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村民的质疑,宋岩和林晓没有气馁。他们决定先从实际行动入手,让村民们看到改变。宋岩带领几个知青挑选了一块受干旱影响严重的农田作为试点,按照新的灌溉规划,铺设临时水管,引导水源。
经过几天的努力,这块原本干裂的农田逐渐恢复了生机,嫩绿的秧苗开始茁壮成长。村民们看到这一幕,态度逐渐转变,开始主动参与到项目中来。
在施工过程中,林晓发现一个问题,新灌溉系统的部分材料运输成本过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项目预算将会超支。她和宋岩商量后,决定发动村民一起寻找本地可替代的材料。村民们纷纷响应,凭借对当地的熟悉,找到了一种质地坚硬且价格低廉的石头,可以用来加固灌溉渠道。
随着项目的推进,大家齐心协力,新的灌溉系统逐渐成形。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灌溉系统顺利完工。当清澈的水流顺着新渠道流向每一块农田时,村民们欢呼雀跃,对知青们赞不绝口。
完成这次任务后,宋岩和林晓带着满满的成就感回到知青点。他们明白,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还有许多类似的挑战等待着他们。而他们也将带着这份责任与热情,继续在知青的道路上前行,为乡村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书写属于他们更加精彩的青春篇章
宋岩和林晓回到知青点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大家纷纷围上来,听他们讲述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经历。受到此次成功的鼓舞,宋岩和林晓决定将目光投向更长远的目标——提升村民的知识文化水平。
他们在知青点和村委会的支持下,利用农闲时间,在村里办起了夜校。夜校的教室就设在村里的旧祠堂,几张破旧的桌子和椅子拼凑在一起,虽然条件简陋,但大家的热情丝毫不减。
宋岩负责教授农业知识,他结合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经验,给村民们讲解如何科学种植、合理施肥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林晓则负责教村民们识字和算术,对于一些年纪稍大的村民来说,学习这些并不容易,但他们都学得格外认真。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夜校。一些传统观念较重的村民认为,庄稼人只要会种地就行,学这些东西浪费时间。为了改变这些村民的看法,宋岩和林晓邀请了邻村通过学习科学种植而增收的农户来分享经验。看着实实在在的成果,那些原本反对的村民态度也开始松动,逐渐加入到夜校的学习中来。
夜校开办得如火如荼时,一场意外却打乱了节奏。村里突然流行起一种奇怪的病症,许多村民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劳作。一时间,村里人心惶惶。
宋岩和林晓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一边组织知青照顾生病的村民,一边西处打听治疗的方法。他们跑到镇里的医院,向医生请教。医生诊断后表示,这是一种由当地特殊环境引发的流行性疾病,需要一些特殊的草药来治疗。
然而,这些草药生长在偏远的山林中,采集难度极大。宋岩毫不犹豫地带领几个知青组成采药队,深入山林寻找草药。山林中荆棘丛生,道路崎岖,他们时常被划伤、摔倒,但没有一个人退缩。经过几天的艰难寻找,他们终于找到了足够的草药。
在知青们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们的病情逐渐好转。经过这次事件,村民们对知青们更加信任和感激,夜校的学习氛围也愈发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