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冬日,寒风卷着煤灰在执政府门前打着旋儿。王士珍捧着那枚从东交民巷淘来的水晶球,踩着方步踱进办公室,青缎马褂下摆扫过门槛,带进几片未化的雪屑。水晶球里雾气氤氲,倒映着这位"北洋之龙"严肃的圆脸——两撇花白胡子像极了年画里的龙王,偏生配了双总似睡非睡的眼睛。
这水晶球的来历,王士珍向来讳莫如深。有说是庚子年洋兵溃退时,他从东交民巷某德国洋行废墟里扒出来的;也有传是某任税务督办为谋海关缺,特地从柏林捎来的"通灵宝物"。但据总统府老听差透露,实则是王士珍逛隆福寺庙会时,被个戴圆墨镜的江湖术士拦住,硬说此物与他有缘——"老爷天庭隐现龙纹,合该掌这东海龙宫的照海镜!"王士珍当即掏了二十块大洋,后来发现琉璃厂同样的货色只卖三块五。
王士珍的办公桌永远摆着三件套:乾隆年间的青花笔洗总盛着半缸涮过毛笔的浑水;紫檀镇纸压着的公文十有八九忘了批阅;最要紧的是那个号称能"洞彻天机"的水晶球,底下垫着绣五爪金龙的明黄缎子——原是从戏班行头箱顺来的。
某日段祺瑞来商议对德宣战,刚推开雕花门就愣在当场。但见王士珍正对着水晶球念念有词:"球里显出铁甲舰...还有潜艇...咦怎么像条带鱼?"段祺瑞凑近一看,原是球面沾了片鱼鳞,显是早餐吃的红烧划水没擦净手。待要提醒,却听王士珍突然抚掌:"妙哉!德国舰队既化游鱼,此战必胜!"次日国务会议便通过了宣战书。
总统府例会上,他总在打盹,偏要在侍从摇铃上茶时突然惊醒。有次实在编不出托词,竟拍案道:"本总统方才神游东海,见袁宫保(袁世凯)乘龙驾雾而来..."吓得在座督军们摔了一地盖碗茶。江苏督军事后嘀咕:"袁项城要真显灵,头一个就该把睡龙阁下的水晶球砸喽!"
首皖战争后下野的王士珍,倒把水晶球开发出了新营生。他在北京饭店包了间西餐厅,门口挂起"前国务总理亲自扶乩"的泥金招牌。跑堂的见天看着穿长袍马褂的老爷子,在雪白桌布上摆开水晶球,活像西洋镜里的吉普赛占卜师。
生意最火的是"官运预测",定价分三等:
九块八银元:告诉你何时能升科长(准不准全看球里雾气走向)
九十八块:透露哪位总长要倒台(通常选报纸上风评最差的那个)
九百八十块:保准能算出下任总统(水晶球转手就指回顾客自己)
一次奉系将领聚会,张作霖被众人起哄来算命。王士珍盯着水晶球突然高呼:"大凶!"张大帅拍案而起,却听后半句:"...除非捐三万大洋修龙王庙。"后来这笔钱真成了西山孤儿院的经费——水晶球这回倒显了灵,因那孤儿院恰是王士珍侄女当院长。
临终前的冬日,王士珍突然精神矍铄,非让侄子扶他到窗前看雪。他把水晶球塞进晚辈手里:"此乃东海龙宫..."话未说完,护士推门进来量体温,顺手把球当医用托盘放体温计。老将军急得首瞪眼,侄子赶紧抢回来,却听"咣当"一声——球底标签露出"德国蔡司厂1897年制"的字样。
弥留之际,他突然坐起大喊:"看见没?球里飞出条金龙!"家人顺着望去,分明是窗外孩子在放鲤鱼风筝。等转回头,老将军己经咽了气,嘴角还挂着谜之微笑,花白胡子被穿堂风吹得微微颤动,仿佛真随那风筝化龙而去。
出殡那日,不知谁把水晶球摆在灵前。午时阳光透过球体,在"国之柱石"的挽联上投出七彩光斑。忽然"啪"地脆响,球体自己裂了道缝。风水先生捋须道:"此乃龙归大海之兆。"侄子却嘀咕:"德国货到底不结实,早知道该买英国货..."
如今东单菜市场里,偶尔还能听见小贩拖长声调的吆喝:"水晶球——王总理同款——"摊位上堆着劣质玻璃球,在阳光下倒也流光溢彩。只是再没人知道,百年前有条"北洋龙",真把国运当成了水晶球里的戏法。
某日暴雨过后,积水倒映着执政府旧址的灰砖墙。卖豆汁的老汉忽然指天惊呼:"云彩里是不是有龙?"众人抬头,只见一缕残云掠过东交民巷的教堂尖顶,倒像极了当年王士珍胡子上沾的鱼鳞,在夕阳里闪着恍惚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