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时尚新朝

2025-08-18 1679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民国初立,市井生活为之一变。新事物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洋货铺子鳞次栉比,玻璃橱窗里陈列着各式新奇玩意儿;街头巷尾,留声机咿咿呀呀地唱着京戏;连最是守旧的老人家,也渐渐习惯了电灯的明晃晃。

我寓所附近的东大街,近来新开了家"环球百货"。这日得闲,便踱进去开开眼界。店面轩敞,西壁镶着明镜,显得格外亮堂。货架上分类明确:文具、化妆品、日用品、食品……一应俱全,俱是洋货。

"先生请看这钢笔,"店员殷勤推介,"美国派克牌,不漏墨,书写流利,比毛笔方便多了。"

我试了试,果然顺手。旁边一位穿长衫的老先生却嗤之以鼻:"老祖宗用了千年的毛笔,怎就比不上这洋玩意?"

话音未落,他的小孙子己经缠着要买:"爷爷,同学们都用这个!老师说写作业必须用钢笔!"

老先生无奈,只得掏钱。这一幕恰被店主看见,他凑过来低声道:"现在学堂都兴用钢笔,生意好着呢。上月刚进了两打,转眼就卖光了。"

转到化妆品柜台,几位摩登女郎正在挑选香水。她们穿着新式旗袍,发梢烫着波浪,手指甲涂得鲜红,与柜台里五颜六色的玻璃瓶相映成趣。

"这是法国最新款,"店员拿起一个精致小瓶,"名曰'夜巴黎',洒一滴,香飘十里。"

女郎们咯咯笑着,这个要试玫瑰香,那个要闻茉莉味,把个柜台闹得香雾缭绕。忽听"啪"的一声,一瓶香水落地粉碎,浓郁的香气顿时弥漫开来。

"哎呀,要赔的!"店员急道。

闯祸的女郎却不慌不忙,从手袋里掏出张钞票:"多少钱?我买了就是。"那做派,活脱脱是个新女性模样。

二楼卖的是家用电器,几个主妇围着台电风扇啧啧称奇。那铁家伙通上电,叶片呼呼转起来,引得众人惊呼。

"要二十块大洋呢,"一个主妇咂舌,"抵得上我家半年开销了。"

"可是多方便,"另一个摸着亮闪闪的金属外壳,"再不用人力打扇了。"

正说着,电灯突然灭了,风扇也停了。原来是新装的电路又出了故障。店员忙赔不是:"新式玩意儿,难免有些小毛病......"

下得楼来,见门口聚集了一群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个推销员在演示留声机。那黑匣子里传出谭鑫培的唱腔,字正腔圆,与戏院里的一般无二。

"这叫'话匣子',"推销员大声吆喝,"足不出户就能听名角儿唱戏!"

围观者中,一个白发老者颤巍巍地问:"这里头真藏着个小人儿?"

众人哄笑。推销员耐心解释唱片原理,老者听得云里雾里,最后却掏钱买下一台:"带回去给老太婆开开眼。"

夕阳西下,我提着新买的钢笔和几本横排洋装书往家走。路过老字号"文宝斋",见柜台前冷清了许多。掌柜的认出我,忙招呼道:"先生许久不光顾了,新到的徽墨,要不要看看?"

我歉然摇头。掌柜叹气道:"如今都兴用钢笔,这墨锭怕是要绝迹了。"

转过街角,忽闻一阵刺耳的"嘀嘀"声。只见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过,路人纷纷避让。车后窗里,隐约可见一位戴礼帽的绅士正悠闲地吸着雪茄。

"是财政厅长的车,"身旁一个卖烟卷的小贩低声道,"刚从上海运来的,听说值上千大洋呢!"

回到家中,房东李妈正在厨房摆弄一个新式煤油炉,见我回来,忙不迭地炫耀:"先生看,这洋灶多方便,火候随意调,再不用烟熏火燎了。"

我笑着点头,忽然发现连这最是守旧的老妇人,也不知不觉接受了新事物。这大概就是时代洪流的威力:它不因任何人的抗拒而停滞,终将裹挟着所有人向前奔涌。

晚饭后,我点亮新买的台灯,用钢笔给友人写信。窗外,隐约传来留声机播放的京剧唱段,与更夫的传统梆子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奇特的时代交响。

这市井生活的新旧交替,看似琐碎,却最是真实。它不似政令更迭那般轰轰烈烈,却在柴米油盐中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或许数十年后,这些今日的新奇玩意儿也将成为老古董,被更新的物事所取代。但此时此刻,它们正鲜活地记录着一个转型中的中国,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蹒跚而又坚定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