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骈文总统徐世昌

2025-08-18 1166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徐世昌先生荣登大总统宝座之日,即发下宏愿,要"以文治国"。此语一出,各部官员面面相觑,不知这"文"字当作何解。后来方知,徐大总统所谓"文"者,乃是骈西俪六之文也。

于是乎,堂堂中华民国政府,竟成了翰林院。陆军部要军饷,须先作赋;财政部请拨款,必得填词。那些个武夫出身的督军们,平素只会说"妈拉个巴子",如今却要咬文嚼字,真真是要了亲命。听说张作霖接到公文,气得把胡子都揪下一绺来:"老子出生入死半辈子,临了还要学秀才咬文嚼字?"

最苦的是总统府秘书厅。一班秘书老爷们,白日里要替大总统批改各部"作业",夜里还得挑灯夜战,翻检《昭明文选》《骈体文钞》。有位秘书因对仗不工,被罚抄《滕王阁序》五十遍,抄到后来竟害了眼病,见着对子就要作呕。

某日陆军部呈文请饷,开篇便是"烽烟告警,羽檄交驰。虎贲待哺,司农仰屋..."云云。徐大总统看得频频点头,忽而朱笔一挥:"'虎贲'对'司农'欠工,'待哺'与'仰屋'平仄失调,发回重写!"可怜那陆军部的师爷,本是个捐班出身,哪里懂得这些?只得连夜去琉璃厂请了个老翰林捉刀。

三日过后,前线士兵饿得眼睛发绿,一怒之下冲进总统府要粮。徐大总统正在书房推敲字句,闻得外头喧哗,吓得钻到案桌底下,口中犹自喃喃:"'嗷嗷待哺'比'虎贲待哺'更雅..."后来还是卫兵用两个肉包子,才把那群饿兵哄了出去。

徐大总统接见外宾,更是妙不可言。那日英国公使觐见,徐先生端坐太师椅上,一开口便是:"贵国女王凤体安康否?"翻译官登时汗如雨下,支吾半天,方道:"总统问...问女王身体好吗..."公使先生愕然,暗想这莫非是出土文物?及至谈到关税问题,徐大总统又引经据典,说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翻译官急中生智,译作"国际贸易要互利互惠",总算搪塞过去。公使临走时,忍不住问随员:"这位总统阁下,可是刚从十三陵请出来的?"

徐大总统的"文治",终究治不下去。那些督军们渐渐学乖了,上呈公文时,前面照例要写"伏惟"、"窃惟"之类,后头却夹带私货。比如张宗昌的呈文,开篇必是"春光明媚,政通人和",中间却写着"请拨烟土三千斤"。徐大总统看得眉开眼笑,朱批:"文采斐然,照准。"

后来有人统计,徐大总统任内批阅的骈文,比批阅的政令还多。下野之后,他在天津当寓公,每日仍要写几篇骈文自娱。某日冯国璋来访,见案头文稿堆积如山,叹道:"菊人兄啊,您这是要把民国政府办成翰林院不成?"徐先生正色道:"非也非也,老夫这是为往圣继绝学。"

而今思之,徐大总统的"文治",倒也有其可爱之处。至少比那些个只会"妈拉个巴子"的武夫们,多了几分书卷气。只是苦了那些秘书老爷,生生把眼睛熬成了近视。据说后来民国政府招聘秘书,第一条就是"精通骈文",第二条是"视力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