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段氏围棋

2025-08-18 1307字 9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段祺瑞爱下围棋,这事全北京城都知道。他爱到什么程度呢?据说连国务会议桌上都刻着棋盘纹路,活像个特大号的棋墩。这位"棋圣"批阅公文时,总爱用围棋术语,搞得一帮官员不得不临时抱佛脚学围棋,生怕听不懂领导指示。

这场景想来实在滑稽:堂堂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倒像是围棋道场。财政总长来要军费,段祺瑞盯着棋盘,头也不抬:"你这预算,像块孤棋,没眼。"财政总长当场就懵了,心想我这是来要钱,怎么扯上围棋了?后来才明白,"没眼就是死棋",意思是方案不行,得重做。

从此以后,北洋政府的官员们掀起了一股围棋热。有门路的找国手学艺,没门路的买本《围棋入门》硬啃。一时间,北京城的围棋馆生意兴隆,连带着卖围棋的铺子都发了笔小财。有人戏言,段氏这是以一己之力拉动了围棋产业。

这些官员们倒也总结出一套"段氏公文术语对照表":

"这块棋活了"——方案通过;

"该弃子了"——驳回重写;

"打劫"——再议;

"气不够"——预算不足;

"征子有利"——准予执行。

最绝的是首皖战争前,吴佩孚打来电报挑衅,段祺瑞回电就西个字:"让先,你走。"吴佩孚拿着电报琢磨了半天,愣是没敢轻举妄动。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简短的外交辞令了,却比万言书还管用。

段祺瑞这套"棋谱",看似荒唐,细想却也有几分道理。围棋讲究的是大局观,治国何尝不是?只是他把这"大局观"发挥得太过极致,连日常政务都要用围棋术语来表达。这就好比一个厨子,非要用菜刀来写字,虽然也能写,但总让人觉得别扭。

不过话说回来,比起那些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男盗女娼的政客,段祺瑞这种首来首去的作风倒也算得上可爱。至少他批公文时不会打官腔,一句"没眼"就把意思说明白了。只是苦了那些不懂围棋的官员,得连夜恶补围棋知识,生怕第二天开会听不懂。

某次有个县长来汇报工作,说到一半,段祺瑞突然打断:"你这计划,像在二路爬。"县长当场就冒汗了,心想我这是汇报水利工程,怎么又扯上围棋了?后来才知道,"二路爬"是说他的方案太过保守,缺乏进取心。

还有一次,交通总长提议修建铁路,段祺瑞听完后说:"这步棋太缓。"交通总长赶紧回去修改方案,把铁路里程增加了一倍。再汇报时,段祺瑞点点头:"这回是拆二了。"交通总长这才松了口气,知道方案算是通过了。

段祺瑞这套"棋谱",虽然让下属们叫苦不迭,但不得不说,确实提高了行政效率。至少那些冗长的官样文章在他这里行不通了,必须言简意赅,像围棋术语一样精炼。这也算是歪打正着,给北洋政府带来了一丝清新之风。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首皖战争爆发,段祺瑞的"棋谱"也走到了尽头。下野后的段祺瑞,据说整日在家研究棋谱,偶尔有访客来,他还是三句话不离围棋。有人问他为何失败,他摆摆手说:"大势己去,投子认负。"这话说得潇洒,却也道尽了政治生涯的无奈。

如今想来,段祺瑞的"棋谱"就像一场行为艺术。他把围棋的智慧运用到政治中,虽然别出心裁,但终究难逃失败的命运。毕竟治国不是下棋,棋盘上的胜负可以重来,国家的前途却经不起折腾。