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白宁夫妻俩的小吃摊子因为辣条,生意好起来了,所以他们开了白记小吃的铺子,很多人口口相传,都知道了,所以生意没有因为换地方变差,反而因为有更多的桌椅板凳可以坐着吃,生意更好了。先前在铺子做帮工的妇人姓赵,大家都叫她赵婶子,人很勤快,性格又好,所以白宁夫妇俩跟她很合得来,给她也涨了工钱,之前她一个月有一百文钱,现在给她一个月一百二十文钱。所以赵婶子干起活来更卖力了。
辣条好卖也有几家模仿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着一样,吃着总觉得差点什么,所以人们还是去白记小吃买辣条。其他几家偶尔有生意,也是寥寥无几。因为小吃铺子在溢香酒楼斜对面,所以有吃饭的客人也会顺路买些辣条当小酒菜,或是买回家给小孩子打打牙祭。这东西看着红彤彤,其实不辣,所以小孩子也喜欢吃。
有一日白语汐刚将新做的辣条送到小吃铺子,就听见一顿吵嚷着声,说:“你们辣条吃出人命了。东家在哪里,快出来给个说法。”他们几人抬着一副担架,上面躺着一个人,脸被白布盖住了。
白宁出来看着这样一幕,有点被惊住了,一个乡下人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阵仗,不知所措。
白语汐上前揭开白布发现死者脖子上有非常细的淤青,又看了一下身体各部位,发现手部合谷穴处有一个极细的孔,心下了然,又是碰瓷的人。她问来的几个人跟死者什么关系?刚才大声嚷嚷的大汉说:“死的是我表弟,你一个小丫头我跟你说不着什么,找这铺子的东家来。”
白宁说我是东家,这人不可能是因为吃我们家的辣条而出问题的,周围看热闹的指指点点。
白语汐看着大汉嚷着给说法,一点都没有失去亲人的悲伤。说既然出了人命就到官府呗。说着就往县城府衙的方向走,因为李景云担心白语汐在县城不熟悉,怕迷路,所以第一次来县城的时候就告诉她什么方向有什么标志性建筑,想要去哪里,都该怎么走。
那大汉看白语汐往府衙方向说走就走,没有一点犹豫,反而是他慌了,说自己私下解决就可以。白语汐不理大汉,一边走一边说,“人命乃大事,岂能儿戏,草草私了?”
大汉无奈,硬着头皮,让人将担架抬着,跟白语汐去了府衙。在途中白宁不确定的问白语汐说:“汐儿你确定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白语汐给了白宁一个心安的眼神,说:“大堂哥,你放心,咱们的辣条没有问题,问心无愧,没什么可担心的。”
到了府衙门口,白语汐让白宁上前去敲门口的大鼓,县令升堂,跟白语汐在现代看的电视剧一样,于县令惊堂木一拍,问来者何事,状告何人?
白语汐学着电视剧里演的,跪地给县令磕了一个头,心想“应该提前给膝盖戴上护膝”,说:“大人,我是白记小吃的白语汐,这个铺子的东家白宁是我堂哥,今日那位大汉让人抬着担架来我们铺子说,他弟弟吃了我们家的辣条中毒身亡了。”
提到辣条,于县令眼前一亮说:“就是最近火爆的,看起来红彤彤的,嚼着还挺有嚼劲的那个吃食吗?这是你家的生意?”白语汐说,是的。
于县令不解,说:“这么一个火爆的吃食,那么多人吃了,没有出人命,怎么单单就你弟弟吃了死人了?”冲着状告他们的大汉问道。
大汉气冲冲的说:“我表弟身体康健,平时爱吃个小菜配一壶小酒,昨日他买了他们摊子上的辣条,回来吃了,还没喝酒,也没吃其他的吃食,谁知过了一会儿,就倒地不省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