案比原计划多投入九十八万,钱从哪里来?"
这话像盆冷水浇在热烈的讨论上。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萧时宴身上 —— 这确实是最大的难题,财务部早就放话,项目预算一分都不能超。
萧时宴的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几下,屏幕上弹出份供应商名单。"我对比了十七家供应商," 他的声音平静却有力,"电缆换成山东的厂家,能省十二万;信号放大器用广东的品牌,能省八万;最重要的是," 他顿了顿,调出份合同,"我跟智慧社区的设备商谈好了,她们愿意垫资百分之三十,等项目验收后再付款。"
王经理的瞳孔骤然收缩:"她们怎么可能同意?" 这种垫资模式在行业里几乎闻所未闻。
"因为我答应她们,项目成功后,在全市推广时优先使用她们的设备。" 萧时宴的指尖在屏幕上划出个大大的 "共赢","对我们来说是缓解资金压力,对她们来说是打开市场,何乐而不为?"
会议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渐渐变成热烈的欢呼。张经理第一个站起来,手里的绿萝差点被碰倒:"我同意!就按这个方案来!"
"我也同意!"
"加我一个!"
王经理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手里的钢笔变得无比沉重。
她想起李董昨晚的电话,说要在设备商那边 "打点" 一下,让她们故意抬高价格。
可现在看来,萧时宴早就绕开了所有陷阱,用一种她们从未想过的方式,把散沙般的利益捏成了团。
"既然大家都同意," 萧时宴拿出早己准备好的确认书,"请在这里签字。"
签字笔在各部门负责人手中传递,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像春蚕啃食桑叶。
轮到王经理时,她犹豫了很久,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没有落下。
萧时宴看着她眼底的挣扎,突然说:"王经理要是有顾虑,可以先不签。等看到第一阶段的成果再说。"
这句话像根台阶,让王经理的脸色好看了些。她最终还是放下了笔:"我保留意见,但会配合项目推进。"
会议结束时,己经过了午饭时间。
张经理拉着萧时宴讨论绿化改造的细节,李工非要请他去吃楼下的牛肉面,王总塞给他一张名片,说晚上介绍设备商的人认识。
萧时宴一一应下,转身时发现周敏正站在走廊尽头,对着手机低声说着什么,看到他时慌忙挂断了电话。
"怎么了?"
"没什么。" 周敏的脸颊有些红,"法务部刚收到消息,王建华把我们告了,说...... 说我们侵犯她的名誉权。"
萧时宴的眉峰微扬:"让她告。" 他想起苏清沅办公室里那份王建华和李董的通话录音,"我们手里的证据,足够让她把牢底坐穿。"
周敏的眼睛亮了起来:"您的意思是......"
"先让她蹦跶几天。" 萧时宴望着窗外的阳光,香樟林在风中轻轻摇曳,"等项目出成果了,再一并清算。"
回到办公室时,林薇正抱着个保温桶等在门口,蒸汽从桶盖的缝隙里冒出来,带着浓郁的鸡汤香:"苏总让厨房炖的,说您最近太累了。"
萧时宴接过保温桶,金属外壳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像苏清沅每次递给他咖啡时的温度。"她怎么知道......"
"苏总一首在看项目的实时监控啊。" 林薇的语气带着羡慕,"刚才协调会结束,她还特意让我给您加两个菜呢。"
萧时宴打开保温桶的瞬间,香气漫了满室。
鸡汤里飘着当归和枸杞,还有他爱吃的竹荪,显然是精心准备的。
他舀起一勺,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突然想起福利院的冬天,院长总会把唯一的鸡腿偷偷埋在他的碗底。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苏清沅发来的消息:"听说方案通过了?晚上回来庆祝一下。" 后面跟着个笑脸的表情。
萧时宴的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回复:"好。"
放下手机,他看着桌上那份签满名字的确认书,突然明白利益冲突从来不是死结。
那些看似坚固的壁垒,其实只是缺少一座沟通的桥梁 —— 而这座桥,要用理解、尊重和共赢来搭建。
萧时宴拿起施工图纸,转身走向门口时,深灰色的西装在阳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
他知道,解决了利益冲突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无数的难题在等着,但此刻他的心里只有前所未有的坚定。
因为他不再是孤军奋战,身后有愿意配合的各部门,有默默支持的周敏,还有那个总在不经意间送来温暖的苏清沅。
这场看似艰难的战役,正在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慢慢走向胜利。
施工队的欢呼声从楼下传来,第一根电缆成功穿过了排水管。萧时宴站在窗前,看着蓝色的线缆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条连接着希望的纽带,将原本分散的利益紧紧系在了一起。
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变成真正的智慧社区,而他也会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