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斜斜地洒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茶摊边三五个村民围坐着闲话家常。夏清悦提着两桶水从田埂上走来,脚步轻快,额角沁着汗珠。她刚走到近前,就听见几句压得极低的话音飘进耳中。
“……你说她家这收成也太邪门了,一亩地比我家两亩还多。”
“可不是嘛,听说连虫子都不敢碰她家的麦子,怕不是用了什么邪术吧?”
“嘘——小点声,别让她听见。”
说话的是张大娘和李婶,两人坐在角落里,一边喝茶一边低声议论。夏清悦装作没听见,依旧低头往自家田里走去。她将水倒在田边的沟渠里,动作熟练而平静,仿佛那些流言根本不存在。
可她心里明白,村里开始有人对她心生嫉妒了。
自从新粮种推广后,夏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仅粮食充足,还有余力去镇上换些布匹和油盐。其他人家虽然也有收成,但总不如她家那般丰盈。再加上她年纪轻轻便能解决旱灾与虫害,村民们由最初的敬佩,渐渐变成了疑虑与猜忌。
她没有当场反驳,也没有解释,只是默默记下了那些人的名字。
傍晚时分,父亲坐在院子里抽着旱烟,母亲在一旁择菜,兄长磨镰刀的声音咔嚓作响。
夏清悦站在院门口,望着远处金黄的麦浪,心中己有主意。
第二天一早,她便叫上兄长帮忙翻整一块靠近村道的田地,准备开辟出一片“展示田”。这片田原本是家里产量最高的地块之一,但她决定将其用作公开示范,让全村人都能亲眼看到新粮种的真实模样。
“你确定要用这块地?”兄长有些不解,“这不是咱们最好的田吗?”
“正因为是最好的,才最适合展示。”夏清悦笑着回答,“如果大家不相信,那就让他们亲自来看。”
她在空间里提前育好了苗,确保这些作物能在最短时间内成熟。很快,展示田里便种满了整齐划一的新粮种,绿油油的幼苗在阳光下随风摇曳,生机勃勃。
第三天中午,夏家院子飘出了米饭的香气。
母亲照例做了几道家常菜,夏清悦则端出一碗用灵泉水泡过的米饭,香味浓郁,米粒晶莹剔透。
“今儿个请大伙儿来尝尝新米。”她站在院门口,笑容温和,“顺便带大家看看我家的田。”
起初只有几个孩子跑来凑热闹,随后陆续有村民前来。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气氛还算融洽。但当饭后夏清悦邀请大家去看田地时,不少人却迟疑了。
“不了不了,我们还得回去喂鸡呢。”
“是啊,都忙了一上午了,哪有空到处逛。”
夏清悦并未强求,而是主动上门,挨家挨户地请人。尤其是之前议论她的张大娘和李婶,她更是亲自登门,态度诚恳:“大娘,您要是不嫌弃,就去看看吧,也不图您说什么,只希望您能亲自瞧瞧,到底是真是假。”
张大娘被她说得不好意思,只得点头答应。
到了下午,展示田前站了不少人。夏清悦站在田边,指着眼前的庄稼说道:“这是我家今年种植的新粮种,产量高、抗虫害,大家都看得见。如果你们有兴趣,我可以提供种子,也可以教你们怎么种。”
人群中有位年长的李大爷皱眉开口:“你这稻子长得太好,不像我们种的。”
夏清悦笑了笑,走过去拉住他的手:“您不信,就亲手摸摸看。”
李大爷半信半疑地蹲下身,伸手拨弄了几株稻穗,果然结实,叶片翠绿。他抬头看了夏清悦一眼,眼神中多了几分认可。
“真不掺假?”他问。
“当然。”夏清悦点头,“我愿意把种子分给大家,也愿意教你们怎么种。只要你们愿意试,我就愿意帮。”
她当场取出一小袋种子,分发给愿意尝试的村民,并一一叮嘱种植方法。围观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那些曾经怀疑她手段不正的村民,此刻也沉默了。
张大娘站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的一切,脸上露出一丝愧疚。
当天晚上,她悄悄来到夏家门口,敲了敲门。
夏清悦打开门,看见是她,微微一笑:“大娘,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
张大娘搓着手,声音低低的:“阿悦啊,今天我……我先前不该说那些话。你这孩子心善,又肯帮人,是我误会你了。”
夏清悦摆摆手:“没事,我能理解。谁家日子过得不容易,看到别人好了,心里难免会不舒服。但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日子都会好起来的。”
张大娘点点头,眼里泛起泪光:“我明天也想种这个粮种,你能给我一些种子吗?”
“当然可以。”夏清悦笑着递过一小袋种子,“我明天教你怎么种。”
夜色渐深,夏家屋内灯火通明。窗外传来阵阵蛙鸣,微风吹过,带来一阵稻花香。
夏清悦坐在窗前,望着满天星斗,心中却没有一丝得意。
她知道,嫉妒不会一夜之间消失,但她也明白,真正的信任,是靠一次次行动积累起来的。
这一晚,村里不再有窃窃私语,只剩下风吹麦浪的声音,和远处传来的犬吠。
而在她的心底,却己经开始盘算着下一步计划——
明年开春,该改良灌溉系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