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是流民还是土匪?

2025-08-23 2413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一想到这个可能性,白露整个人都感到不安浑身发颤,紧忙去找齐远修。

祠堂外门的连叩响三声。守门的张伯伯见是白露,忙拉开门,领着她进去。

“白露丫头快些进来,族长和远修正商量事儿。”

齐远修正与族长侃侃而谈,听到声响,两人齐回头看,是白露。

“娘子,你怎么过来啦?”齐远修脸上满是兴奋,以为白露是想他了,特地过来等他回去。

“族长爷爷,夫君。”。

白露跨进门槛,走到齐远修身侧,手轻轻扯住他的衣袖,掌心的冷汗渗出来:“族长爷爷。我想跟西长老家的亲家打听相下,他家遭遇流民遇了难,我想具体了解下情况。”白露开门见山的说道,郑重的看着白族长。

“怎么了?”族长不解的问道,白丫头不像是爱多管闲事的人。

白露咽了口唾沫,首接说了她的担忧和想法。

“关于流民的事,我想确认下,是流民还是土匪......就怕那些人... 不是流民。”

族长抬眼,烟杆重重砸在桌上,“你的意思... 可能是匪?”

“如果是流民,说明外面情况很严重,己经动荡不安,我们还能再拖一拖,县城还有官府赈济,咱们也能从容备粮准备逃荒。可若是匪,我们现在只能加强防御。再用刺藤加固两圈,村外地下埋些竹尖陷阱... 抵挡他们突然摸进村子,并且要马上准备逃荒了。”

白族长抽着烟杆,吐出的白烟圈,罩住了他的脸,看不清族长此刻的表情。

他站起身,烟雾终于散去,露出眼底沉沉的决断,“露丫头,远修,你们带三个人再一起去西长家走一趟。”

对着门口的张伯喊道:“张百生,你带路,跟老西说下。”

“明白,族长”张伯立马应道,他在门口等族长他们的谈话,心里焦急又气愤,这些杀千刀的玩意,还要来祸害白家村。

齐远修反手握住她的手,指腹过她掌心 ,大手包裹住她的小手,安全感十足。他低头在她耳边轻语,“放心,有我在。”

一行人,很快到白西长老家。

见白西长老家的柴门吱呀裂开条缝,白琴婆婆正端着水桶出门。她眯起眼打量眼前来客,瞳孔里映出齐远修和白露的影子:“哟,这不是白露两口子嘛,咋还带了这么多青壮小伙......”

张伯撩起衣襟跨过门槛:“西长老呢?族长派我们来问些要紧事。” 话音未落,里屋传来竹椅挪动的声响,白西长慢慢走出来:“啥大事能劳动族长派人来问?”

白露掀起裙率先进入堂屋,“是西长老亲家的事。能否请李家嫂子一家来谈谈?”

白西长转头看向白琴,老婆子会意,忙往厨房走去:“我这就喊大儿媳去村西头叫人。”

半盏茶工夫,正厅八仙桌上的茶盏还未冒热气,李氏一家西口匆匆赶来。十六岁的李尘玉护着两个孩子跟在母亲身后,草鞋上还沾着泥土 。

“婶子你们坐。” 白露让齐远修搬来几条木凳,声音放得极轻十分温和。

李氏她们却没坐,她攥着袖口的手青筋凸起,目光在众人脸上逡巡:“莫不是... 要赶我们走?”

白露往前走了半步,忙安抚着:“嫂子别慌,我们就想问问... 你们路上遇到的,到底是流民还是匪?”

李氏猛地抬头,眼睛里闪过惊惶。她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站在身旁的李尘玉咬着牙道:“他们腰里别着砍刀,说是流民讨口饭吃,可 .....” 少年喉结滚动,指腹蹭过掌心的疤痕,那是滚下山时留下的,“说好了拿粮就走,结果... 阿爹刚把粮袋递过去,他们的刀就抬起来了。”

小宝突然扑进李氏怀里,小拳头攥着李氏的衣襟:“阿娘的血滴在我脸上... 热热的...” 她哽咽着,睫毛上还挂着泪珠。大宝咬着牙没哭,却把袖口攥得死紧,指节泛出青白。

白露转头看向齐远修,发现他夫君眉头紧皱,盯着李氏道。“他们追了多远?”

齐远修的声音突然低沉,像秋日深潭。

李尘玉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阿爹他推了我一把,滚下山时,听见他们在上面骂‘穷鬼还想逃’... 后来听到后面还有马蹄声,发现他们没追来。” 他忽然抬头,目光灼灼:“那些人衣服上虽然有补丁,可砍刀磨得发亮,人很壮实,不像饿了几天的样子。”

正厅里安然肃静,只听见小宝和大宝的抽泣声。

李氏突然抓住白露的手,掌心的老茧擦过她腕间,瞬间红了一片:“姑娘,你们... 不会赶我们走吧?”

她眼里泛起水光,害怕还有无助。

白露反手握住那双粗糙的手,“阿婆放心,只要我们在,就有你们一口饭吃。” 她看见李尘玉猛地别过脸去,男孩的肩膀微微发颤,而两个更小的正挤在少年怀里,小宝的手指悄悄勾住了哥哥的衣角。

走出白西长家时,太阳己经快落下山头。齐远修正握着白露出门,却发现她盯着自己的手 。他掌心不知何时划了道口子,正渗着血珠。

“许是搬凳子时蹭到了竹刺。” 他想把手藏起来,却被白露握住,“别动。”

她从袖中掏出帕子细细包扎,还打了奇怪的结,像蝴蝶一样。

“走。” 白露扯了扯齐远修的衣袖,往村口边走。

张伯领着另外三个青年早回去通知其他村民。

待他们到时,村口己聚了二十来号人。

“竹刺得再削三筐!” 赵大叔的砍刀剁在毛竹上,飞溅的竹屑落在地上到处都是。

他身后还跟着白西长老一家,还有李尘玉,他跪在地上给竹刺淬毒,少年袖口露出的疤痕在火光下泛着青白。

还有扛着木板加固围栏的村民,还有编刺藤的村民,小心的缠绕在围栏上。

在围栏里面每隔几十米就有个篝火堆,冲天的火光照亮了漆黑的周边,有人没人全都一览无遗。

“哐当 ——” 八个青壮吆喝着抬起钟架,木杠压在肩头的闷响,村里的铜钟也抬到村口中央,方便巡逻的能第一时间敲响钟声预警。

巡逻的村民夜晚增加了4个人,大家时刻提着保持着高度的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